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辽、西夏三国演义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然而,北方有一个资格比它老的国家,是为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辽创立于五代初。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于后梁贞明二年(916)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后,改国号辽。
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之助击败唐军,建立后晋王朝。但死后其子石重贵不肯称臣,于是辽兵南下灭掉后晋,掳石重贵北返。
结果,大将刘知远捡了个大便宜,建立后汉王朝。但几年后,后汉又被郭威建立的后周取代。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乃据河东十二州自立,仿效当年石敬瑭遣使前往辽国请封,自称“侄皇帝”,是为北汉。
然而辽国已今非昔比,虽册封刘崇为大汉皇帝,却无力助他夺取中原。而后周世宗柴荣不但不惧怕辽国,反而不承认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举兵北伐,夺取三州三关地。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曾三攻北汉,均因辽国出兵援汉无功而返。宋太宗继位后,虽逼降北汉,但两次伐辽,均被击败,从此不敢再对辽用兵。
宋真宗时,辽萧太后率兵南侵。宋真宗在大臣寇准鼓动下御驾亲征,挫其锐气之后,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宋仁宗时,辽兴宗乘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屡屡败北之际,以索要原藩属国北汉领土及瓦桥关南十县地相要挟,提出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宋仁宗被迫同意,但要求辽国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那么,这个西夏是怎么来的呢?
西夏为党项人所建立的国家。唐末党项族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以平黄巢有功,授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定难军节度使,辖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到了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其后裔李继捧入朝,自愿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地。然而族弟李继迁不肯,起兵叛宋附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辽圣宗便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宋真宗即位后,实施绥靖政策,仍将旧五州地还给李继迁。然而李继迁贪得无厌,先后攻占宋灵州、凉州等地。待其子李德明继位后,对外向宋辽称臣,对内则以帝王自居,还西攻吐蕃、回鹘,不断扩张。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李德明子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先后在三川口、好水川、麟府丰等地大败宋军。
这时,宋、辽经“庆历增币”,两国继续保持和平局面。而西夏以一敌二,竟先在定川寨击败宋军,后在河曲击败辽军,一时风光无两。
庆历四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宋与西夏终签订和议:西夏向宋称臣,李元昊接受宋朝封号;宋每年给西夏银、绮、绢、茶共二十五万五千。
李元昊死后,辽兴宗亲征西夏,夏毅宗向辽称臣。此后历任君主对宋、辽或战或和,互有胜败。
宋人虽和辽约为兄弟之国,但对燕云祖地的失去始终耿耿于怀。宋徽宗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1114),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并于次年称帝,国号大金。辽兵屡战而败,国土渐失,天祚帝北退漠外。
宋徽宗乘此机会,遣使与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南北夹攻辽国,事成燕云归宋,岁币归金。然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宋将童贯,率数十万大军伐辽,却屡被击溃,在金人面前完全暴露了外强中干的本性。
这时完颜阿骨打已逝世,其弟吴乞买继位,是为金太宗。金太宗将部分辽地赠予西夏,收其为藩属,以便集中精力攻辽。金天会三年(辽保大五年,1125),辽天祚帝在应州被金兵所俘,于是辽出局。
金灭辽后,野心大大膨胀,而宋朝的出手阔绰、财大气粗更是激起他们的贪欲。金太宗便以宋违反前议为由,发兵南下,围困开封。因宋将李纲死守,不得不议和北撤。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次年三月,金人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往北方,北宋亡国,是为靖康之变。
2 南宋、金、蒙古三国演义
金国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宋朝军民的强烈愤慨。进入南宋,抗金最坚决的大多是原北方人,如岳飞、韩世忠、刘光世、李显忠、辛弃疾等。他们失去了故乡和祖居地,自然对金人切齿痛恨。而主和派则多为南方人,如秦桧、汤思退、史弥远等。只有南人中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张浚、虞允文、陆游、陈亮、叶适等才是坚决的主战派。
此时金兵仍想赶尽杀绝,兵锋直抵江浙沿海,最终在宋军的反击下被迫北返。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金将完颜宗弼率军攻夺河南、陕西。次年继续南进,却被岳飞、刘锜等击败,只得重拾和谈,签订绍兴和议。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再南侵,却在采石被虞允文击败,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宋军趁机收复淮南,自此金国不再有灭宋之志。
宋孝宗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1163),张浚督大将李显忠、邵弘渊兵分两路,发动隆兴北伐。因二将失和,宋军先胜后败。于是,主和派迅速抬头,于次年底签定隆兴和议,约为“叔侄之国”。
宋宁宗时,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也是先胜后败。金兵分九路南下,直逼长江,围攻襄阳。于是主和派再度抬头,而金国此时已面临来自蒙古汗国的威胁,在讨到一些好处后同意议和。
那么,蒙古汗国是怎么来的呢?
