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构建深度学习推理框架-10 算子的执行流程

news2025/1/22 15:59:23

计算图的设计

Graph的结构

  1. Operators: 记录所有的节点
  2. Input operator: 指定的输入节点
  3. Output operator: 指定的输出节点
  4. Global input data: 模型的外部全局输入(用户指定的输入)

Operator的结构

  1. Input data: 节点的输入数据
  2. Output data: 节点的输出数据
  3. Operator params: 计算节点的参数
  4. Next operators: 该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数量有且大于一个
  5. Layer:

                  每个Operator具体计算的执行者,layer先从input data中取得本层的输入,再通过layer定义的计算过程,并得到output data

                   计算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参数已经被提前存放到Operator params

Graph中的数据流动

我们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一个Graph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多个operators,另一个要素是连通operators之间的数据通路。

也就是说,前一个operator的输出将作为后一个operator的输入存在,其中在输入和输出中传递的数据,是以前面课程中谈到的Tensor类进行的。

 其中,在普通的计算中,上面的op1的output_data是拷贝到op2的input_data中的,而在我们的这个推理网络中,我们是进行了一个内存的复用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图中,Graph在执行时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控制流,另外一条是数据流。在数据流中,前一个operator产生的输出传递到后续operator作为输入。

那么Graph是如何得知一个operator的后续operator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方Operator定义中,有一个变量为Next operators,这个变量记录了一个operator的后继节点。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op1有两个后继节点op2op3,他们也是通过op1.next_oprators得到的。

所以在图的执行中,有两个很重要的部分:

  1. 通过op.layer根据输入来进行计算,并得到当前层的输出
  2. 将当前层的输出顺利并且正确地传递到后继节点的输入当中。传递的路径是previous op.output to next op.input 这部分看起来是赋值,但在这个项目中已经变成了指针的拷贝会快很多。

计算图的执行顺序:

计算节点的执行是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来实现的,当然也有人说这就是一种拓扑排序的实现。

那什么是广度优先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要执行的图是总共拥有7个op, 分别从op1到op7.

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如图中的箭头指向,例如op2, op3, op4均为op1的后继节点,换句话说,只有等到op1执行结束之后,op2, op3, op4才能开始执行,这三个节点的输入也都来自于op3的输出,以下的顺序是上面这个图中的执行顺序。

  1. graph.input_operator的定义可以知道,op1是开始执行的节点,因此在当前时刻将op1放入到执行队列中
  2. op1被从执行队列中取出执行,并得到op1的计算输出,存放到op1.output_data中;同时,根据op1.output_operators定位到op1的后续三个节点,op2, op3op4, 随后将op1.output_data拷贝到这三个后继节点的输入中
  3. 现在的执行队列存放了三个节点,分别为op2, op3op4. 随后我们根据先进先出的顺序取出op2开始执行,因为op2没有后继节点,所以执行完毕后直接开始下一轮迭代
  4. 取出队列中的队头op3,在op3执行完毕之后将op3.output_data拷贝到op5.input_data中,并将op5入执行队列

......

随后的执行顺序如图所示,总之也是在一个节点执行完毕之后,通过current_op.output_operators来寻找它的后继节点,并将当前节点的输出拷贝到后继节点的输入中

项目中计算图调度执行实现

项目中的计算图调度执行是对上方图例的一个还原,我们在这一节中通过分析代码的方式来看看怎么来做一个广度优先搜索(拓扑排序)。

寻找并拷贝上一级的输出到后继节点

void RuntimeGraph::ProbeNextLayer(
    const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current_op,
    std::deque<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operator_queue,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layer_output_datas) {
  const auto &next_ops = current_op->output_operators;

