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篇介绍20款国外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后,很多朋友在评论区表示国内也有很多很不错的主流数据可视化平台,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国内5个主流的数据可视化平台。
1、阿里云DataV
DataV数据可视化是使用可视化应用的方式来分析并展示庞杂数据的产品。DataV旨让更多的人看到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帮助非专业的工程师通过图形化的界面轻松搭建专业水准的可视化应用,满足您会议展览、业务监控、风险预警、地理信息分析等多种业务的展示需求。
- 可视化大屏产品能力:标准化为主,较成熟
- 服务能力: 无原厂服务
- 产品优势:产品标准化,云平台背书
2、JNPF
企业级低代码报表工具,同时也提供大屏的服务。通过布局、色彩、接入数据等环节完成大屏的制作。拥有很多自助开发的可视化插件库。同一个大屏看板可以轻松整合OA/CRM/ERP/MES等多业务系统的数据,打破信息孤岛,进行综合展示分析,让决策更清晰。内置数十种可视化图表类型,包括柱形图、折线图、雷达图、散点图和甘特图等,展示多样数据信息提供全面支持。
官网:https://www.jnpfsoft.com/?csdn
- 内置可视化组件,拖拽创建,提供标准的数据源接口,支持多次开发。
- 短时间内为企业打造一套多用户、多权限,且可接入各类数据的高性能数据管理系统。
- 目前操作最简单易上手的数据可视化平台。
3、腾讯Raydata
RayData 是由腾讯云与光启元科技联合开发的大数据可视交互系统。基于独有的渲染技术,结合云计算、AI、IoT,将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融合呈现,实现云数据实时可视化、场景化以及交互的管理方式,从而节省管理成本,提升数据辅助决策的效率。多年来丰富的大型项目交付经验辅以行业卓越的生态能力,使得 RayData 拥有远超行业水准的产品服务。
支持整合腾讯云生态 C 端数据与先进的产品技术,提升系统服务能力,让 RayData 更好地助力行业客户、合作伙伴进行产业升级,创造价值。
4、Data MAX
Data MAX是由DataHunter自主研发的一款企业级数据可视化大屏配置工具。提供丰富的数据可视化组件以及多种主题风格,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将业务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实时的呈现在大屏幕、PC乃至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平台上。
Data MAX基于组态技术,通过简单的组件拖拽配置,即可完成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展示。具备操作简单、部署灵活、实时呈现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从百亿级数据量的企业到各垂直中小企业,专注解决各行业,各种场景的业务数据呈现需求。致力于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业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业务。
5、EasyV
EasyV是一款数据可视化应用平台,用户通过EasyV可以更高效的实现数据可视化场景,产品内有丰富的模版可以满足85%的真实的可视化场景需求。产品企业以自主研发的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搭建平台为核心,结合WebGL、3D游戏引擎、GIS、BIM、CIM等技术,围绕着数字孪生技术、数字驾驶舱和行业应用,共同建设数字增强世界,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管理,加速数字化转型。其覆盖了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领域。
选择数据可视化平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企业的基本需要,在选择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上手是否简单?
时代要求BI工具从“IT主导的报表模式”向“业务主导的自助分析模式”转变,操作的快捷能让普通业务人员也能理解使用,是企业数字化管理的突破。
2、 内存计算能力如何?
随着企业数据的激增,数据可视化平台最好是能够在大批量,数百万条数据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行。
3、 可视化效果如何?
可视化效果已经不仅仅是代表数据转化为平面图形的美观效果。对于数据可视化分析来说,假设一个多视角数据模型用户就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据、探索数据。
4、 实用性如何?
比如权限分配、预警推送,都是企业需要用到的功能点。最好是可以进行精确到表、行甚至列的访问控制。或者说某些报表谁能看、某一页谁能看、一页中某些地区、部门、门店数据谁能看,都能一键设置。
5、 移动办公支持能力?
现代商业的发展,移动办公已经习以为常。完备的功能支持、舒适的操作体验和移动端本身的便捷性也是数据可视化平台选型的标准之一。
6、 安全性如何?
数据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商业机密,因此,数据可视化平台工具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安全性较高的平台通常都可以提供私有部署版。而在上述平台,织信Informat不仅支持本地私有化部署,还采用SAML协议,与内部系统进行集成和单点登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7、 售后服务如何?
售后流程速度和本地化支持还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常规的电话、远程支持、Bug修复、新版本免费升级,必要时还有技术人员上门巡检和一起解决问题,让运维人员更安心,让系统更有保障。
以上7点仅供大家参考,最后决策的关键主要还是取决于数据可视化平台是否适合企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