蒙古诸部原臣服于金。后随着金衰蒙盛,不再向其进贡。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两年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成立蒙古汗国,号成吉思汗。
新兴的蒙古汗国不断对外扩张,矢志灭金,一如当年新兴的金国矢志灭辽。为了剪其羽翼,铁木真先后三次征伐金之藩属西夏。夏襄宗派人向金求救,金帝完颜永济却隔岸观火无动于衷。最后西夏纳女请和,附蒙伐金。
面临强敌,金国不但不实施睦邻友好政策以结外援,反而转攻无辜的南宋、西夏,结果在相互仇杀中消耗了实力,且让自己越来越孤立。直到金宣宗死,金哀宗即位,方调整战略,通好南宋、西夏,但已经晚了。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西夏保义元年,1226),成吉思汗兵分两路夹攻西夏。次年夏末帝李睍投降,西夏亡。
南宋嘉定十七年(金正大七年、蒙古太宗二年,1230),蒙古窝阔台汗发兵三路伐金,围攻汴京。金哀宗迁都归德府,再迁蔡州。南宋应约遣孟拱、江海率军偕同围攻蔡州。
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太宗六年,1234),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中,金出局。
蒙古虽与宋有灭金之盟,然而金亡后,还是不肯放过宋。宝祐六年(蒙古宪宗八年,1258),蒙古大汗蒙哥发三路兵进攻南宋,遭到强烈抵抗,次年死于合川钓鱼山。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获胜,于蒙古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元,是为元世祖。
南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宋恭帝赵㬎。接着继续南下,先后消灭端宗赵昰、末帝赵昺小朝廷。祥兴二年(1279)宋元崖山海战中,南宋战败亡国。
3 两宋读史偶识
宋朝有两次联强击弱之举,前一次在北宋,后一次在南宋。
前一次系联金伐辽。宋徽宗误判形势,轻弃宋辽间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局面,贪图小便宜,联强击弱,导致自曝孱弱,引火烧身,终致亡国。而举朝士大夫,拘于祖宗之痛,竟然无人能够及时说服制止。
后一次系联蒙灭金。疆域广、人口众则相对实力强,真要联蒙,在先前的开禧北伐中就应如此,联蒙以收复北宋旧地,充实国力,然而当时并没有这么做。待到金亡前夕,蒙古已经强大到成为无敌的存在,这才匆匆实施联蒙灭金,已失去了先机。此时的南宋本应审时度势,继续向金进贡,以换取其全力抗击蒙古,打代理人战争。然而举朝君臣却执私仇而忘大局,再一次联强击弱,重蹈北宋之故辙,令人遗憾。
北宋亡国,其惨罄笔难书。金国之亡,其惨尤甚北宋,堪谓报应不爽。可见为人以仁,为国以道,不可恃强凌弱,轻言侵略。否则横行一时,祸及子孙。金国贵族对内弱肉强食,对外攻灭辽宗主国,欺凌无辜的宋朝,然而其肆意胡行的代价,却是由全体百姓埋单。宋金遂成世仇,士卒浴血疆场,百姓迭遭苦难。
相对来说,老汗王完颜阿骨打还算厚道的,言而有信转赠燕云旧地,虽然给的是一堆空城。金太宗则完全就是个贪得无厌的主,不但拿了岁币,反而夺回燕云,南下攻宋,致使宋金互为仇杀。而金也在连年战争中精锐尽失,由盛转衰,最后被崛起的蒙古所灭。金太宗一系,子孙在金国内讧中被残杀殆尽,绝后之惨,岂非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