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高级篇)】集合源码剖析

news2025/1/12 3:45:08

集合源码剖析

文章目录

  • 集合源码剖析
    • 1. List接口分析
      • 1.1 ArrayList
      • 1.2 LinkedList
    • 2. Map接口分析
      • 2.1 哈希表的物理结构
      • 2.2 HashMap中数据添加过程
        • 2.2.1 JDK7中过程分析
        • 2.2.2 JDK8中过程分析
      • 2.3 红黑树
      • 2.4 HashMap源码剖析(JDK1.8.0_271)
        • 2.4.1 Node
        • 2.4.2 属性
        • 2.4.3 构造器
        • 2.4.4 put()方法
      • 2.5 LinkedHashMap源码剖析
        • 2.5.1 源码
        • 2.5.2 图示
      • 2.6 TreeMap源码剖析
    • 3. Set接口分析
      • 3.1 Set集合与Map集合的关系
      • 3.2 源码剖析
    • 4. HashMap的相关问题
      • 4.1 Entry中的hash属性为什么不直接使用key的hashCode()返回值呢?
      • 4.2 HashMap是如何决定某个key-value存在哪个桶的呢?
      • 4.3 为什么要保持table数组一直是2的n次幂呢?
      • 4.4 解决[index]冲突问题
      • 4.5 为什么JDK1.8会出现红黑树和链表共存呢?
      • 4.6 加载因子的值大小有什么关系?
      • 4.7 什么时候树化?什么时候反树化?
      • 4.8 JDK1.7中HashMap的循环链表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1. List接口分析

1.1 ArrayList

  • 底层使用数组维护,线程不安全,效率高

  • 容量及扩容机制:默认容量0,扩容时先判断旧的数组长度,如果旧的数组长度+1 小于10 则会将数组容量扩大到10,否则则以1.5倍进行扩容;

    扩容时会先创建对应容量的数组,再将旧的数组内容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1.2 LinkedList

  • Java中有双链表的实现:LinkedList,它是List接口的实现类。

  • Linked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链表底层的物理结构是链表,因此根据索引访问的效率不高(O(n)),即查找元素慢。但是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只需要修改前后元素的指向关系即可,所以插入、删除元素快。而且链表的添加不会涉及到扩容问题。

2. Map接口分析

2.1 哈希表的物理结构

HashMap和Hashtable底层都是哈希表(也称散列表),其中维护了一个长度为2的幂次方的Entry类型的数组table,数组的每一个索引位置被称为一个桶(bucket),添加的映射关系(key,value)最终都被封装为一个Map.Entry类型的对象,放到某个table[index]桶中。

使用数组的目的是查询和添加的效率高,可以根据索引直接定位到某个table[inde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HashMap中数据添加过程

2.2.1 JDK7中过程分析
// 在底层创建了长度为16的Entry[] table的数组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key1,value1);
/*
分析过程如下:

将(key1,value1)添加到当前hashmap的对象中。首先会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key1的哈希值1,
此哈希值1再经过某种运算(hash()),得到哈希值2。此哈希值2再经过某种运算(indexFor()),确定在底层table数组中的索引位置i。
   (1)如果数组索引为i上的数据为空,则(key1,value1)直接添加成功   ------位置1
   (2)如果数组索引为i上的数据不为空,有(key2,value2),则需要进一步判断:
       判断key1的哈希值2与key2的哈希值是否相同:
         (3) 如果哈希值不同,则(key1,value1)直接添加成功   ------位置2
              如果哈希值相同,则需要继续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方法,将key2放入equals()形参进行判断
                (4) equals方法返回false : 则(key1,value1)直接添加成功   ------位置3
                      equals方法返回true : 默认情况下,value1会覆盖value2。

位置1:直接将(key1,value1)以Entry对象的方式存放到table数组索引i的位置。
位置2、位置3:(key1,value1) 与现有的元素以链表的方式存储在table数组索引i的位置,新添加的元素指向旧添加的元素。