  std::vector<std::vector<std::shared_ptr<ftensor>>> next_input_datas_arr;
  for (const auto &next_op : next_ops) {
    const auto &next_rt_operator = next_op.second;
    const auto &next_input_operands = next_rt_operator->input_operands;
    // 找到后继节点
    if (next_input_operands.find(current_op->name) != next_input_operands.end()) {
      std::vector<std::shared_ptr<ftensor>> next_input_datas =
          next_input_operands.at(current_op->name)->datas;
      next_input_datas_arr.push_back(next_input_datas);
      next_rt_operator->meet_num += 1;
//检查 next_rt_operator 是否需要当前操作符的输出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检查 next_input_operands 中是否包//含当前操作符的名字)。
//如果需要当前操作符的输出作为输入,那么就获取相应的输入数据(next_input_datas)。
//将 next_input_datas 存入 next_input_datas_arr,这是一个二维向量,用于存储所有下一层操作符的输入数//据。
//增加 next_rt_operator 的 meet_num,可能是用来追踪该操作符已满足的条件数目。
      if (std::find(operator_queue.begin(), operator_queue.end(),
                    next_rt_operator) == operator_queue.end()) {
        if (CheckOperatorReady(next_rt_operator)) {
          operator_queue.push_back(next_rt_operator);
//代码检查 next_rt_operator 是否已经存在于 operator_queue 中:
//如果不存在于队列中,并且满足一定的就绪条件(通过 CheckOperatorReady 函数判断),则将 //next_rt_operator 添加到 operator_queue 中,以便后续处理。
//最后,调用 SetOpInputData 函数,将之前收集到的下一层操作符的输入数据与当前层的输出数据关联起来。

//如果ready了,那就把后继节点放入到队列之中

        }
      }
    }
  }
  SetOpInputData(layer_output_datas, next_input_datas_arr);
}
void RuntimeGraph::ProbeNextLayer(
    const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current_op,
    std::deque<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operator_queue,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layer_output_datas)

可以看到该函数有三个参数,分别为current_op,operator_queuelayer_output_datas,这三个参数的定义如下:

current_op表示当前执行完毕的节点,operator_queue就是在上一节中提到的节点执行队列,layer_output_datas就是当前current_op被执行后得到的对应输出。

const auto &next_ops = current_op->output_operators;
 std::vector<std::vector<std::shared_ptr<ftensor>>> next_input_datas_arr;

得到当前节点current_op的后继节点, next_ops

std::vector<std::vector<std::shared_ptr<ftensor>>> next_input_datas_arr;
  for (const auto &next_op : next_ops) {
    const auto &next_rt_operator = next_op.second;
     // layer_output_datas 需要拷贝到next_input_operands的datas中
    const auto &next_input_operands = next_rt_operator->input_operands;

这里对next_ops进行遍历,依次获得后继节点中的其中一个next_op,随后我们得到next_op的输入数据引用。

我们要得到next_op.input_operands呢?我们就是要把current_op.output_data拷贝到其中,完成current_op输出到后继节点输入的拷贝。

next_rt_operator->meet_num += 1; // 0 --> 1
if (std::find(operator_queue.begin(), operator_queue.end(),next_rt_operator) == operator_queue.end()) {
    if (CheckOperatorReady(next_rt_operator)) {
        // 把后继节点放入到执行队列
        operator_queue.push_back(next_rt_operator);
    }
}

可以看到其中的meet_num,对于一个节点next_operator来说,如果meet_num的数量等于它前驱的数量,说明它现在可以被放入到执行队列中。

bool RuntimeGraph::CheckOperatorReady(
    const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op) {
  CHECK(op != nullptr);
  CHECK(op->meet_num <= op->input_operands.size());
  if (op->meet_num == op->input_operands.size())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判断,如果meet_num == 输入节点数的话,那就代表之前节点的输出已经全部结束了,现在可以将他们放入到下一节点的输入里面了。


void RuntimeGraph::SetOpInputData(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src,
    std::vector<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dest) {
  CHECK(!src.empty() && !dest.empty()) << "Src or dest array is empty!";
  for (uint32_t j = 0; j < src.size(); ++j) {
    const auto &src_data = src.at(j)->data();
    for (uint32_t i = 0; i < dest.size(); ++i) {
      //      CHECK(!dest.empty() && dest.at(i).size() == src.size());
      dest.at(i).at(j)->set_data(src_data);
    }
  }
}
   // 这是一个名为 SetOpInputData 的函数,可能是在运行时图中进行数据关联操作的一部分。

   // 函数的参数包括:
     //   src:一个存储浮点类型张量(Tensor)共享指针的向量,表示要用于设置输入数据的源数据。
     // dest:一个二维向量,其中每行表示一个操作符的输入数据,每列表示不同的源数据。

