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作者生平
二、经典摘录
1、悲剧从本质上讲是对苦难的反抗
2、自杀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
3、不是否认生活本身
4、书的宗旨就是要讨论荒谬与自杀的关系
5、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6、了解人是否能够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我要探讨的全部问题
7、一个人永远是其真理的牺牲者
8、如果人意识到了经验,经验就于他有用
9、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且是他唯一的目的
10、精神在完成事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11、西西弗神话故事启示
一、作者生平
作者,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
他童年生活贫困,也知道生活的艰难和穷人命运的不合理,但他从不抱怨,而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想在「荒谬」的现实生活中,着眼当下,穷尽生活。
主要经历:
- 幼年丧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长大。在他不到一岁时,他的父亲死在一战的马恩河战役的战场上(一站从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持续8年;二战1931年9月18日 至 1945年9月2日持续15年 )。
- 生活贫困:贫民区,母亲为了生活在一家弹药厂打工,并时不时帮助他人做家务来挣点生活资源,生活相当贫困.
- 疾病缠身:加缪因患有肺结核而不能做剧烈运动。也因为肺结核,加缪无法参加后面的教师级别考试,这让他在大学中执教的希望破灭。
- 职业选择: 因为不能执教于大学,他就去当了报社记者,负责文艺评论。当时正赶上1934年希特勒法西斯思想的上台,所以,该报社很快就扩大到了政治方面,此时,写了不少文章抨击政府和法律的不公,揭露居于少数的欧洲人对当地阿拉伯人的歧视和压迫等不合理现象。
- 政治观点:二战爆发后,加缪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观点的输出,但因为其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评论,导致了他所输出的观点一直被封,最后,他只能从事一些报社的技术性工作。
核心观点:
》》荒诞,在加缪看来,仅仅是个出发点。他重点侧重阐明: 对荒诞采取什么态度,在荒诞的条件下人应该如何行动,是以死来结束荒诞状态,还是以反抗来赋予人生某种意义,从而获得某种幸福。
》》反抗意味着人性的存在,人性就是反抗为自己规定的意义和界限,任何一种反抗如果违反了人性,超越了界限,就失去了意义,导致了虚无主义。
》》加缪对人类的命运是悲观的,但是他对人本身的幸福是乐观的。
加缪说: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二、经典摘录
1、悲剧从本质上讲是对苦难的反抗
- 他(加缪)明知不能根除世上的邪恶而仍以西西弗下山的坚定步伐走向荒谬的精神,则更加强烈地激励着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战后一代。
- 只不过悲剧从本质上讲是对苦难的反抗。比如 ,西西弗他永远前进。他的行动就是对荒谬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
- 人是“不肯拔一毛以利永恒的人”,就是追求自我穷尽,追求穷尽既定一切的人
- 加缪就这样从荒谬推论出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这荒谬的人的道路。要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人的深刻自由的理由,这点是和萨特的自由观不同的。
2、自杀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
- 自杀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它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加缪反对自杀,他对生活充满爱恋,和西西弗一样,他迷恋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大海……他要穷尽这一切,他要对生活
- 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
想法: 与作者生活的战争年代不同(当时人普遍生活比较苦吧),这点不太认同作者,悲惨的命运对人而言呢?
3、不是否认生活本身
- 荒谬取决于人和世界,二者缺一就不成其为荒谬。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人一旦在平庸无奇、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谬,荒谬就开始了,而人也就清醒了。
- 身体的判断和精神的判断是相等的,而身体面对毁灭畏缩不前。我们在习惯于思考之前业已习惯于生活
- 没有一个人把否定生活意义的逻辑推理发展到否定这个生活本身
想法:也就是 认为生活木有意义 ,并没有选择放弃生活,即自杀
4、书的宗旨就是要讨论荒谬与自杀的关系
-
书的宗旨就是要讨论荒谬与自杀的关系,讨论在什么确定的范围内自杀成为荒谬的一种结果。
- 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想法:局外人的做法,所以心理学上,才鼓励人积极融入社会。
- 一个人自愿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
- 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着并不“值得”。诚然,活着从来就没容易过
5、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想法:其实到一定阶段 年龄,这是一定会思考的问题
- 荒谬的结果下,是应该自愿去死,还是不顾一切地去希望?