...
在不断的添加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的情况下,会进行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默认情况下,当要添加的元素个数超过12(即:数组的长度 * loadFactor得到的结果)时,就要考虑扩容。

补充:jdk7源码中定义的: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map.get(key1);
/*
① 计算key1的hash值,用这个方法hash(key1)

② 找index = table.length-1 & hash;

③ 如果table[index]不为空,那么就挨个比较哪个Entry的key与它相同,就返回它的value
*/

map.remove(key1);
/*
① 计算key1的hash值,用这个方法hash(key1)

② 找index = table.length-1 & hash;

③ 如果table[index]不为空,那么就挨个比较哪个Entry的key与它相同,就删除它,把它前面的Entry的next的值修改为被删除Entry的next
*/
2.2.2 JDK8中过程分析

下面说明是JDK8相较于JDK7的不同之处:

  1. 使用HashMap()的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并没有在底层初始化长度为16的table数组。
  2. jdk8中添加的key,value封装到了HashMap.Node类的对象中。而非jdk7中的HashMap.Entry。
  3. jdk8中新增的元素所在的索引位置如果有其他元素。在经过一系列判断后,如果能添加,则是旧的元素指向新的元素。而非jdk7中的新的元素指向旧的元素。“七上八下”
  4. jdk7时底层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单向链表。 而jdk8时,底层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单向链表+红黑树。
    红黑树出现的时机:当某个索引位置i上的链表的长度达到8,且数组的长度超过64时,此索引位置上的元素要从单向链表改为红黑树。
    如果索引i位置是红黑树的结构,当不断删除元素的情况下,当前索引i位置上的元素的个数低于6时,要从红黑树改为单向链表。

2.3 红黑树

红黑树:即Red-Black Tree。红黑树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可以是红(Red)或黑(Black)。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是在计算机科学中用到的一种数据结构。红黑树是复杂的,但它的操作有着良好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并且在实践中是高效的:它可以在 O(log n)时间内做查找,插入和删除, 这里的 n 是树中元素的数目。

红黑树的特性:

  • 每个节点是红色或者黑色

  • 根节点是黑色

  • 每个叶子节点(NIL)是黑色。(注意:这里叶子节点,是指为空(NIL或NULL)的叶子节点)

  • 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的。(从每个叶子到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

  •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确保没有一条路径会比其他路径长出2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插入或删除节点时,可能会破坏已有的红黑树,使得它不满足以上5个要求,那么此时就需要进行处理,使得它继续满足以上的5个要求:

1、recolor :将某个节点变红或变黑

2、rotation :将红黑树某些结点分支进行旋转(左旋或右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黑树可以通过红色节点和黑色节点尽可能的保证二叉树的平衡。主要是用它来存储有序的数据,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效率非常之高。

2.4 HashMap源码剖析(JDK1.8.0_271)

2.4.1 Node

key-value被封装为HashMap.Node类型或HashMap.TreeNode类型,它俩都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了Map.Entry接口。

存储到table数组的可能是Node结点对象,也可能是TreeNode结点对象,它们也是Map.Entry接口的实现类。即table[index]下的映射关系可能串起来一个链表或一棵红黑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HashMap<K,V>{
    transient Node<K,V>[] table;
    
    //Node类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 其它结构:略
    }
    
    //TreeNode类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TreeNode<K,V> parent;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boolean red; //是红结点还是黑结点
        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 next);
        }
    }
    
    //....
}
2.4.2 属性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默认的初始容量 16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最大容量  1 << 30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默认加载因子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默认树化阈值8,当链表的长度达到这个值后,要考虑树化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默认反树化阈值6,当树中结点的个数达到此阈值后,要考虑变为链表

