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安全
- 业务安全体系:对比基础安全,业务安全有哪些不同?
业务安全和基础安全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基础安全中,黑客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安全中,黑产将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掌握更多的资源,谁就能窃取公司更大的利益。因此,作为防守方,我们在关注业务安全的时候,也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黑产的资源成本上,这样才能够为公司提供有力的业务安全防护。
- 产品安全方案:如何降低业务对黑灰产的诱惑
在业务安全中,NIST 的安全框架 IPDRR 可以指导我们与黑产进行对抗,实现全面防护,避免安全短板的出现。识别和保护是 IPDRR 中的前两个步骤,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威胁评估和制定安全产品方案。其中,威胁评估的主要过程其实就是基于业务形态,对黑产可能的获利点、业务的目标用户、安全的实时性要求、策略的误伤和漏判影响进行综合的评估。评估完成之后,你就能够知道,业务安全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安全产品方案则是提高黑产资源成本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适当地增加用户操作的复杂度,来提高黑产的各类资源成本。安全产品方案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且没有误伤和漏判,是业务安全中十分简单有效的一环。业务安全同样讲究纵深防御,任何一个单点的防御机制都有其缺陷,很容易被黑产绕过。因此,对业务安全来说,在部署风控系统之前,我们要先进行威胁评估,然后设计出一个安全的产品方案。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根本上提高黑产的资源成本,大大提升业务的安全性。
- 风控系统:如何从海量业务数据中,挖掘黑灰产?
产品方案属于事前的防控,是从根本上提高黑产操作的成本;风控系统属于事中的防控,是在检测到黑产行为时才进行拦截。
一个完整的风控系统需要结合业务全流程。前期需要通过前端 SDK 采集设备数据,然后结合业务的离线数据,由算法或者策略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具体的规则。接着,通过同步、异步或者离线的方式和业务进行对接,并基于规则对业务数据进行判定。如果发现了黑产的用户和行为,风控系统还需要提供对应的验证流程,来降低对用户体验的损伤。最后,风控系统还需要保持对用户客诉、黑产舆情的监控,及时发现、响应和处理风险,降低业务的损失。规则引擎作为风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分为特征提取和规则管理两个部分。特征提取可以依靠现有的各类大数据处理框架实现。规则管理则因为各个公司和业务对规则的复杂度和灵活度要求不同,很难有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和实现
- 机器学习:如何教会机器识别黑灰产
在安全领域应用机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机器学习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它无法发现“未知的威胁”。因此,在和黑产对抗的过程中,“人”始终是对抗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而机器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工具。对于无监督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原理,来发现异常的聚集和离群点。尽管这些聚集和离群点,因为准确率不足无法全部被判定成攻击行为,但聚集和离群点的数量和分布,仍然反映出了整体的异常情况。而对于有监督学习,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标签系统,来尽可能自动化地生成标签数据,从而保持算法的持续更新和迭代。
- 设备指纹:面对各种虚拟设备,如何进行对抗?
我们知道,设备指纹是风控系统中对设备实现长期追踪和异常识别的一种关键技术。一款好的设备指纹,必须有足够高的稳定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说,设备指纹不能够因为一台设备的小幅度变动和更新而轻易改变,也不能够同时属于两台设备。为了实现对设备的长期追踪,我们必须采集各类设备信息,进行相似度的计算和识别;为了实现异常设备识别,我们需要对异常的系统信息、硬件信息状态和系统状态进行挖掘和分析。另外,想要开发出一款合格的设备指纹,公司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在移动安全领域中不断研究。因此,大部分的中小型公司,会选择采购安全厂商提供的设备指纹技术,而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如何去利用设备指纹采集上来的数据。
- 安全运营:“黑灰产”打了又来,如何正确处置
和基础安全一样,运营工作对于业务安全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业务安全中的运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业务中的黑产处理和业务之外对黑产信息的挖掘和打击。在业务中处理黑产时,我们采取更加间接的方式,比如,验证码和返回假数据,能够大大降低风控误伤对正常用户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加黑产绕过风控的难度。在业务之外,通过情报收集和钓鱼执法,能够为风控系统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撑,帮助风控系统完善自身的策略。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司法手段,对黑产实施线下打击,从根本上打击黑产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