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临近毕业季,群里有好多朋友在问面试和 offer 选择的问题,我分享下我过往的相关经历,希望能给各位朋友有所启发。
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拭心,内蒙古人,16 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在创业公司、字节跳动和喜马拉雅工作,目前定居在上海。
2014 年开始在 CSDN 上写作,到目前为止博客访问量约 390万:
https://shixin.blog.csdn.net/
先后在 GitChat 和极客时间出过小课:
常在社区做 Android 相关的技术分享,比如最近在 OPPO 做的技术交流:
以上是我的基本信息,介绍这些经历是为了让后面的分享更有说服力,接下来看看我过往的五次工作选择经历。
五次工作选择经历
我从 2015 年开始找实习,到现在经历过五次换工作,分别是实习、校招和三次社招。
2015 春季实习:屌丝开局
我从 2014 年暑假开始学习 Android 开发,当时成体系的课程不多,学习的材料主要是图书馆里很老的书和校内网的视频,当时贪玩游戏,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 LOL,因此编程技术比较差。
2015 春看着舍友们开始找实习,我也投出了实习简历,结果很惨淡:网易阿里面试均失败,鼓起勇气去腾讯面试酒店做了次“霸面”,结果也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好在后面通过了西安一家公司的面试,每天给 100 元工资,当时想着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就接了这个 offer。
现在来看,选择接受这个 offer 是个正确的选择,当时我的水平很菜,继续面试可能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反而耽误了大好的时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先拿到自己能拿到的,同时退而结网。
而做的不好的是,对校招面试重点不了解,没有重视基础。考试前刷了很多面试题,但没想到阿里腾讯压根没怎么问 Android 上层技术,反而问了很多 Java 基础和算法。
实习不像自己做玩具,真正的商业项目让我对用到的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实习经验后,我在秋招时找工作容易了很多。
2015 秋季校招:拿下 offer 后犯了懒
秋招的时候,因为有实习的经验,同时我针对性的进行了查漏补缺,面试情况比春季好了很多,大概面了六七家公司,拿到了华为(base 西安)和两家创业公司的 offer(A base 北京,B base 上海)。
当时校招都是在线下进行,有的公司会来我们学校,还有些公司会在市里包下一个酒店进行校招(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网的辉煌时期,校招很大阵仗),进行面试需要坐公交跑好几个地方,有点累人。
在拿到几个 offer 后,我心疼自己不愿意再辛苦,就再也没关注其他公司的招聘,而是去成都重庆九寨沟旅游、在宿舍里打游戏了。
当时选择公司 B 主要看中两个点:1. 工资还可以(三家最高) 2. 上海定居比北京容易,空气也好
实习结束后因为和同事相处的比较愉快,也没有再面试其他公司,就这样决定了自己的正式工作。
现在来看,当时选择上海是对的,因为北京拿户口真的太难了;做的不好的是,在拿到几个 offer 后就心满意足,没有再去面其他公司。
这其实不对,应该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同样适用于程序员,那些在一开始就在更好环境的程序员,往往成长的更快更好,因为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处理的问题,都会更有价值。我暗自和校友对比过,当时去了大厂的校友,有好几个已经成长为部门/业务负责人,反观自己,在比较努力的情况下,才没有差的特别远。
很多人会花时间在学习编程 技术 上,但对「去哪里、和谁、做什么样的工作」却没有该有的重视。 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起始速度,不要像我当时一样懒得去面凑合了事,请记住:强者愈强。
2017 第一次社招:被一份盒饭感动了
2017 年九月我从第一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一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创业太难了,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反复调整后还是不及预期,在我离职前两三个月里基本没什么活干,大家都在默默等着领大礼包。
那段时间我面试了不少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比如流利说、银天下、饿了么、喜马拉雅、美团点评等等,基本都拿到了 offer 。