//当单个的链表的结点个数达到8,并且table的长度达到64,才会树化。
//当单个的链表的结点个数达到8,但是table的长度未达到64,会先扩容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最小树化容量64

transient Node<K,V>[] table; //数组
transient int size;  //记录有效映射关系的对数,也是Entry对象的个数
int threshold; //阈值,当size达到阈值时,考虑扩容
final float loadFactor; //加载因子,影响扩容的频率
2.4.3 构造器
public HashMap()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 all other fields defaulted (其他字段都是默认值)
}
2.4.4 put()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其中,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如果key是null,hash是0
	//如果key非null,用key的hashCode值 与 key的hashCode值高16进行异或
	//		即就是用key的hashCode值高16位与低16位进行了异或的干扰运算
		
	/*
	index = hash & table.length-1
	如果用key的原始的hashCode值  与 table.length-1 进行按位与,那么基本上高16没机会用上。
	这样就会增加冲突的概率,为了降低冲突的概率,把高16位加入到hash信息中。
	*/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数组
    Node<K,V> p;  //一个结点
    int n, i; //n是数组的长度   i是下标
    
    //tab和table等价
	//如果table是空的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tab = resize();
		n = tab.length;*/
		/*
		如果table是空的,resize()完成了①创建了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②threshold = 12
		n = 16
		*/
	}
    //i = (n - 1) & hash ,下标 = 数组长度-1 & hash
	//p = tab[i] 第1个结点
	//if(p==null) 条件满足的话说明 table[i]还没有元素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把新的映射关系直接放入table[i]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newNode()方法就创建了一个Node类型的新结点,新结点的next是null
    }else {
        Node<K,V> e; K k;
        //p是table[i]中第一个结点
		//if(table[i]的第一个结点与新的映射关系的key重复)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用e记录这个table[i]的第一个结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如果table[i]第一个结点是一个树结点
            //单独处理树结点
            //如果树结点中,有key重复的,就返回那个重复的结点用e接收,即e!=null
            //如果树结点中,没有key重复的,就把新结点放到树中,并且返回null,即e=null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table[i]的第一个结点不是树结点,也与新的映射关系的key不重复
			//binCount记录了table[i]下面的结点的个数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如果p的下一个结点是空的,说明当前的p是最后一个结点
                if ((e = p.next) == null) {
                    //把新的结点连接到table[i]的最后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如果binCount>=8-1,达到7个时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要么扩容,要么树化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如果key重复了,就跳出for循环,此时e结点记录的就是那个key重复的结点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下一次循环,e=p.next,就类似于e=e.next,往链表下移动
            }
        }
        //如果这个e不是null,说明有key重复,就考虑替换原来的value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什么也没干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元素个数增加
	//size达到阈值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一旦扩容,重新调整所有映射关系的位置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什么也没干
    return null;
}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oldTab原来的table
    //oldCap:原来数组的长度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oldThr:原来的阈值
    int oldThr = threshold;//最开始threshold是0
    
    //newCap,新容量
	//newThr:新阈值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说明原来不是空数组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是否达到数组最大限制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Cap = 旧的容量*2 ,新容量<最大数组容量限制
			//新容量:32,64,...
			//oldCap >= 初始容量16
			//新阈值重新算 = 24,48 ....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新容量是默认初始化容量16
        //新阈值= 默认的加载因子 * 默认的初始化容量 = 0.75*16 = 12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阈值赋值为新阈值12,24.。。。
    //创建了一个新数组,长度为newCap,16,32,64.。。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原来不是空数组
        //把原来的table中映射关系,倒腾到新的table中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e是table下面的结点
                oldTab[j] = null; //把旧的table[j]位置清空
                if (e.next == null) //如果是最后一个结点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重新计算e的在新table中的存储位置,然后放入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如果e是树结点
                    //把原来的树拆解,放到新的tabl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把原来table[i]下面的整个链表,重新挪到了新的table中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创建一个新结点
    return new Node<>(hash, key, value, next);
}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int n, index; 
    Node<K,V> e;
    //MIN_TREEIFY_CAPACITY:最小树化容量64
    //如果table是空的,或者  table的长度没有达到64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resize();//先扩容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用e记录table[index]的结点的地址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
			do...while,把table[index]链表的Node结点变为TreeNode类型的结点
			*/
        do {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hd = p;//hd记录根结点
            else {
                p.prev = tl;
                tl.next = p;
            }
            tl = p;
        } while ((e = e.next) != null);

