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准则
- 分析:提取、整理用户需求,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
- 设计:转变需求为系统实现方案,建立求解域模型。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和设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分析和设计活动是一个多次反复迭代的过程。分析的结果可以是设计的一部分,设计又可以对分析产生更加严格的要求。
面向对象方法学在概念和表示方法上的一致性,保证了在各项开发活动之间的平滑(无缝)过渡,领域专家和开发人员能够比较容易地跟踪整个系统开发过程,这是面向对象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起来所具有的一大优势。
1、抽象(过程与数据均支持抽象)
通过类抽象机制实现,提高可重用性
2、信息隐蔽
通过封装性实现,提高独立性。
3、弱耦合:
交互耦合:对象间通过消息连接实现。(追求松散)
- 降低消息连接复杂度(减少参数个数,降低参数复杂度)
- 减少信息数
继承耦合:一般类和特殊类之间耦合。(追求紧密)
有继承关系基类和派生类是系统中粒度更大模块。
4、强内聚
- 服务内聚:只完成一个功能。
- 类内聚:一个类只有一个用途,否则分解。
- 一般特殊内聚:设计合理,是对领域知识正确抽取。
5、可重性 (设计时就要考虑)
- 尽量利用已有类(类库、已创建类)
- 创建新类考虑以后可重用性
二.启发规则(遵守规则有助于设计出高质量设计结果)
1、设计结果清晰易懂。
- 用词一致
- 使用已有协议
- 减少消息模式的数目
- 避免模糊的定义
2、一般-特殊结构深度适当。
约100个classes,则设计7±2层
3、设计简单class
- 避免过多attributes
- 分配给每个类任务应简单
- objects间合作关系简单
- 避免过多methods(7个)
4、使用简单的协议
经验表明,通过复杂消息相互关联的对象是紧耦合的,对一个对象的修改往往导致其他对象的修改。
5、使用简单的服务
三.系统分解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四部分组成(有些领域目标系统可只由3个或更少子系统组成)
- 问题域:直接负责实现客户需求子系统。
- 人机交互:实现用户界面子系统,包括可复用的GUI子系统。
- 任务管理:确定各类任务,把任务分配给适当的硬件或软件去执行。
- 数据管理:负责对象的存储和检索的子系统。
子系统间交互方式:
客户供应商关系:“客户”子系统了解“供应商”子系统接口,反之则不用。
平等伙伴关系:各子系统都有可能调用其它子系统,或为其它子系统提供服务。交互方式复杂,各子系统需要了解彼此接口。
四.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1.设计基础: 分析阶段精确问题域模型。
2.设计任务 :从实现角度补充、修改问题域模型。
可能做的修改或补充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 调整需求:用户需求或外部环境变化;分析模型不完整、准确。
无论出现上述哪种情况,通常都只需简单地修改面向对 象分析结果,然后再把这些修改反映到问题域子系统中。
- 重用已有类(设计阶段必须开始考虑)
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把从类库或其他来源得到既存类 增加到问题解决方案中去。
- 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设计时,从类库中引进一个根类,作为包容类,把所有与问题域有关的类关联到一起,建立类的层次。
- 增加一般化类
某些特殊类要求一组类似的服务,应加入一般化的类,定义为所有特殊类共用的一组服务名,服务都是虚函数;在特殊类中定义其实现(例如C++中的模板函数)
- 调整继承关系
在OOA阶段建立的对象模型中可能包括多继承关系,但实 现时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可能只有单继承,需对分析结果修改。
五.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1.分析阶段:用户界面需求。
2.设计阶段:确定人机交互细节,窗口报表形式,命令层次等。
3.Theo Mandel三条黄金原则
- 置用户于控制之下
- 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 保持界面一致
- 允许用户操作控制的原则:
1)交互模式的定义不能强迫用户进入不必要的或不希望的动作的方式
2)提供灵活的交互
3)允许用户交互可以被中断和撤销
4)当技能级别增长时可以使交互流水化并允许定制交互
5)使用户隔离内部技术细节
- 能够减少用户记忆负担:
1)减少对短期记忆的要求
2)建立有意义的缺省
3)定义直觉性的捷径
4)界面的视觉布局应该基于真实世界的隐喻
5)以不断进展的方式揭示信息
- 用户应以一致的方式展示和获取信息:
1)所有可视信息的组织均按照贯穿所有屏幕显示所保持的设计标准
2)输入机制被约束到有限的集合,在整个应用中被一致地使用
3)从任务到任务的导航机制被一致地定义和实现
4.Web界面设计
简洁性
- 避免使用许多复杂的图片和动画等造成用户操作的分心
- 界面布局应当适合清晰地表达信息
- 具有与之匹配的导航性
一致性
- 诸如同样的按钮在所有窗口中保持一致的位置
- 始终使用 一致的配色方案
- 在web界面设计时,需要注意美观和性能之间的折中平衡, 太大的图片会造成系统时间的不必要浪费。
使用颜色的指导原则
- 避免使用太多的颜色(通常一个窗口内不要多于三种颜色)
- 使用颜色的变化显示系统状态的变化
- 注意在低分辨率情况下的颜色显示
注意颜色的搭配
六.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 在实际系统中,许多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哪些是必须同时动作的对象,哪些是相互排斥的对象。进一步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 系统总有许多并发行为,需按照各自行为的协调和通信关系, 划分各种任务(进程),简化并发行为的设计和编码。
- 确定各类任务,把任务分配给适当的硬件和软件去执行。
- 根据动态模型分析、定义并发行。
1、分析并发性
并发对象:
- 无交互行为的对象
- 同时接受事件的对象
定义任务:检查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找没并发对象的路径。(任何时候路径中只有单个对象是活跃的),称控制线。通过分离出控制线设计任务。
并发任务的分配方案:
- 每个任务分配到独立的处理器
- 分配到相同处理器,通过操作系统提供并发支持
2、设计任务子系统
- 事件驱动型:指睡眠任务(不占用cpu),某个事件发生,任务被触发,醒来做 相应处理,又回到睡眠状态。
- 时钟驱动型任务:按特定时间间隔去触发任务进行处理。如某些设备需要周期性的采集数据。
- 确定优先任务:高优先级,分离成独立任务,保证时间约束。
- 确定关键任务:严格可靠性,分离考虑,精心设计和编码,严格测试。
- 确定协调任务:三个以上任务,引入协调任务,控制封装任务间协调。
- 尽量减少任务数:任务多,设计复杂、不易理解、难维护
- 确定资源需求:计算系统载荷,每秒处理业务数,处理一个业务花费时 间,估算所需cpu(或其他固件)处理能力。
综合考虑,确定哪些任务硬件实现,哪些任务软件实现。
七.设计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检索和存储对象的基础)
1.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文件管理系统
- 成本低,简单。
- 操作级别低,不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差别大。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 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增加抽象数据类型,继承等机制,如oracle8.0 。
- 扩展的面向对象语言:增加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对象机制。
2.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设计数据格式与数据存储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1)文件系统:达到第一范式;减少文件数;编码减少文件中属性值。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达到第三范式,满足性能和存储需求。
(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同(2)。
范式:对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规范,规范化的模式称为范式。
设计相应服务
1)文件系统:打开文件、记录定位、检索记录、更新。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哪些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承担,哪些由前端开发工具承担;访问哪 些库表、定位记录、更新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