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半学期过去了。回想起当初那个暑假还在纠结的问题。如今,我也算是想通了。
回想起这样一个夜晚,我与好几位同学在谈论考研的事情。其中有一位同学问:“所以,你们为什么要考研呢?”有的同学说是“想到名校走走”,有的同学说是“想找一个学历高点的对象”。我给出的理由比较随便。也不知道他们给出的理由能否支撑他们走到最后。反正我的理由太牵强,这也导致我的信念不是很坚定。
家里人希望我考研,那时因为她们觉得考上研究生有面子,她们觉得高学历就是好。其实,无论,高学历也罢,其它的也罢。感觉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也想为自己做一次选择,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家人的选择。说实话,这学期我犹豫了好几次,只不过,在看到刘晓艳老师的视频时,我好像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了。
对于大多数人的一生来说,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只有两次。能真正竭尽全力去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只有两次。一个是高考,另一个就是考研。我真不觉得,在其它时刻我能有多认真,多努力。如果从投资的角度上看,与去工作相比,我觉得考研对我的收益会更大,更多。是从总体的收益上看,无论人脉也好,学历也好,其它更多的可能性也好,而不是单单某些方面。假如我不去干这件事,我不会知道自己今后能有多大的潜力。也不知道自身的极限到底在哪里。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今后不会再有,那种激发自身全部潜能的机会,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考研,后悔一两年,不考研,后悔一辈子。为的是,无悔的青春!!!
阅读:《上帝掷筛子-155》
这本书是关于量子力学的艰难的发展历程。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感叹自然科技发展的不易。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爱因斯坦竟然错了,他站在了量子力学的对立面。相信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他的信仰是错的。爱因斯坦信奉着宇宙是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的。他不相信“老头子”也会掷筛子。他与波尔进行了多次交锋。但最后,还是哥本哈根派和它对量子论的解释大获全胜。
既生爱,何生玻。两位科学巨人为各自的信念奋斗了一生。也许波尔最遗憾的便是在爱因斯坦去世时也未说服他。与爱因斯坦同一阵营的薛定谔在论文中提到一个猫实验。这被后人称之为“薛定谔的猫”。当箱子未打开之前,猫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我们不能说这只猫像原子一样处于一种叠加态。正因为难以解释,后来又引入了“意识”。之后又通过“延迟实验”说明了观测行为本身参与了宇宙的创造过程!之后才有通过“多宇宙(平行世界)解释薛定谔的猫”。看到着我也是彻底懵了。
总之,这本书前半部分还能看懂,后半部分越来越复杂。这也是科学巨人在后面探讨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全书讲的也算是关于量子力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谁曾想到,物理学竟然是一门不确定的学科。这也颠覆了传统的物理学。通过这本书, 也感受到量子力学发展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巨人的伟大。
编程:对计算器的界面进行了优化,本来想将计算器的算法进行实现的。结果还是没想出,又不太想看别人的方法。看到有一个也是通过stringbuilder实现,但好像用到了栈操作。但数据结构也忘的差不多了再就是对于冒险模块的那个bug解决了。把它放到主模块中,通过意图跳转,又出现了之前那个磨人的跳转问题,心态……
高等数学:
在物理学中,l令我感兴趣的一个是量子力学,一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是关于平行宇宙,还有一个便是多维空间。还好在课堂上听过《大学物理》这本课,不然还真不一定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