        //如果table[index]下面不是空
        if ((tab[index] = hd) != null)
            hd.treeify(tab);//将table[index]下面的链表进行树化
    }
}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LinkedHashMap源码剖析

与HashMap相比,LinkedHashMap底层多维护了一层链表,用来使得Map中元素有序

2.5.1 源码

内部定义的Entry如下: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LinkedHashMap重写了HashMap中的newNode()方法: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e) {
    LinkedHashMap.Entry<K,V> p =
        new LinkedHashMap.Entry<K,V>(hash, key, value, e);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TreeNode<K,V> new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TreeNode<K,V> p = new TreeNode<K,V>(hash, key, value, next);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2.5.2 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TreeMap源码剖析

  • TreeMap底层使用红黑树实现
  • 为何innodb不使用红黑树?对于在内存中的查找结构而言,红黑树的效率已经非常好了(实际上很多实际应用还对RBT进行了优化)。但是如果是数据量非常大的查找呢?将这些数据全部放入内存组织成RBT结构显然是不实际的。在磁盘中组织查找结构,从任何一个结点指向其他结点都有可能读取一次磁盘数据,再将数据写入内存进行比较。频繁的磁盘IO操作,效率是很低下的(机械运动比电子运动要慢不知道多少)。显而易见,所有的二叉树的查找结构在磁盘中都是低效的。红黑树只是二叉树,数据过多的话深度会很深,不够扁平,因此,B+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3. Set接口分析

3.1 Set集合与Map集合的关系

Set的内部实现其实是一个Map,Set中的元素,存储在HashMap的key中。即HashSet的内部实现是一个HashMap,TreeSet的内部实现是一个TreeMap,LinkedHashSet的内部实现是一个LinkedHashMap。

3.2 源码剖析

HashSet源码:

//构造器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
}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

//这个构造器是给子类LinkedHashSet调用的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
    map = new Linked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add()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其中,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iterator()方法: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map.keySet().iterator();
}

LinkedHashSet源码:

//构造器
public LinkedHashSet() {
    super(16, .75f, true);
} 
public Linked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super(initialCapacity, .75f, true);//调用HashSet的某个构造器
}
public Linked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rue);//调用HashSet的某个构造器
} 

TreeSet源码:

public TreeSet() {
    this(new TreeMap<E,Object>());
}

TreeSet(NavigableMap<E,Object> m) {
    this.m = m;
}
//其中,
private transient NavigableMap<E,Object> m;

//add()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put(e, PRESENT)==null;
}
//其中,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4. HashMap的相关问题

4.1 Entry中的hash属性为什么不直接使用key的hashCode()返回值呢?

不管是JDK1.7还是JDK1.8中,都不是直接用key的hashCode值直接与table.length-1计算求下标的,而是先对key的hashCode值进行了一个运算,JDK1.7和JDK1.8关于hash()的实现代码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提高hash code值与 (table.length-1)的按位与完的结果,尽量的均匀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1.7:

    final int hash(Object k) {
        int h = hashSeed;
        if (0 != h && k instanceof String) {
            return 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

        h ^= k.hashCode();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JDK1.8: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虽然算法不同,但是思路都是将hashCode值的高位二进制与低位二进制值进行了异或,让高位二进制参与到index的计算中。

为什么要hashCode值的二进制的高位参与到index计算呢?

