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发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
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是一个分布式 文件系统,操作的是文件,增、删都是以文件为单位。
存储模型
- 文件线性按字节切割成块(block),具有offset,id
offset是指block的偏移量,比如block大小是10,offset可以是0,10,20,30。。。
id是block的名称,比如block1,block2。。。 - 文件与文件的block大小可以不一样
指不同的文件,block大小可以不一样,比如A文件block大小是10Byte,B文件的大小是20Byte。 - 一个文件除最后一个block,其他block大小一致
文件中的数据一定会被切坏,如何恢复,后期拼接时恢复。 - block的大小依据硬件的I/O特性调整
- block被分散存放在集群的节点中,具有location
location是指block存储在集群中的哪个节点上。 - block具有副本(replication),没有主从概念,副本不能出现在同一个节点
副本没有主从概念,比如3个副本就是每个block被存储为三份,三份读哪一个都行。 - 副本是满足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
多个 副本可以让多个程序并行计算,计算想向数据移动,无需拉取文件。 - 文件上传可以指定block大小和副本数,上传后只能修改副本数
文件上传后无法再次调整block大小,但是可以调整block的副本数。 - 一次写入多次读取,不支持修改
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但是能追加数据。
why:原因是如果修改block数据,那边会导致后面的block偏移量都会改变,导致资源被严重浪费(CPU、网络带宽、IO等),这是一个折中设计,因为hdfs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所以没必要为了修改操作而产生泛洪操作。 - 支持追加数据
追加数据不会导致其他block的偏移量修改,只是最后一个block数据产生变化,不会导致泛洪操作,因此支持追加操作。
架构设计
- HDFS是一个主从(Master/Slaves)架构
主和从协作完成一个任务;
主备是指一个干活一个不干活,等主的挂了备的切换为主,其实备就是一个备份。 - 由一个NameNode和一些DataNode组成
NameNode是主,DataNode是从 - 面向文件包含:文件数据(data)和文件元数据(metadata)
- NameNode负责存储和管理文件元数据,并维护一个层次型的文件目录树
类似linux的文件目录树。 - DataNode负责存储文件数据(block块),并提供block的读写
客户端先和NameNode确认去哪里存取,然后到对应的DataNode存取。
NameNode类似一个网关,会把请求转发到不同的节点。 - DataNode与NameNode维持心态,并汇报自己持有的block信息
NameNode确认文件是否存储完成,是根据DataNode上报的信息确认的。 - Client和NameNode交互文件元数据和DataNode交互文件block数据
角色功能
NameNode
- 完全基于内存存储文件元数据、目录树结构、文件block的映射
基于内存存储,为了快速访问,内存的IO是磁盘IO的10万倍 - 需要持久化方案保证数据可靠性
- 提供副本放置策略
DataNode - 基于本地磁盘存储block(文件的形式)
一个文件如果被切分为10个block,那么会被存储成10个小文件,分散到不同的DataNode上。 - 并保存block的校验和,保证block的可靠性
确保下载时block数据不会被破坏,下载block后计算出校验和与DataNode上的校验和比对,一致数据就是正常的。 - 与NameNode保持心跳,汇报block列表状态
元数据持久化
- 任何对文件系统元数据产生修改的操作,NameNode都会使用一种称为EditLog的事务日志记录下
- 使用FsImage存储内存所有的元数据状态
- 使用本地磁盘保存EditLog和FsImage
- EditLog具有完整性,数据丢失少,但恢复速度慢,并有体积膨胀风险。
- FsImage具有恢复速度快,体积与内存数据相当,但不能实时保存,数据丢失多
- NameNode使用了FsImage+EditLog整合的方案
滚动将增量的EditLog更新到FsImage,以保证更近时间点的FsImage和更小的EditLog体积
日志文件的作用
记录实时发生的增删改的操作,可以通过读取日志的方式恢复之前的数据。
优点:日志的完整性比较好,因为是实时的。
缺点:加载数据恢复数据慢,占用空间大。
镜像、快照、dump、db的作用
内存全量数据基于某个时间点写入磁盘,类似于内存全量数据序列化到磁盘。
但是间隔时间不能太短,因为I/O读写慢。
优点:通常是二进制文件存储,恢复速度快。
缺点:因为间隔保存, 容易丢失部分数据。
HDFS元数据如何持久化
通过镜像(FsImage)+日志(EditLog)组合的方式。
HDFS如何组合使用的?
EditLog:尽可能的让日志文件体积小,记录少。
FsImage:尽可能更快的管道更新镜像文件(定时生成FsImage文件)
通过 最近时点的FsImage + 增量的EditLog来持久化数据。
比如现在10点:
使用9点的FsImage + 9点到10点的增量EL
恢复步骤:
1、加载FI
2、加载EL
3、内存就得到了关机前的全量数据
安全模式
-
HDFS搭建时会格式化,格式化操作会产生一个空的FsImage
-
当NameNode启动时,它从硬盘中读取Editlog和FsImage
-
将所有Editlog中的事务作用在内存中的FsImage上
-
并将这个新版本中的FsImage从内存中保存到本地磁盘上
-
然后删除旧的EditLog,因为这个旧的Editlog的事务都已经作用在FsImage上了
-
NameNode启动后会进入一个称为安全模式的特殊状态。
-
处于安全模式的NameNode是不会进行数据块的复制的。
比如文件元数据包括:文件属性,每个块存在哪个DN上。
在持久化的时候:文件属性会持久化,但是文件的每个块所在的位置不会持久化,因此NN启动恢复的时候,NN会丢失块的位置信息。
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分布式存储,数据一致性很重要,如果持久化了,但是启动集群的时候,某台DN挂了,那么下载block就会出错。所有使用启动DD上报数据到NN。 -
NameNode从所有的Datanode接收心跳信号和块状态报告。
-
每当NameNode检测确认某个数据块的副本数目达到这个最小值,那么该数据块就会被认为是副本安全(safely repicated)的。
-
在一定百分比(这个参数可配置)的数据块被NameNode检测确认是安全之后(加上一个额外的30秒等待时间),NameNode将退出安全模式状态。
-
接下来它会确认还有哪些数据块的副本没有达到指定数目,并将这些数据块复制到其他DataNode上。
HDFS中的SNN
SecondaryNameNode(SNN)
- 在非Ha模式下,SNN一般是独立的节点,周期完成对NN的EditLog想FsImage合并,减少EditLog大小,减少NN启动时间
- 根据配置文件设置的时间间隔fs.checkpoint.period默认3600秒
- 根据配置文件设置edits log大小fs.checkpoint.size规定edits文件最大值默认是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