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是华研荟【任正非说】系列的第26篇文章,让我们聆听任正非先生的真知灼见,学习华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一、我们不是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人家问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我说,我是管长江的堤坝的,长江不发洪水就没有我的事,长江发洪水不太大也没有我的事啊。我们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发了大洪水,我们早就有预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没有我的事。
来源于2015年《与任正非的一次花园谈话》。
这是最高层级的“炫富”啊,多少企业家七八十岁高龄还奋斗在企业管理的第一线,担任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不是他们不想退,而是没有可以接手的人啊。而任正非很早就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90年代就开始花巨资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体系、机制、流程,从而确保了“用规则的确定应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用集体决策来代替个人决策。
所以任正非虽然仍然全部身心都在华为,但是更多的是写文章、讲话,为华为人提供精神指引和方向把控。
二、我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的最后讲到了“长江水”:即使我们睡着了,长江水照样不断地流,不断地优化,再不断地流,再不断地优化,循环不止,不断升华。这就是最好的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来源于任正非先生2002年的讲话《静水潜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
无为而治来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作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无不为)。“道”的作用就是无为,它的效果是无不为。
任正非从建立《华为基本法》开始,就一直在试图让华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认为这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谁也不会去管长江水,但它就是奔流到海不复还;他希望华为公司将来也要像长江水一样,不需要管理层成天疲于奔命,就自动地势不可当地向成功奔去。——现在看来好像华为确实已经有惯性再往前面去了,这几年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危机似乎都已经度过了,“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我们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我们的管理架构、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人会走的,不走也会死的,而机制是没有生命的,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未来百年千年的巨大财富。这个管理体系经过管理者的不断优化,你们说值多少钱?只要我们不崩溃,这个平台就会不断发挥作用。我们公司上市后能值多少钱,其实就是这两项管理财富值多少钱。所以我们会很重视流程。
来源于任正非先生2012年在华为流程与IT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及主要讨论发言。
从现在来看,华为的管理不但为华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是中国企业界的巨大财富(未来还会成为全球企业界的财富,一如以前的日本标杆企业、现在的美国标杆企业)。
但是注意任正非先生在这里特别强调,管理体系要经过管理者的不断优化才值钱,所以我们学习华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优化、本土化改造,然后在实践中迭代,就会在华为已经优化了一遍的基础上持续进化为自己公司的,可以继承的财富。
四、有利于潜力增长,有利于效益增长,有利于组织和文化的一致性。这三个原则要成为永恒的管理主题。
来源于任正非先生1997年在《华为基本法》第四稿修改会议上的讲话。
光从这个会议就知道《华为基本法》的诞生并不容易,根据华研荟以前的工作经验,类似于这么重要的内容肯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斟酌、讨论,为什么需要反复讨论呢?其实最终的产出结果是一方面,很多时候研讨过程中的碰撞、思考、交流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过程让大家理解、接受并认同,最终的发布只是一个形式。
任正非先生在这类提出的管理手段的三个有利于,很有哲学道理,如果排个序,我觉得现实有利于组织和文化的一致性,有了这个才能促进当前经营效益的增长,再有利于未来的潜力增长。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管理举措、管理手段和这“三个有利于”一点都搭不上边,那么就不用去做了,肯定是无效的管理。
五、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要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益。
来源于任正非先生1998年的讲话《小改进,大奖励》。
一个企业,端到端的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过程中会经过企业内部的若干个职能(体系)、流程、工序,这些工序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但是如果每一个工序都能够提升一点点,那么整个效益就会提升很多,反之就会下降很多。
这就是数学公式1.01的365次方=38.7,0.99的365次方=0.03的现实含义。
任正非在这里特别强调,提高效益的前提是要保证质量,提高质量。
今天的任正非先生讲话华研荟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任正非先生的许多讲话都极具智慧,也是很多企业家争相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任正非的历年公开的400多篇讲话稿,我已经整理好了,欢迎了解和获取,通过原汁原味的任正非讲话感受华为和任正非的经营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