因为一个HashMap的table数组一般不会特别大,至少在不断扩容之前,那么table.length-1的大部分高位都是0,直接用hashCode和table.length-1进行&运算的话,就会导致总是只有最低的几位是有效的,那么就算你的hashCode()实现的再好也难以避免发生碰撞,这时让高位参与进来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它对hashcode的低位添加了随机性并且混合了高位的部分特征,显著减少了碰撞冲突的发生。

4.2 HashMap是如何决定某个key-value存在哪个桶的呢?

因为hash值是一个整数,而数组的长度也是一个整数,有两种思路:

①hash 值 % table.length会得到一个[0,table.length-1]范围的值,正好是下标范围,但是用%运算效率没有位运算符&高。

②hash 值 & (table.length-1),任何数 & (table.length-1)的结果也一定在[0, table.length-1]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1.8: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i = (n - 1) & hash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省略大量代码
}

4.3 为什么要保持table数组一直是2的n次幂呢?

因为如果数组的长度为2的n次幂,那么table.length-1的二进制就是一个高位全是0,低位全是1的数字,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下标位置都有机会被用到。

举例1:

hashCode值是   ?
table.length是10
table.length-19????????
9	 00001001
&_____________
	 00000000	[0]
	 00000001	[1]
	 00001000	[8]
	 00001001	[9]
	 一定[0]~[9]

举例2:

hashCode值是   ?
table.length是16
table.length-115????????
15	 00001111
&_____________
	 00000000	[0]
	 00000001	[1]
	 00000010	[2]
	 00000011	[3]
	 ...
	 00001111    [15]
	 范围是[0,15],一定在[0,table.length-1]范围内

4.4 解决[index]冲突问题

虽然从设计hashCode()到上面HashMap的hash()函数,都尽量减少冲突,但是仍然存在两个不同的对象返回的hashCode值相同,或者hashCode值就算不同,通过hash()函数计算后,得到的index也会存在大量的相同,因此key分布完全均匀的情况是不存在的。那么发生碰撞冲突时怎么办?

JDK1.8之后使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结构。

即hash相同或hash&(table.lengt-1)的值相同,那么就存入同一个“桶”table[index]中,使用链表或红黑树连接起来。

4.5 为什么JDK1.8会出现红黑树和链表共存呢?

因为当冲突比较严重时,table[index]下面的链表就会很长,那么会导致查找效率大大降低,而如果此时选用二叉树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但是二叉树的结构又过于复杂,占用内存也较多,如果结点个数比较少的时候,那么选择链表反而更简单。所以会出现红黑树和链表共存。

4.6 加载因子的值大小有什么关系?

如果太大,threshold就会很大,那么如果冲突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导致table[index]下面的结点个数很多,影响效率。

如果太小,threshold就会很小,那么数组扩容的频率就会提高,数组的使用率也会降低,那么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4.7 什么时候树化?什么时候反树化?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树化阈值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反树化阈值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最小树化容量
  • 当某table[index]下的链表的结点个数达到8,并且table.length>=64,那么如果新Entry对象还添加到该table[index]中,那么就会将table[index]的链表进行树化。

  • 当某table[index]下的红黑树结点个数少于6个,此时,

    • 当继续删除table[index]下的树结点,最后这个根结点的左右结点有null,或根结点的左结点的左结点为null,会反树化
    • 当重新添加新的映射关系到map中,导致了map重新扩容了,这个时候如果table[index]下面还是小于等于6的个数,那么会反树化9、key-value中的key是否可以修改?

key-value存储到HashMap中会存储key的hash值,这样就不用在每次查找时重新计算每一个Entry或Node(TreeNode)的hash值了,因此如果已经put到Map中的key-value,再修改key的属性,而这个属性又参与hashcode值的计算,那么会导致匹配不上。

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LinkedHashMap、HashSet、LinkedHashSet、Hashtable等所有散列存储结构的集合。

4.8 JDK1.7中HashMap的循环链表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避免HashMap发生死循环的常用解决方案:

  • 多线程环境下,使用线程安全的ConcurrentHashMap替代HashMap,推荐
  • 多线程环境下,使用synchronized或Lock加锁,但会影响性能,不推荐
  • 多线程环境下,使用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替代,性能低,不推荐

