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缓存的引入后极大的提高了服务器的访问速率,但是当持久化数据发生变化时,如何更新缓存成为了研发中不可规避的问题,不同的方案决定缓存的最终的一致性,本文就redis的缓存读写策略,以及其他的缓存读写策略做简要概述
二 Cache Aside Pattern(旁路缓存模式)
Cache Aside Pattern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缓存模式,适合读比较多的场景
Cache Aside Pattern 中服务端需要同时维系db和cache
,并且是以db
的结果为准。
2.1 读写策略
写策略
- 新更新db
- 然后直接删除cache
读策略
- 从cache中读取数据,读取到数据就直接返回
- cache中读不到的话,就从db中读取数据返回
- 再把读取到是数据放到cache中
2.2 缓存更新顺序
2.2.1 先更新缓存,在更新DB
假设「请求 A 」和「请求 B 」两个请求,同时更新「同一条」数据,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顺序
A 请求先将缓存的数据更新为 1,然后在更新数据库前,B 请求来了, 将缓存的数据更新为 2,紧接着把数据库更新为 2,然后 A 请求将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为 1, 出现了缓存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2.2.2 先更新DB,在更新缓存
请求 A 」和「请求 B 」两个请求,同时更新「同一条」数据,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顺序:
A 请求先将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为 1,然后在更新缓存前,请求 B 将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为 2,紧接着也把缓存更新为 2,然后 A 请求更新缓存为 1。此时,数据库中的数据是 2,而缓存中的数据却是 1, 出现了缓存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2.2.3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假设某个用户的年龄是 20,请求 A 要更新用户年龄为 21,所以它会删除缓存中的内容。这时,另一个请求 B 要读取这个用户的年龄,它查询缓存发现未命中后,会从数据库中读取到年龄为 20,并且写入到缓存中,然后请求 A 继续更改数据库,将用户的年龄更新为 21
最终,该用户年龄在缓存中是 20(旧值),在数据库中是 21(新值),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
可以看到,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在并发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2.4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假如某个用户数据在缓存中不存在,请求 A 读取数据时从数据库中查询到年龄为 20,在未写入缓存中时另一个请求 B 更新数据。它更新数据库中的年龄为 21,并且清空缓存。这时请求 A 把从数据库中读到的年龄为 20 的数据写入到缓存中。
最终,该用户年龄在缓存中是 20(旧值),在数据库中是 21(新值),缓存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
从上面的理论上分析,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也是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中,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因为缓存的写入通常要远远快于数据库的写入
,所以在实际中很难出现请求 B 已经更新了数据库并且删除了缓存,请求 A 才更新完缓存的情况。
2.3 Cache Aside Pattern 的缺陷
缺陷 1:首次请求数据一定不在 cache 的问题
解决办法:可以将热点数据可以提前放入 cache 中。
缺陷 2:写操作比较频繁的话导致 cache 中的数据会被频繁被删除,这样会影响缓存命中率 。
解决办法:
- 数据库和缓存数据强一致场景 :更新 db 的时候同样更新 cache,不过我们需要加一个锁/分布式锁来保证更新 cache 的时候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 可以短暂地允许数据库和缓存数据不一致的场景 :更新 db 的时候同样更新 cache,但是给缓存加一个比较短的过期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不一致的话影响也比较小。
三 其他策略
3.1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读写穿透)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中服务端把 cache 视为主要数据存储
,从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其中。cache 服务负责将此数据读取和写入 db,从而减轻了应用程序的职责。
这种缓存读写策略在开发过程中非常少见。抛去性能方面的影响,大概率是因为我们经常使用的分布式缓存 Redis 并没有提供 cache 将数据写入 db 的功能
写
- 先查 cache,cache 中不存在,直接更新 db。
- cache 中存在,则先更新 cache,然后 cache 服务自己更新 db(同步更新 cache 和 db)。
读
- 从 cache 中读取数据,读取到就直接返回 。
- 读取不到的话,先从 db 加载,写入到 cache 后返回响应。
Read-Through Pattern 实际只是在 Cache-Aside Pattern 之上进行了封装。在 Cache-Aside Pattern 下,发生读请求的时候,如果 cache 中不存在对应的数据,是由客户端自己负责把数据写入 cache,而 Read Through Pattern 则是 cache 服务自己来写入缓存的,这对客户端是透明的。和 Cache Aside Pattern 一样, Read-Through Pattern 也有首次请求数据一定不再 cache 的问题,对于热点数据可以提前放入缓存中。
3.2 Write Behind Pattern(异步缓存写入)
Write Behind Pattern 和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很相似,两者都是由 cache 服务来负责 cache 和 db 的读写
。
但是,两个又有很大的不同:Read/Write Through 是同步更新 cache 和 db,而 Write Behind 则是只更新缓存,不直接更新 db
,而是改为异步批量的方式来更新 db
。
很明显,这种方式对数据一致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比如 cache 数据可能还没异步更新 db 的话,cache 服务可能就就挂掉了
这种策略在我们平时开发过程中也非常非常少见,但是不代表它的应用场景少,比如消息队列中消息的异步写入磁盘、MySQL 的 Innodb Buffer Pool 机制都用到了这种策略。
Write Behind Pattern 下 db 的写性能非常高,非常适合一些数据经常变化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场景,比如浏览量、点赞量。
四 总结
Redis 和 MySQL 的更新策略用的是 Cache Aside
,另外两种策略主要应用在计算机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