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模型对应的削弱、支持、假设。
归纳模型
模型识别
1.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指的就是所谓的穷举法,即通过某一类对象中的全部元素具备或者不具备某个性质,从而证明这一类对象都具备或者不具备某个性质。考试中一般不考察完全归纳,因此,大家了解即可。
2.不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一般指的是通过个例或者样本来得到关于整体结论的论证过程,其典型特征就是根据小范围推出大范围。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调查统计过程都是不完全归纳。
or 1.题干特点(1):论据中的论证对象(a)是论点中论证对象(A)的子集。如下图所示:
题干特点(2):论据中常出现问卷调查或者是某个人的见闻。
削弱
1.指出以偏概全
对于不完全归纳,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样本的代表性。对应的,削弱不完全归纳模型最佳策略就是指出其归纳过程中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例如,样本不是随机选取的等。
2.指出由于调查机构的不中立,其调查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
若做出调查的机构本身不具有中立性,例如存在态度倾向、利益瓜葛,则调查也可能不可靠。不过这种情况在真题中涉及较少,小伙伴们了解即可。
or 归纳论证模型的削弱:
①样本没有代表性(数量太少、广度不够、样本不是随机选取),即以偏概全。
②调查机构不中立。
支持&假设
归纳论证模型的支持/假设:
①样本有代表性(数量多、广度大、样本随机选取)。
②调查机构中立(力度小,调查机构中立并不能保证一个调查的准确性)。
类比模型
模型识别
类比指的是根据对象1和对象2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认为二者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似性的论证模式。类比模型的本质特征是根据对象1判断对象2。
or
题干特点(1):论据中的论证对象是A,论点中的论证对象是B。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题干特点(2):题干中常出现以下类比形式:
削弱
指出类比不当(类比对象存在本质差异)
对于类比模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类比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本质差异。如果存在本质差异,则该类比不成立;反之,则该类比成立。因此,削弱类比模型的最佳策略就是指出类比不当(类比对象存在本质差异)。
or
类比对象有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类比的成立性(可认为是拆桥法)。
支持&假设
类比对象本质上相似或一致(可认为是搭桥法)。
方法模型
模型识别
方法模型的典型特征是提出方法解决问题。
削弱
方法模型的削弱主要考虑两个角度:
- 指出方法无效
直接指出题干的方法无法达到其目的。 - 指出方法不可行
指出题干的方法不具有可行性。
支持&假设
方法模型的支持/假设主要考虑两个角度:
- 指出方法有效
直接指出题干的方法达到其目的。 - 指出方法可行
指出题干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因果模型
模型识别
- 因果模型的本质
(1)因果关系
若A的发生会导致B的发生,或者A会影响B,我们就说A和B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其中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
例如,喝可乐会让人发胖,那么喝可乐就是发胖的原因,发胖就是喝可乐的结果。而喝可乐和发胖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常见的指示词有导致、原因是、影响、有助于等。
(2)因果关系与论证
论证是一个总体的概念,但凡通过论据得到论点的思维过程都是论证。但是如果论证中涉及到了因果关系,那么就是一个因果模型的论证。 - 两种因果模型
(1)由因推果
根据现象A发生,预测这会导致现象B的发生的论证模式就是由因推果模型。要注意到,由因推果的本质特征是,预测该结果将会发生,而该结果目前尚未发生。
(2)由果推因
分析某现象的原因,或者分析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论证被称为为由果推因的模型。和由因推果不同,由果推因的本质特征是,结果已经发生,而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结果。
削弱
(1)由因推果的削弱
如果题干是由因推果,最常见的削弱思路有两个。
① 指出原因不成立
如果能指出原因本身就不成立,那么在此基础上预测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