在JDK1.8中,HashMap改用尾插法,解决了链表死循环的问题,但需注意HashMap线程不安全,多线程情况下会导致map的size不准确,且put的数据会丢失。

头插法:在插入时,新的结点插入到当前链表的表头。

尾插法:在插入时,新的结点插入到当前链表的表尾,为此必须增加一个尾指针r,使其始终指向当前链表的尾结点。

线程不安全示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0; i++) {
                map.put(i, i);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执行结束");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50; i < 100; i++) {
                map.put(i, i);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结束");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map.size:" + map.size());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map.containsKey(i)) {
                j++;
            }
        }
        System.out.println("实际缺少key数量:" + j);
    }
}

执行结果(多线程执行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线程2执行结束
线程1执行结束
map.size:92
实际缺少key数量:1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14312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基础课11——数据来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xff0c;全球数据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IDC的最新报告&#xff0c;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了约53 ZB&#xff08;Zettabyte&#xff0c;万亿亿GB&#xff09;&#xff0c;而这个数字在2025年预计会达到175 ZB。这种指数级增长不仅…

MAC下安装Python

MAC基本信息&#xff1a; 执行命令&#xff1a; brew install cmake protobuf rust python3.10 git wget 遇到以下问题&#xff1a; > Downloading https://mirrors.aliyun.com/homebrew/homebrew-bottles/rust-1.59.0 Already downloaded: /Users/xxxx/Library/Caches/Ho…

售后处置跟踪系统设想

售后处置跟踪系统设想 前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xff0c;软件定义车的模式已成为主流汽车设计及智能化功能架构模式&#xff0c;通过引入SOA的软件架构设计&#xff0c;使得现有的座舱软件、云端服务软件、App软件等众多功能模块的版本迭代频次日新月异&#xff0c;发版更…

【ubuntu】 Linux(ubuntu)创建python的虚拟环境

&#x1f449;博__主&#x1f448;&#xff1a;米码收割机 &#x1f449;技__能&#x1f448;&#xff1a;C/Python语言 &#x1f449;公众号&#x1f448;&#xff1a;测试开发自动化【获取源码商业合作】 &#x1f449;荣__誉&#x1f448;&#xff1a;阿里云博客专家博主、5…

语雀故障事件——P0级别事故启示录 发生肾么事了? 怎么回事?

前言 最近&#xff0c;阿里系的语雀出了一个大瓜&#xff0c;知名在线文档编辑与协同工具语雀发生故障&#xff0c;崩溃近10小时。。。。最后&#xff0c;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xff0c;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公告&#xff0c;能不能有所启发。 目录 前言引出一、语雀P0故障回顾…

设计模式(19)命令模式

一、介绍&#xff1a; 1、定义&#xff1a;命令模式&#xff08;Command Pattern&#xff09;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xff0c;它将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xff0c;从而使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端进行参数化。命令模式还支持请求的排队、记录日志、撤销操作等功能。 2、组…

4+非肿瘤纯生信。氧化应激+WGCNA+药物预测筛序关键基因

今天给同学们分享一篇非肿瘤氧化应激WGCNA的生信文章“Identific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using bioinformatics”&#xff0c;这篇文章于2023年10月10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双十一什么东西一定要买?实用性强好物千万不能错过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即将来临啦&#xff01;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等这个时间选购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好物&#xff0c;平时太贵的一些家电都舍不得买&#xff0c;就是为了等到双十一这一些&#xff0c;准备买买买的朋友们&#xff0c;别着急&#xff0c;作为智能家电好物分享家的我…

轻量封装WebGPU渲染系统示例<7>-材质多pass(源码)

