文章目录
- 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 具体案例
- 输入格式
- 输出格式
- 数据范围
- 原理讲解
- 原始方法
- 转换思路
- 利用试除法判定质数的思路
- 为什么不需要单独判断是否为质数
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是指将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即将一个合数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例如,将30分解质因数,得到2×3×5,即将30表示为2、3、5三个质数的乘积。分解质因数只针对合数,对于质数和1,不需要进行分解质因数。
具体案例
给定 n n n 个正整数 a i a_i ai,将每个数分解质因数,并按照质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每个质因数的底数和指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n n。
接下来 n n n 行,每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a i a_i ai。
输出格式
对于每个正整数 a i a_i a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其分解质因数后,每个质因数的底数和指数,每个底数和指数占一行。
每个正整数的质因数全部输出完毕后,输出一个空行。
数据范围
1
≤
n
≤
100
1≤n≤100
1≤n≤100,
2
≤
a
i
≤
2
×
1
0
9
2≤a_i≤2×10^9
2≤ai≤2×109
输入样例:
2
6
8
输出样例:
2 1
3 1
2 3
原理讲解
原始方法
原始的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是从小到大遍历所有小于n的数i,如果n % i == 0 且i为素数,那么i就是其中的一个质因数。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只需要判断一次取余运算,判断一次素数。但是对于这道题的数据范围,一定会TLE。
转换思路
由于这道题还需要求出每个质因数的指数,那每次找到这个质因数之后,让n不停的除这个数i,直到除完为止,每除一次就表示次数+1
这样就不需要把n遍历完,每找到一个素数k,n会减小1~k^s倍
但是每次除法的过程也会有s次操作,数据范围仍然不允许
利用试除法判定质数的思路
可以把试除的时间复杂度降到O(sqrt(n))
只需要判断sqrt(n)以内的质因数,但是sqrt(n)~n之间可能存在质因数且最多一个,所以在遍历完之后需要判断n是否被除尽,如果还有剩,那剩下的这个一定是一个质因数。
为什么不需要单独判断是否为质数
这其实用到了埃氏筛法筛素数的一个原理:
我们每判断完一个素数x,就在2 - i-1之间把x的倍数筛了一遍了,于是在2 - i-1之间就不存在x的倍数了
反证法证一下:
假设我们遍历到一个数i是一个合数,那么它可以分解质因数,那么在2 - i-1之间就一定可以找到一个质数是i的因数,而根据我们的算法,前面所有遇到的质数已经把该质数的倍数除干净了,所以不存在任何一个质数的倍数,所以它在前面找不到一个质因数,所以它一定不是合数,与假设相矛盾,所以它一定是质数。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divide(long long n){
// int x = sqrt(n);
int i;
for(i = 2; i <= n / i; i++){
if(n % i == 0){
int s = 0;
while(n % i == 0){
n /= i;
s++;
}
cout << i << " " << s << endl;
}
}
if(n > 1) cout << n << " " << 1 << endl;
cout << endl;
}
int main(){
int n;
cin >> n;
while(n--){
long long a;
cin >> a;
divide(a);
}
return 0;
}
作者:为梦而生
链接:https://www.acwing.com/activity/content/code/content/7348563/
来源:AcWi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