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域
w3scholl中定义:作用域指的是您有权访问的变量集合。
作用域是指在程序中定义变量的区域,该位置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通俗理解,作用域就是变量与函数的可访问范围,即作用域控制着变量和函数的可见性和生命周期。
在 JavaScript 中有两种作用域类型:
- 局部作用域:在 JavaScript 函数中声明的变量,会成为函数的局部变量。(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局部的:只能在函数内部访问它们。)
- 全局作用域:函数之外声明的变量,会成为全局变量。
JavaScript 拥有函数作用域:每个函数创建一个新的作用域。(全局变量的作用域是全局的:网页的所有脚本和函数都能够访问它。)
2、变量提升
https://juejin.cn/post/7007224479218663455
- JavaScript 引擎把变量的声明部分和函数的声明部分提升到代码开头的行为
- 变量被提升后,会给变量设置默认值为 undefined
- ES6的let和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
3、事件循环机制EventLoop
- 宏任务:setTimeout、setInterval、setImmediate、UI Rending
- 微任务:Promise、async\await
微任务是由ES6语法规定的
宏任务是由浏览器规定的
视频讲解:
事件循环-EventLoop
事件循环-宏任务、微任务
练习事件循环的网站
练习
上图依次打印:2 3 6 p2 p1 1 4 5
上图依次打印:script start -> async1 start -> async2 -> async1 end -> setTimeout
注:await 关键字,会等右边的方法执行完以后,再向下继续执行。
4、promise
特点:
①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resolved(已完成)、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不能改变这个状态。
②两种状态的转化:其一,从pending(进行中)到resolved(已完成)。其二,从pending(进行中)到rejected(已失败)。只有这两种形式的转变。
③Promise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上,有then()和catch()等方法,then()第一个参数接收resolved()传来的数据,catch()第一个参数接收rejected()传来的数据
作用:
①通常用来解决异步调用问题
②解决多层回调嵌套的方案
③提高代码可读性、更便于维护
Promise.all([]).then(() => {})
:等待数组里所有的方法执行完以后,再执行then里的回调,只要有一个失败,就不会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const promise1 = Promise.resolve(3);
const promise2 = 42;
cons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100, 'foo');
});
Promise.all([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then((values) => {
console.log(values);
});
// Expected output: Array [3, 42, "foo"]
Promise.race([]).then(() => {})
:以最先执行好的结果为准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500, 'one');
});
cons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100, 'two');
});
Promise.race([promise1, promise2]).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Both resolve, but promise2 is faster
});
// Expected output: "two"
5、async、await
①async/await是ES8新特性
②async/await是写异步代码的新方式,以前的方法有回调函数和Promise
③async/await是基于Promise实现的,它不能用于普通的回调函数
④async/await与Promise一样,是非阻塞的
⑤async/await使得异步代码看起来像同步代码
6、promis和async、await的区别
promise的出现解决了传统callback函数导致的地狱回调问题,但是他的语法导致它纵向发展形成了一个回调链,遇到复杂的业务场景显然是不美观的;
async、await看起来更加简洁,使得异步代码看起来像同步代码,只有await的代码执行完毕后才会执行下面的代码,与promise一样,也是非阻塞的;
async/await基于Promise实现,相当于Promise的升级版,不能用于普通的回调函数;
7、浏览器拿到html到现实在页面上,都做了什么
8、如何异步读取script标签(async、defer)
在浏览器加载html过程中,html解析器运行在主线程,并且在遇到<script>
标签后,会被阻塞,知道脚本从网络中被获取和执行,呃呃就是说<script>
标签中的脚本会阻塞浏览器的渲染,这样也被称为“渲染人阻塞”。
async
异步:
该属性值为布尔值,指示浏览器是否允许异步执行该脚本,该属性仅对外链脚本有效。为 true 时,是告诉浏览器先把文件下载下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执行。异步及哦啊笨一定会在页面的load事件前执行,但可能会在DOMContentLoaded事件触发前或后执行。另外,标记为async的脚本并不保证按照指定他们的先后顺序执行,所以确保各个异步脚本互不依赖非常重要
defer
:延迟:
该属性值为布尔值,指示浏览器该脚本将在文档完成解析后,触发DOMContentLoaded事件前执行,该属性仅对外链脚本生效。
总结:
script 标签有2个属性 async(异步) 和 defer(推迟);他们的功能是:
async:他是异步加载,不确定何时会加载好;页面加载时,带有 async 的脚本也同时加载,加载后会立即执行,如果有一些需要操作 DOM 的脚本加载比较慢时,这样会造成 DOM 还没有加载好,脚本就进行操作,会造成错误。
defer:页面加载时,带有 defer 的脚本也同时加载,加载后会等待 页面加载好后,才执行。
9、vue底层,数据修改,如何更新显示
10、vue3的双向数据绑定
11、插槽的作用
扩展组件能力,提高组件的复用性;
使用插槽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父传子的通信去掉,直接在父组件中完成后利用插槽显示到子组件中(这是由于父组件模板的内容在父组件作用域内编译,子组件模板的内容在子组件作用域内编译)。
12、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1、Cache-Control(不需要前端做额外处理)
取值为:
- public:所有内容都被缓存
- private: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
- 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需要经过协商来验证决定
- no-store:所有内容都不会被缓存,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 max-age=10:缓存内通将在10秒后失效(不需要前端做额外处理)
2、Expires(不需要前端做额外处理)
缓存过期时间,用来制定资源到期的时间,是服务器的具体的时间点
3、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
- 浏览器首先发送一个请求,服务端在这个请求中,返回资源上一次的更新时间
last-modifired
,浏览器通过webstorage缓存下这个时间和资源 - 浏览器在下次请求中,带上
if-modified-since
:[保存的last-modified的值] - 服务端根据浏览器发生的修改时间和服务端的修改时间进行对比。一致的话代表资源没有变,服务端返回403,让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否则重新更新时间,处理数据,一并返回给浏览器
由于last-modified依赖的是保存的绝对时间,会出现误差的情况
- 保存的时间是以秒为单位的,1秒内多次修改无法捕捉到
- 各机器读取到的时间不一致,会有误差的可能性,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使用etag
4、ETag和if-None-Match
- 与 3 类似,不同的是,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时,服务端将更新时间
last-modifired
改成ETag
由数据内容生成的一个md5值或者其他字符串,浏览器保缓存这个值和数据 - 与 3 类似,浏览器下次请求时,请求头带上
if-none-match:保存的etag值
- 服务端通过得到的请求头中的值和服务端重新生成的etag值做比较,如果一致,代表资源没有改变,返回403,高度浏览器从缓存中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