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6月25日,在拿到双证(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之后,我正式毕业,结束了本科学习阶段。
由于毕业设计中了盲审,因此在大致顺利的过程中平添了不少故事,这里就对近两个月做一个回顾。
盲审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盲审。
毕业设计是大部分本科生想顺利毕业最后一个环节,大部分专业的毕业设计需要提交一篇论文。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大多数学校设立了盲审机制,即抽取一部分学生的论文,隐去姓名,送到校外参与专家评审。
评审结果会分为四个等级:通过、少量修改、大量修改、重做。
我们学校是在所有大四本科生中抽取10%的学生参与校外盲审,同时学院将在其余未抽到的学生中,再抽取总人数35%的学生参与校内盲审。因此,总共会有45%的学生会被抽到盲审。
盲审资料整理
5月11日,学校公布了参与校外盲审的名单,我赫然在列。
被抽中盲审,就意味着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就要提交包括论文正文的一系列资料。
正常未抽中盲审的学生,在毕业答辩之前,完成论文正文即可,而被抽中盲审的学生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完成论文。
不过我的指导老师早在五一之前就督促我完成论文,因此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整理资料,隐去个人信息,跑学院盖章,以及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学校平台给了学生三次免费查重的机会,对于盲审抽中的学生,额外多加一次查重机会。
为了不浪费这为数不多的查重机会,我先是用其它平台进行查重,主要试了知网、大雅、PaperYY这三个平台。查重率如下表所示:
不同平台查重率
知网 | 大雅 | PaperYY |
---|---|---|
9.6% | 27.41% | 14% |
按照规定,查重率大于30%的论文会直接不通过,大雅平台的查重率已经接近30%。
每个查重平台都会出具详细的查重报告,我翻阅了大雅的查重报告,以查明查重率如此高的原因。
结果发现,大雅将参考文献内容也识别为正文进行查重,导致查重率飙升(图中红色部分为重复,实际参考文献不会进行查重)。
之后,用了学校平台进行查重,查重率为7.5%,说明学校数据库还是比较接近知网数据库。
校外盲审:大修
5月17日,在提交盲审一周后,突然接到导员通知:盲审大修。
大修,即大量修改,通常意味着论文出现了较大问题。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此时系统还未更新,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具体意见。
半天之后,查到了评审人出具的具体意见,总共有两个评审。
-
第一个评审意见是少量修改,仅提出了一条格式意见,关于参考文献的字号问题。
-
第二个评审意见是大量修改,提出了五条意见,前两条是关于论文格式,无可厚非;后面三条有些故意刁难,说我的论文引用别人论文绘图不合理;甚至直接批评我的论文idea不合理。
按照某些学院的规定,盲审意见为大修的需要参加大修答辩,即答辩之前需要进行预答辩,来说明如何进行修改;也有的学院要求盲审意见为大修的学生只能参加二次答辩。
我尚未清楚我所在的学院安排,生怕不能如期参加毕业答辩,有些惶恐。
二次盲审:通过
也许是校外盲审的尺度较严,我了解到同组抽到校外盲审的同学盲审意见都是大修。
学院也考虑到不同老师之间意见可能会有冲突,因此,在一周之后组织了学院内部的二次盲审。
为此,我重新修订了论文中的诸多问题,包括将其它论文中出现的结构图进行重绘,最终查重率为4.5%。
二次盲审的结果和预期一样。两位盲审专家分别给出了通过和少量修改的盲审意见。对论文内容已无意见,只有些许格式上的小问题。
毕业答辩
通过论文盲审之后,最后是参与毕业答辩。
每个指导老师对答辩时间的安排都不一样。我被安排在6月3号,在舍友都已经答辩结束时,我还在修改答辩PPT。
答辩评委总共有4个,因此我彩印了5份论文,四份给老师看,一份留给自己看。
我是第三个答辩,前两位同学都被指出很多论文格式问题。由于我经历了两轮盲审,格式已无太大问题。因此,轮到老师提问环节时,某老师首先称赞了我的论文排版。
之后,老师们也没太刁难,我得以顺利地通过答辩,拿到了优秀毕业设计的评价。
毕业典礼
毕业答辩之后,除了整理提交归档材料外,已无太多琐事。
等到6月25日,学校上午举行了毕业典礼。下午是学院的毕业典礼和授位仪式,在此之前已借了学校发的学士服。
这里顺便补充一下有关学士服的热知识。
学士服的帽穗和衣服同色,不同颜色用来区分学士、硕士和博士。
学士服的披肩用来区分不同专业。
授位环节中有一个礼节名为拨穗,流程是系主任或校级领导把学生学位帽上的帽穗(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英文的左边翻译为left,也有离开的意思,从右到左是表明学生即将离开学校踏上社会。
我被安排让院长亲自拨穗,比较滑稽的是,排我前面的同学上台时帽穗挂在左边,院长为了避免尴尬,将他的帽穗从左拨到右边。于是当我上台拨穗时,尽管我的帽穗在右边,院长为了统一性,仍然捏住晃了几下之后拨回原位。不过想来也并不差错,反正我还没left,我还得再呆三年读研。
典礼之后,领取了毕业双证。
至此,我的本科生涯告一段落,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