当时非常纠结的是饿了么和喜马拉雅选哪个,两个岗位都比较喜欢,面试官给的感觉也都不错。最后考虑再三选了喜马,让天平倾斜的是一份午饭。
在喜马面试的那天,从上午十点面试到了下午四点多,中午 12 点到 2 点休息。在我准备出去找点饭吃时,面试官亲切的给我拿来一份饭,这让我觉得非常温暖,一对比前一天去某公司面了几个小时连水都没得喝,差距太明显了。
现在来看,当时面试通过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三点:
1.简历很清晰,重点很突出:「用什么技术、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知识体系比较齐全,吸取春季实习的教训,从计算机基础、Java 集合/并发/虚拟机到 Android SDK/三方库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面试的问题基本都能回答上
3.有博客展示自己,可以让面试官对我有更多的了解
当时做的不对的是这几点:
1.入职太快,上家周五离职,下家周一入职,没有多留点思考做规划
2.薪资没怎么涨,不会拿着 offer 谈薪
同时又一次犯了秋招的错误:入职一周后腾讯发来了二面邀请,当时因为不想再折腾,拒绝了后面的面试流程。
2020 第二次社招:伤了很多 HR 的心
2020 年六月我从第二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二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在两年九个月的工作里,(当时自认为)项目用到的技术点基本都学差不多了。
这次面试了更多的公司,拿到了美团点评、阿里、B 圈、字节等公司 offer。
能够拿到这么多 offer 的原因:
1.2017 年换完工作后梳理了面试经验并出了个课程,算是有些方法;
2.CSDN 博客访问量增加较多,获得了“博客专家”认证,算是有了点背书;
3.学习的知识有体系,并且都写了文章,记忆很深,很多细节都回答上来了
在这些 offer 里,最早拿到的是点评的 offer,薪资不高不低,业务不太核心,先当备胎;后来拿到阿里的 offer,薪资不多,又要换城市,阿里梦敌不过现实,最终拒掉了;B 圈给的挺多,但担心被抓不敢去;最后选择了字节,因为做的是我喜欢的纯基础架构。
老实讲当时很想去阿里,但这个 offer 给的工资没涨多少。虽然部门 leader 和 HR 一个劲的说过去好好干会发股票,但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先把目前该拿的拿到。
现在来看,当时做的对的点:
1.拿着 offer 和想去的公司谈价,证明自己的价值
2.没有吃饼,该有的和表现好才有的是两码事
3.选了基础架构,让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后面发展更好
2022 年第三次社招:华丽转身
2022 年中我从第三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三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做的是纯架构,需要找到可优化点、进行优化并且推广到业务,在字节的“追求极致”文化下,很多事已经被别人做过了,如果有新的机会,会有大量的人瞬间涌入。经常出现做了好几个版本的实验,最后发现数据不符合预期,或者符合预期但是业务拒绝接入。这种状态久了,有些觉得累。
这次工作经历给我的感受是:完全脱离业务的架构,适合年轻人去提升技术,但想做出大成绩很难,需要放平心态(技术非常牛逼的大佬可以忽略这句话)。
这次换工作,没面太多公司,主要是因为心里已经有所属,回到熟悉的环境,做了更重要的事。
现在来看,能够回去并且担任更重要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之前在公司时秉承了“利他”精神,和同事领导们相处的比较融洽,同时自己的能力也被认可。互联网的圈子很小,之前的同事很有可能再续前缘,勿以善小而不为。
总结
好了,这就是我从实习到现在的五次工作选择经历,谢谢你的阅读。
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些经验:
1.校招基础要扎实;社招要有亮点、有背书
2.选择城市很重要,一开始要去一线城市
3.开头很重要,不要懒得去面凑合了事,记住强者愈强
4.拿到 offer 不急着决定,拿着 offer argue
5.年轻选纯架构,年长选业务架构(有的选的话)
6.与人为善,圈子很小**
如果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留言点赞,你的鼓励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推荐阅读:
两年创业的得与失
简历怎么投效率最高
七年老安卓的九十月小结
六年安卓开发的技术回顾和展望
两位阿里 P10 的成长经历,让我学到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