② 指出预测失败
无论是指出原因和结果无关,或者是指出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导致预测失败,都可以削弱由因推果。
(2)由果推因的削弱
由果推因的削弱方法繁多,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我们先分类讲解,再进行总结。
① 因果无关
直接指出原因和结果无关,就可以削弱由果推因。
② 因果倒置
指出题干错误的把原因当成了结果,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也可以削弱由果推因。
③ 有因无果
指出即便该原因发生,结果也不会发生,则可以指出原因和结果无关,可以削弱由果推因。
④ 无因有果
指出即便没有该原因,该结果也会发生,这样也可以指出原因和结果无关,可以削弱由果推因。
⑤ 另有他因
因为往往导致一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因此,如果指出是其他原因导致该结果,就可以削弱由果推因。
支持&假设
拆桥搭桥模型
模型识别
(1)论证对象不一致。
(2)核心概念不一致。
(3)话题不一致。
削弱
削弱题:拆桥法,即指出论据与论点中的对象、概念、话题有差异。
支持&假设
支持题、假设题:搭桥法,即指出论据与论点中的对象、概念、话题具备一致性。
现象原因模型
模型识别
题干结构(1):摆现象、析原因。
题干先摆出一个现象,然后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此时题干中的结论提示词(如“因此”“所以”“这说明”)可替换成“这是因为”或“其原因是”。
题干结构(2):前因后果。
题干直接出现某原因“导致了”“引发了”“引起了”“造成了”某结果。
削弱
1.因果倒置(力度大)。
2.因果无关(力度大)。
3.否因削弱(力度大)。
4.另有他因(力度取决于选项中的原因与题干中的原因的排他性)。
5.有因无果(力度取决于选项中的对象与题干中对象的相似性)。
6.无因有果(力度取决于选项中的对象与题干中对象的相似性)。
支持
支持方法:
1.因果相关(力度大)。
2.排除他因(力度大小取决于是否将其他可能的原因全部排除)。
3.排除因果倒置(力度其实不大)。
4.无因无果,即:对照组(力度取决于选项中的对象与题干中对象的相似性。)
假设
假设方法:
1.因果相关。
2.排除他因。
3.排除因果倒置。
4.无因无果(一般不选,除非题干的结论是:某结果的出现一定是因为某原因)。
求异法模型
模型识别
题干通过两组对比、前后对比,继而得出一个因果关系。
削弱&支持&假设
1.论证对象:
(1)削弱
拆桥法:论证对象有差异。
(2)支持/假设
搭桥法:论证对象具备相似性。
2.样本:
(1)削弱:样本没有代表性。
(2)支持/假设:样本有代表性。
3.中立性:
(1)削弱:不中立。
(2)支持/假设:中立。
4.差异因素:
(1)削弱:另有差因。
(2)支持/假设:排除他因。
5.因果关系:
(1)削弱:同现象原因模型。
(2)支持/假设:同现象原因模型。
百分比对比模型
模型识别
论据特点:论据中有百分比。
论点特点:论点中直接给出明确的因果关系或者分析原因。
选项特点:选项中也有百分比。
削弱&支持&假设
这类题目的本质是求异法。
(1)将选项作为对照组和题干组进行比较时,若百分比有差距,则支持题干(差比支持)。
(2)将选项作为对照组和题干组进行比较时,若百分比差不多,则支持题干(同比削弱)。
(3)将选项作为对照组和题干组进行比较时,发现题干组反过来与对照组有差距,也削弱题干(反向差比也削弱)。
共变法模型
模型识别
题干结构(1):共生现象找因果。
题干指出两个现象同时发生,就说明这两个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
题干结构(2):共变现象找因果。
题干指出两个现象之间存在共变(常用关联词:越……越…… ),就说明这两个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
题干结构(3):三组现象找因果。
题干中存在三组对象的对比实验,观察这三组对象中是否存在共变因素,从而确定因果关系。
削弱&支持&假设
1.因果倒置
(1)削弱:因果倒置。
(2)支持/假设:排除因果倒置的可能。
2.存在共因
(1)削弱:存在共因。
(2)支持/假设:一般不从这个角度命题。
3.另有他因
(1)削弱:另有他因。
(2)支持/假设:排除他因。
4.因果关系
(1)削弱:同现象原因模型。
(2)支持/假设:同现象原因模型。
措施目的模型
模型识别
题干特点(1):题干中出现“为了”“能”“可以”“以求”等表示目的的词汇。
题干特点(2):题干中出现“计划”“建议”“方法”等表达措施的内容。
削弱
1.措施不可行(力度大)。
2.措施达不到目的(力度大)。
3.措施弊大于利(力度大)。
4.措施有副作用(力度小)。
5.削弱因果(参考现象原因模型的削弱)。
支持
1.措施可行(力度较小)。
2.措施可以达到目的(力度大)。
3.措施利大于弊(力度大)。
4.措施没有副作用(力度非平小)。
5.措施有必要(力度大)。
假设
1.措施可行(必须假设)。
2.措施可以达到目的(必须假设)。
3.措施利大于弊(必须假设)。
4.措施安有副作用(不必假设)。
5.措施有必要(必须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