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扎大战”再出新剧情,继“笼斗”约架被马斯克妈妈及时叫停之后,马斯克在7月9日再次向扎克伯克打起嘴炮,这次不仅怒骂小扎是混蛋,还要公开和他比大小?!!此番马斯克的疯狂言论,让网友直呼他不是疯了就是账号被盗了。
互联网各路“吃瓜群众”对于大佬们宛如儿戏般的掐架喜闻乐见,摇旗呐喊!以至于很多人忘了这场闹剧始于一场商战:“马扎大战”开始之初,年轻的扎克伯格先发制人,率先挥出一记左钩拳——Threads,打得老马措手不及。
Threads 被网友戏称“Twitter杀手”,该应用上线仅一天,用户就突破了3000 万人。其中,不乏从推特中逃离的各界名流。舆论普遍认为,这是Twitter上线17年来遭遇的最严峻危机。
紧接着马斯克还以一记右勾拳,一封律师函向小扎发难,称Meta公司“非法盗用推特的商业秘密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行为”。虽然Meta公司迅速回应,否认其团队成员中有Twitter的前雇员。但这样的回应似乎没有什么力度,Threads在功能、UI设计上均与Twitter相似,并在相关宣传中表示,Threads“具有良好的运营”,并称其为当前“一片混乱中的”Twitter的绝佳替代品。
社交平台之战的第一个回合,小扎向老马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吃了一记闷拳的马斯克除了打嘴炮之外,会如何快速组织有效的反击?
会不会是老马嘴里的“非秘密武器”App X —App of Everything?
超级App或成为Twitter反击重拳
时间回溯到去年,在收购Twitter之前,马斯克就放出豪言即将创建一款他称之为“App X”的功能包罗万有的超级应用软件(Super App), 在他的愿景中,超级 “App X”就如同多功能瑞士军刀(Swiss Army Knife)般,能够包办用户日常生活大小事,包括:社交、购物、打车、支付等等。他希望这款App可以成为美国首个集食、衣、住、行功能于一身的平台。收购Twitter,似乎给了他改造实现这个超级App的起步可能。
马斯克坦言这是从微信的经营模式中汲取的灵感。微信一直被视为“超级应用程序”的代表,作为一体化平台,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即时通讯、社交、支付等等。在去年6月的推特全体员工大会上,马斯克就表示“我们还没有一个像微信那样优秀的应用,所以我的想法是为何不借鉴微信”。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写到“购买推特是创建App X的加速器,这是一个超级App(Everything App)。”
从他接手Twitter的任期开始,马斯克便加快推动超级 “App X”的发展步伐。对标于微信,除了社交功能之外,还将推出支付与电子商务。而获得监管许可是实现支付服务的重要第一步,支付也成了推特转型超级 “App X”的第一步,除了商业的必要性外,此举多少还有点宿命感。要知道,马斯克是从支付行业起家的,1999 年他投资 1200 万美元与Intuit前首席执行官 Bill Harris 共同创立了 X.com,而这家公司就是PayPal的前身。
据英国《金融时报》 1月份报道,Twitter 已经开始申请联邦和州监管许可。同时Twitter内部正在开发电子支付功能,未来更会整合其他金融服务,以实现超级App的终极目标。
但是,在亚洲“超级应用”巨头之外,几乎没有消息应用实现支付服务的先例,Whats App和Telegram 都未推出类似服务。老马领导下的Twitter,能不能成功?
添加了支付能力,也只不过是迈向“超级”的第一小步。挑战在于怎么把“everything”卷进来:衣食住行的数字服务、各行各业的商业场景。在微信世界,everything = 小程序。老马是否也要开发一套Twitter版小程序技术、缔造一个“Twitter小程序”宇宙?