   // 函数开始时,会使用断言(CHECK)来确保源数据 src 和目标数据 dest 都不为空,否则会产生错误信息。

  //  然后,通过两个嵌套的循环遍历源数据 src 和目标数据 dest:
    //    外部循环遍历源数据 src 中的每个元素。
    //  内部循环遍历目标数据 dest 中的每一行(操作符的输入数据)。

  //  在内部循环中,获取源数据 src 的具体数据(src_data)。

   // 接着,将源数据 src_data 设置到目标数据中,这个过程通过 dest.at(i).at(j)->set_data(src_data) 来实现。这里 i 表示操作符的索引,j 表示源数据的索引。

总体是将layer_output_datas这个输出张量复制到next_input_datas_arr这个张量数组(后继的输入)上,指针复制几乎无消耗。

广度优先搜索的执行顺序的实现

就是在咱们的Forward函数中:

我们首先来看它的两个参数,inputs为模型的输入张量,debug表示是否开启打印调试功能。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RuntimeGraph::Forward(
    const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inputs, bool debug)

这里是Forward方法中对图状态的检查,只有图状态为complete的时候才能执行图的调度,图的complete时间发生在:

  1. 图中的计算节点都初始化完毕
  2. 输入输入输出算子都准备好相关的空间之后

input_op为整张图的开始执行节点,也就是模型的执行入口。

if (graph_state_ < GraphState::Complete) {
    LOG(FATAL) << "Graph need be build!";
  }
  CHECK(graph_state_ == GraphState::Complete)
          << "Graph status error, current state is " << int(graph_state_);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input_op;
  if (input_operators_maps_.find(input_name_) == input_operators_maps_.end()) {
    LOG(FATAL) << "Can not find the input node: " << input_name_;
  } else {
    input_op = input_operators_maps_.at(input_name_);
  }

将输入节点送入到执行队列中, 执行队列在这里的变量为operator_queue,是一个deque结构,方便从尾部插入,并从头部取出(完成先进先出)。

std::deque<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operator_queue;
operator_queue.push_back(input_op);

std::map<std::string, double> run_duration_infos;
while (!operator_queue.empty()) {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current_op = operator_queue.front();
    operator_queue.pop_front();

    if (!current_op || current_op == output_op) {
      if (debug) {
        LOG(INFO) << "Model Inference End";
      }
      break;
    }  
    ......
}

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tor> current_op = operator_queue.front(); 从队列中获取一个被执行的节点,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执行。

if (current_op == input_op) {
    ProbeNextLayer(current_op, operator_queue, inputs);
}

这里分为两种情况,如果 当前节点是输入节点,就直接使用ProbeNextLayer将输入拷贝到输入节点的下一层中(因为input节点不涉及到别的操作,所以可以直接赋值)。

std::string current_op_name = current_op->name;
if (!CheckOperatorReady(current_op)) {
   if (operator_queue.empty()) {
     // 当current op是最后一个节点的时候,说明它已经不能被ready 就是说既没有ready,又是最后一个节点,所以没有其他的节点,不能被meet_num+1了。
     LOG(FATAL) << "Current operator is not ready!";
     break;
    } else {
    // 如果不是最后一个节点,它还有被ready的可能性,只是可能由于什么原因放错了位置,那就放回到里面等待再meet_num+1再执行
    operator_queue.push_back(current_op);
  }
}

如果当前的节点(current_op)不是输入节点(input_operator)就对它是否准备好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同样是使用CheckOperatorReady检查当前节点的入度,如果入度等于0,那么当前的节点就允许被执行。

如果这个节点还没有ready,就需要重新被放入到operator_queue当中。

const std::vector<std::shared_ptr<RuntimeOperand>> &input_operand_datas 
    = current_op->input_operands_seq;
std::vector<std::shared_ptr<Tensor<float>>> layer_input_datas;
for (const auto &input_operand_data : input_operand_datas) {
   for (const auto &input_data : input_operand_data->datas) {
       layer_input_datas.push_back(input_data);
   }
}

将当前op中的input移动到layer_input_datas(全指针拷贝,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从op->input_operands_seq中到layer_input_datas中。

InferStatus status = current_op->layer->Forward(layer_input_datas, current_op->output_operands->datas);