- 明天,在他本该全身心拒绝明天之时,他还是寄希望于明天。这种肉体的反抗,就是荒谬。
- 由于自杀采取的是默许的态度,它就恰恰是反抗的反面。
- 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味道的厌倦开始了。“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于一种机械麻木生活的活动之后,但它同时开启了意识的运动。
6、了解人是否能够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我要探讨的全部问题
-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拥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伟大的作品通常产生于路口或饭馆的喧嚣声中。
- 确切地讲,真正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按世人的判断是没有出路地方的出路。
想法: 类似鲁迅《故乡》的观点,「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了解人是否能够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我要探讨的全部问题。
7、一个人永远是其真理的牺牲者
-
一个人永远是其真理的牺牲者。他一旦认识这些真理,就不能摆脱它们。就要为之付出一些代价。一个已经觉悟到荒谬的人永远要和荒谬联系在一起。
- 得出“他的行为是荒谬的”判断只是由于他的欲望与等待着他的现实之间的不相称,只是由于我所注意到的他的真实力量与他要求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矛盾。
- 人是否是自由的,这个问题我并不感兴趣。我只能够体验我自己的自由。
8、如果人意识到了经验,经验就于他有用
- 如果人意识到了经验,经验就于他有用,否则,经验就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一个人的失败并不取决于他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自己。
想法:同样的外在环境,有的人成功 有的人不成功
9、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且是他唯一的目的
-
我们的命运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挑战的正是这命运。这不是由于傲气,而是由于我们意识到无意义的状况。我们有时也怜悯自己。
- 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且是他唯一的目的。如果他要成为某种东西,那也是在他现在的生活中成为某种东西。
- 人是由于他不说的事情,而不是他所说的事情而成其为人的。对很多事情我都保持沉默。
- 人们很容易习惯于常规。他们要赚钱以求幸福,而且他们的全部努力与其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集中于赢得钱财。幸福被遗忘了,手段被当作了目的
- 对于创造——被视作意识到荒谬的人可能采取的立场之一——有价值的东西,对于这个人所能有的一切生活方式也同样有价值。
10、精神在完成事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 伟大的艺术作品自身的重要性小于它要求一个人忍受的经历;小于它为克服幻想并更接近纯粹实在所提供的机遇
- 一系列著作可能只是同一种思想的一系列衍生物。
- 一个人的唯一创造是在他的作品的连续不断而又多样的面貌之中得到加强的。一些作品补充另一些作品,改正另一些作品,还会反对另一些作品。如
- 荒谬的创造者就有两个任务:一是否定,二是颂扬,这是展现在荒谬创造者面前的道路
11、西西弗神话故事启示
- 他爬上山顶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想法:1、其实正如大多数众人认为西西弗搬石头是悲剧,作者认为其是幸福的也是他的看法,这对于西西弗自己又有什么影响呢?
2、事情是悲剧还是幸福,只有西西弗自己的想法,才真正对他有影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就是这个道理。
- 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动石头。他也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
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
想法:类似因果不虚,预见到了未来的结果,而又不去规避
- 在人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的微妙时刻,西西弗回身走向巨石
- 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依附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悲伤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
- 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
想法:这种角度对大多数人过于理想了,就比如,文革被打成右派的人,期间遭受的种种,会有快乐的感觉吗
- 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蔑视不能超越的命运。
想法:只有意识苏醒,才可能觉得重复
- 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与西西弗的命运同样荒谬
想法:有无希望的区别
- 当他又一次看到这大地的面貌,重新领略流水、阳光的抚爱,重新感受那温暖的石头、辽阔的大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阴森的地狱中去了
- 无效劳动者。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