“超级App”技术已实现普世化
事实上,马斯克并非“Super App ”技术理念在欧美的唯一拥趸。超级App的雄心壮志多年来早已成为美国公司管理层炫酷PPT展示中的常客了,甚至连沃尔玛都曾考虑过超级App的计划。
全球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企业机构在2023年需要探索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也提到了超级应用。并预测,到2027年,全球50%以上的人口将成为多个超级应用的日活跃用户。
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对超级App技术趋之若鹜,但超级App的技术,是不是只有巨头才能拥有呢?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技术往往领先于企业应用5~7年,现在这个技术正在进入企业软件世界,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都可以拥有。
一种被称为“小程序容器”的技术,是构建超级App的核心,目前已经完全实现普及商用。超级App的技术实现,原理上是围绕一种内容载体,由三项技术共同组成:内容载体通常是某种形态的“轻巧应用”——读者最容易理解的,当然就是小程序,万事万物的数字场景,以小程序形态出现。马斯克大概率在把Twitter改造成他所谓的App X的过程中,要发展出一种类似的东西。反正在国内这就叫小程序,在W3C正在制定的标准里,这叫做Mini-App。我们就姑且依照大家容易理解的习惯,把这种“轻巧应用”称之为小程序吧。
围绕小程序,一个超级App需要在设备端实现“安全沙箱”+ “运行时”,负责把小程序从网上下载、关在一个安全隔离环境中,然后解释运行小程序内容;小程序内容的“镜像”(也就是代码包),则是发布在云端的小程序应用商店里,供超级App的用户在使用到某个商业场景或服务的时候,动态下载到设备端按需运行 – 随需随用且可以用完即弃。小程序应用商店负责了小程序的云端镜像“四态合一“(开发、测试、灰度、投产)的发布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个自己的超级App意味着什么呢?是超级丰富的业务场景、超级多元的合作生态、超级数量的内容开发者、以及超级敏捷的运营能力。相比传统的、封闭的、烟囱式的App,超级App实际上是帮助企业突破传统边界、建立安全开放策略、与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资源交换的技术手段,真正让一家企业具备平台化商业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增强与世界的在线连接、形成自己的网络效应。
超级App不是一个App -- Be A“world” platform
超级App+小程序,这不是互联网大平台的专利。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考虑打造自己的超级App动因至少有三:
首先,天下苦应用商店久矣。明明是纯粹企业内部一个商业决策行为,要发布某个功能或服务到自己的App上从而触达自己的客服服务自己的市场,这个发版却不得不经过不相干的第三方(App store们)批准。想象一下,你是一家银行,现在你计划在你的“数字信用卡”App里更新上架某个信用卡服务功能,你的IT完成了开发、测试,你的信用卡业主部门作了验收,你的合规、风控、法务部门通过内部的OA系统环环相扣、层层审批,现在流程到了苹果、谷歌… 排队等候审核,最后流程回到IT,服务器端一顿操作配合,正式开闸上线。你的这个信用卡服务功能,跟苹果谷歌们有一毛钱关系?但对不起,他们在你的审批流程里拥有终极话语权。
企业如果能够控制业务内容的技术实现粒度,通过自己的“服务商店”、“业务内容商店”去控制发布,让“宿主”App保持稳定,则苹果谷歌们也不用去操这个心你的App会不会每次更新都带来安全漏洞或者其他风险行为。
第二,成为一个“world platform”,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策略。虽然你可能不是腾讯不是推特不拥有世界级流量,这不妨碍你成为自己所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商业世界里的平台,这里背后的思路是开放——开放平台,让全“世界”的伙伴成为我的生态,哪怕那个“世界”只存在于一个垂直领域。而这,就是数字化转型。讲那么多“数字化转型”理念,不如先落地一个技术平台作为载体,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当你拥有一个在自己那个商业世界里的超级App和数以百千计的小程序的时候,你的企业已经数字化转型了。
第三,采用超级App是最有效的云化策略,把你和你的合作伙伴的内容作为小程序,挪到云端去,设备端只是加载运行和安全控制这些小程序内容的入口。在一个小小的手机上弹丸之地,“尺寸”限制了企业IT的生产力 – 无法挤进太大的团队让太多工程师同时开发生产,把一切挪到云上,那里的空间无限大,企业不再受限于“尺寸”,在云上你可以无上限的扩展技术团队,并行开发,互不认识互不打扰,为你供应无限量的内容。互联网大平台上动辄几百万个小程序是怎么来的?并行开发、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无限量内容场景供应,这样的技术架构,是不是很值得企业借鉴?
做自己所在细分市场、产业宇宙里的“World Platform”吧,技术的发展已经让这一切唾手可得,也许在马斯克还在打“App of Everything”嘴炮的时候,你的超级App已经瓜熟蒂落、哇哇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