在op自身ready,且输入已经准备到layer_input_data之后,开始执行算子,但是这节课中算子执行不讨论。

ProbeNextLayer(current_op, operator_queue, current_op->output_operands->datas);

在执行完毕后,对当前的算子current_op的输出同步它下一级后继节点的输入中。

while (!operator_queue.empty())

当执行队列中的节点执行均执行完毕,且图中没有未执行的节点时就跳出循环。

CHECK(output_op->input_operands.size() == 1)
      << "The graph only support one path to the output node yet!";
  const auto &output_op_input_operand = output_op->input_operands.begin();
  const auto &output_operand = output_op_input_operand->second;
  return output_operand->datas;

output operatorinput operand输出为最后的结果,换句话理解,输出节点的输入张量就是最后得到的结果。

最后可以看到对于resnet18的输出网络,实现执行分支再执行最下面的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94687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ixiPix Artista Impresso Pro for mac(油画滤镜效果软件)

JixiPix Artista Impresso pro Mac是一款专业的图像编辑软件&#xff0c;专为Mac用户设计。它提供了各种高质量的图像编辑工具&#xff0c;可以帮助您创建令人惊叹的图像。该软件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xff0c;使您可以轻松地浏览和使用各种工具。 它还支持多种文件格式&…

WSL Opencv with_ffmpeg conan1.60.0

我是ubuntu18. self.options[“opencv”].with_ffmpeg True 关键是gcc版本需要conan支持&#xff0c;比如我的是&#xff1a; compilergcc compiler.version7.5 此外还需要安装系统所需库&#xff1a; https://qq742971636.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32559789 甚至来…

db2迁移至oracle

1.思路 &#xff08;1&#xff09;用java连接数据库&#xff08;2&#xff09;把DB2数据导出为通用的格式如csv&#xff0c;json等&#xff08;3&#xff09;导入其他数据库&#xff0c;比如oracle&#xff0c;mongodb。这个方法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朋友说他会用springboot…

Spring Cloud + Spring Boot 项目搭建结构层次示例讲解

Spring Cloud Spring Boot 项目搭建结构层次示例讲解 Spring Cloud 项目搭建结构层次示例Spring Cloud示例&#xff1a; Spring Boot 项目搭建结构层次讲解Spring Boot 项目通常按照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组织&#xff0c;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层次&#xff1a;当构建一个 Spring…

fastjson windows主机上线

首先创建一个win类&#xff0c;作为命令执行的类 然后写一个漏洞Fastjson的执行类 将我们的win类传上vps 然后开启web服务 接下来利用ldap协议 java -cp marshalsec-0.0.3-SNAPSHOT-all.jar marshalsec.jndi.LDAPRefServer http://185.239.225.205:80/#win 6666然后我们运…

基于骑手优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应用) - 附代码

基于骑手优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xff08;预测应用&#xff09; - 附代码 文章目录 基于骑手优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xff08;预测应用&#xff09; - 附代码1.数据介绍2.骑手优化优化BP神经网络2.1 BP神经网络参数设置2.2 骑手优化算法应用 4.测试结果&#xff1a;5…

Doris数据库BE——rowset版本追踪

rowset代码位置be/src/olap/version_graph.cpp&#xff0c;字面意思行集合&#xff0c;由一行或多行组成。rowset版本简单理解为rowset编号&#xff0c;每次导入生成一个rowset&#xff0c;比如insert执行10次会生成10个rowset&#xff0c;一次streamload生成一个rowset。 版本…

Pillow:Python的图像处理库(安装与使用教程)

在Python中&#xff0c;Pillow库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像处理库。它提供了广泛的图像处理功能&#xff0c;让我们可以轻松地操作图像&#xff0c;实现图像的转换、裁剪、缩放、旋转等操作。此外&#xff0c;Pillow还支持多种图像格式的读取和保存&#xff0c;包括JPEG、PNG、BMP、…

LeetCode 热题 100(七):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14. 二叉树展开为链表

题目一&#xff1a; 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https://leetcode.cn/problems/construct-binary-tree-from-preorder-and-inorder-traversal/ 思路&#xff1a;依据前序遍历的根左右和中序遍历的左根右&#xff0c; 且根左长度&#xff1d;左根 代码&#xff1a; …