当前示例源码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vilyLei/voxwebgpu/blob/version-1.01/src/voxgpu/sample/MultiMaterialPass.ts 此示例渲染系统实现的特性: 1. 用户态与系统态隔离。 2. 高频调用与低频调用隔离。 3. 面向用户的易用性封装。 4. 渲染数据和渲染机制分离。 …

dolphinscheduler3.2.0 install报错

下载3.2.0版本代码&#xff0c;执行install报错&#xff0c;dolphinscheduler-common无法加载依赖 [ERROR] Failed to execute goal com.diffplug.spotless:spotless-maven-plugin:2.27.2:check (default) on project dolphinscheduler-common: The following files had format…

ue5 右击.uproject generator vs project file 错误

出现如下错误 Unable to find valid 14.31.31103 C toolchain for VisualStudio2022 x64 就算你升级了你的 vs installer 也不好使 那是因为 在C:\Users\{YourUserName}\AppData\Roaming\Unreal Engine\UnrealBuildTool\BuildConfiguration.xml 这个缓存配置文件中写死了 14…

Echarts渲染不报错但是没有内容

&#x1f525;博客主页&#xff1a; 破浪前进 &#x1f516;系列专栏&#xff1a; Vue、React、PHP ❤️感谢大家点赞&#x1f44d;收藏⭐评论✍️ 问题&#xff1a;在开发项目的时候使用了Echarts但是好端端的忽然就不渲染了 感觉很无语啊&#xff0c;毕竟好好的就不渲染了&am…

OpenCV官方教程中文版 —— 模板匹配

OpenCV官方教程中文版 —— 模板匹配 前言一、原理二、OpenCV 中的模板匹配三、多对象的模板匹配 前言 在本节我们要学习&#xff1a; 使用模板匹配在一幅图像中查找目标 函数&#xff1a;cv2.matchTemplate()&#xff0c;cv2.minMaxLoc() 一、原理 模板匹配是用来在一副大…

3.1、Linux的vim编辑器

个人主页&#xff1a;Lei宝啊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遇 目录 前言&#xff1a; 插入模式 底行模式 命令模式 前言&#xff1a; 没有进行配置的vim编辑器在写代码时和记事本没什么两样&#xff0c;所以最开始我们可以先下载一个插件&#xff0c;在Linux下两行指令的问题&…

Mybatis-Plus(企业实际开发应用)

一、Mybatis-Plus简介 MyBatis-Plus是MyBatis框架的一个增强工具&#xff0c;可以简化持久层代码开发MyBatis-Plus&#xff08;简称 MP&#xff09;是一个 MyBatis 的增强工具&#xff0c;在 MyBatis 的基础上只做增强不做改变&#xff0c;为简化开发、提高效率而生。 官网&a…

【Java系列】LinkedList

LinkedList 介绍使用 LinkedList 的情况使用 ArrayList 的情况 LinkedList 的基本使用LinkedList 类位于 java.util 包中&#xff0c;使用前需要引入它&#xff0c;语法格式如下&#xff1a;创建一个简单的链表实例&#xff1a;在列表开头添加元素在列表结尾添加元素&#xff1…

MATLAB中polyvalm函数用法

目录 语法 说明 示例 特征多项式的矩阵计算 polyvalm函数的功能是矩阵多项式计算。 语法 Y polyvalm(p,X) 说明 Y polyvalm(p,X) 以矩阵方式返回多项式 p 的计算值。此计算方式等同于使用多项式 p 替换矩阵 X。 示例 特征多项式的矩阵计算 求解 4 阶帕斯卡矩阵的特征…

二维码智慧门牌管理系统升级解决方案:采集项目的建立与运用

文章目录 前言一、采集项目的建立二、采集项目的运用三、采集项目的意义 前言 在二维码智慧门牌管理系统的升级过程中&#xff0c;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采集项目的建立与运用。采集项目是新建采集任务的前提&#xff0c;同时也是整个系统升级的关键步骤。其意义近似于现实中的…

hdlbits系列verilog解答(8位宽移位寄存器)-24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描述二、verilog源码三、仿真结果一、问题描述 这项练习是module_shift移位寄存器的延伸。模块端口不是只有单个引脚,我们现在有以向量作为端口的模块,您将在其上附加线向量而不是普通线网数据。与 Verilog 中的其他位置一样,端口的向量长度不必与连接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