直播预告:把脉2023年下半场—主动防御邮箱盗号威胁

长期以来&#xff0c;承载着大量敏感数据的企业是黑产团伙的首要攻击目标。Coremail结合多年以来的邮件防护经验发现&#xff0c;黑产团伙针对企业邮箱账号安全的两大攻击方式为暴力破解和钓鱼邮件攻击。 一、企业邮箱安全现状 01、使用弱密码 企业员工使用弱密码让黑产团伙有…

docker 学习-- 04 实践2 (lnpmr环境)

docker 学习 系列文章目录 docker 学习-- 01 基础知识 docker 学习-- 02 常用命令 docker 学习-- 03 环境安装 docker 学习-- 04 实践 1&#xff08;宝塔&#xff09; docker 学习-- 04 实践 2 &#xff08;lnpmr环境&#xff09; 文章目录 docker 学习 系列文章目录1. 配…

QSqlDatabase(2)实例,QTableView显示数据库表数据

目录 前言 1、实现的功能 2、具体的代码实现 前言 想了解QSqlDatabase基本知识的&#xff0c;以及增删改查的用法&#xff0c;可以浏览上一篇文章&#xff1a; QSqlDatabase&#xff08;1&#xff09;基本接口&#xff0c;以及(增删改除)的简单实例_Ivy_belief的博客-CSDN…

华为云云服务器评测|基于华为云云耀云服务器L实例开展性能评测,例如 MySQL、Clickhouse、Elasticsearch等等

在当今云计算时代&#xff0c;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选择将应用部署在云服务器上&#xff0c;以便更好地满足高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需求。而华为云云耀云服务器L实例不仅提供了高性能和可靠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xff0c;而且具有灵活和高效的成本控制&#xff0c;深受…

红黑树(AVL树的优化)上

红黑树略胜AVL树 AVL树是一颗高度平衡搜索二叉树&#xff1a; 要求左右高度差不超过1&#xff08;严格平衡&#xff09; 有的大佬认为AVL树太过严格&#xff0c;对平衡的要求越严格&#xff0c;会带来更多的旋转&#xff08;旋转也还是会有一定的消耗&#xff01;&#xff01;…

05-基础例程5

基础例程5 1、超声波测距 实验介绍 ​ HC-SR04超声波传感器是一款测量距离的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反射接收结合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计算的得出。 外观 管脚功能的定义 VCC&#xff1a;供电电源&#xff1b;Trig&#xff1a;触发信号&#xff1b;Echo&a…

元素居中的方法总结

垂直居中 行内元素垂直居中 单行文本垂直居中 1.line-height: 200px;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0基础学习VR全景平台篇 第92篇:智慧景区教程

一、上传素材 1.上传全景素材 第一步&#xff1a;进入【素材管理】 第二步&#xff1a;选择【全景图智慧景区】分类 第三步&#xff1a;选择相对景区作品分组&#xff0c;上传全景素材 2.素材标注 第一步&#xff1a;选择上传成功后素材&#xff0c;点击【未标注】 第二步&…

继承

目录 引入 继承介绍 概念 优点 分类 公有继承 保护继承 私有继承 特点 单继承 多继承 赋值 介绍 分类 对象之间赋值(拷贝构造) 验证普通赋值需要创建临时变量 指针/引用赋值 赋值原理 继承中的作用域 介绍 隐藏 / 重定义 前提 介绍 派生类的默认成员函…

TIA博途_更新或修改程序时,如何避免数据块中的参数丢失?

TIA博途_更新或修改程序时,如何避免数据块中的参数丢失? DB 快照功能 可以通过捕获 DB 块变量实际值快照用于恢复值操作,捕获的实际快照值可以复制到 CPU 中的实际值中,也可以用于替换变量的起始值。 通过快照能解决以下场景的问题: • 在 HMI 中设置了很多工艺参数,担心…

python怎么提取视频中的音频

目录 操作步骤 1. 安装MoviePy库&#xff1a; 2. 导入MoviePy库和所需的模块&#xff1a; 3. 提取音频&#xff1a; 可能遇到的问题 1. 编解码器支持&#xff1a; 2. 依赖项安装&#xff1a; 3. 文件路径问题&#xff1a; 4. 内存消耗&#xff1a; 5. 输出文件大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