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导知识
- shell、terminal、console
- 进程组
- 作业
- 会话
- 测试
- 会话控制
- job
- fg
- bg
- ps
- 守护进程
- 作用
- 查看守护进程
- 创建守护进程
前导知识
shell、terminal、console
- terminal(终端)是一种可以和计算机交互的设备,通常有键盘和显示器,可以输入和输出文本信息。终端可以是物理的(如电传打字机)或者虚拟的(如终端模拟器程序)。
- shell(外壳)是一种命令行解释器,它接收终端输入的命令,并将其转换为操作系统内核可以理解的语言,然后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并将输出结果返回给终端显示。shell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如bash, zsh, PowerShell等。
- console(控制台)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终端,通常位于计算机主机上,有开关和指示灯,可以对计算机进行底层的操作。在软件意义上,控制台和终端是同义词,表示一个文本输入输出环境。
由于技术的发展,terminal和console两个物理设备逐渐变成了具有图形化界面的软件,因此我们现在并未对二者做严格区分,所以要了解它们之间本质区别,还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学习。
相关资料:
视频:【技术杂谈】shell和terminal
对于本文,只要知道shell是一个命令行解释器即可,它是我们和机器交互的窗口,我们的各种任务,都是通过shell交给机器执行的。
进程组
进程组(Process Group)是一个或多个进程的集合,它们通常有共同的目的或协作关系,如它们可以接收来自同一个终端的信号。每个进程组都有一个唯一的进程组ID,它等于该进程组中第一个进程的进程ID(PGID),以标识该进程组。每个进程组都有一个“进程组首进程”(process group leader)。进程组ID就是进程组首进程的PID。只要在某个进程组中还有一个进程存在,则该进程组就存在。即使进程组首进程终止了,该进程组依然存在。
进程组可以分为前台进程组和后台进程组,前台进程组可以从控制终端接收输入和信号,后台进程组则不能。
作业
作业(Job)是指由同一个shell启动的一组进程,shell可以允许一个前台作业(foreground job)和任意多个后台作业(background job)。在前台运行的作业接收终端的输入输出,后台作业则在后台运行,不占用终端。shell可以通过作业控制命令来切换作业的前后台状态,或者暂停、恢复、终止作业。
进程组和作业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作业都对应一个进程组,但不是每个进程组都是一个作业。只有由shell启动的进程组才是作业,而其他程序启动的进程组则不是。例如,系统启动时创建的init进程和它的子进程就不属于任何作业。另外,如果作业中的某个进程又创建了子进程,则子进程不属于作业,而是属于另一个进程组。
注意:
若作业中(进程组)的某个进程创建了一个新的子进程,那么这个子进程是不属于作业的。当作业运行结束以后,shell会将它自己作为前台作业,如果原先的前台进程依然存在,即这个新的子进程还未终止,那么它将会变成后台进程组。
会话
会话(Session)是一次用户登录系统后的交互过程(从使用上看就是打开的terminal窗口),一个会话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进程组,但只能有一个前台进程组。每个会话都有一个会话首进程,即创建会话的进程,其进程ID是会话ID。一个会话可以有一个控制终端,通常是登录的终端设备(硬件)或伪终端设备(软件)。控制终端上的输入和信号会发送给前台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一个会话可以有多个作业,但只有一个作业是前台作业,其他的都是后台作业。前台作业可以接收终端的输入和输出,而后台作业则不会影响终端的交互。
会话的创建和终止由终端设备控制。当一个用户登录到一个终端(计算机)时,登录进程就会为这个用户创建一个新的会话,该会话的首个进程是登录shell,登录shell被作为“会话首进程”。登录shell可以启动其他的进程或进程组,从而形成该会话的作业。会话首进程的PID就被作为会话ID。会话是一个或多个进程组的集合。会话囊括了登录用户的所有活动,并且分配给用户一个控制终端(controling terminal)。控制终端是用于处理用户I/O的特定tty设备。因此,会话的功能和shell差不多。实际上,没有谁刻意去区分它们。–《Linux系统编程(第二版)》
当用户退出终端时,会向前端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发送SIGQUIT信号。当终端发现网络中断的情况时,会向前端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发送SIGHUP信号。当用户敲入了终止键(一般是Ctrl+C),会向前端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发送SIGINT信号。因此,会话使得shell可以更容易管理终端以及登录行为。
例如在使用计算机的“登录”功能时,就相当于打开了一个会话,这个用户打开的进程都属于此会话;类似地,当使用了“注销”功能时,就相当于终止了这个会话中(进程组)的进程。
不同的会话之间可以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进行通信,但是每个会话都有自己独立的命名空间,不能直接访问其他会话的进程组或作业。每个会话都有自己的前台作业和后台作业,它们可以通过shell命令(如fg、bg、jobs等)进行切换和管理。
用计算机的“登录”和“注销”操作来解释会话、进程组以及作业:
- 当在计算机上登录时,就开始了一个新的会话,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会被验证,然后会进入一个shell环境,这个shell是会话首进程,也是控制终端的控制进程,它也是自己的进程组的唯一成员。
- 当在shell中输入一个命令或者通过管道连接的一组命令时,shell就会创建一个或多个新的进程,并把它们放在一个新的进程组中,这个进程组就是一个作业。如果在命令后面加上&符号,就表示让这个作业在后台运行,否则就让它在前台运行。可以用shell提供的一些命令来管理作业。
- 当在计算机上注销时,就结束了当前的会话,所有属于这个会话的进程组和作业都会被终止,控制终端也会被释放。如果还有其他的会话在运行(比如通过远程登录或者打开多个终端窗口),它们不会受到影响。
测试
一个会话中,应该包括建立与控制终端连接的会话首进程的控制进程,若干进程组分为一个前台进程组和任意多个后台进程组。
为了方便观察现象,使用同一个休眠或死循环来生成多个可执行程序: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sleep(100000000);
return 0;
}
将test1和test2放到后台运行(在末尾加上&
):
将test3和test4放到前台运行:
可以看到,将进程置于后台运行时,它会返回一个提示信息,例如这里的:
[1] 623
其中,1是作业编号。623是作业中某个进程的ID。
当在命令后面加上&
符号时,就表示让这个命令在后台运行,shell会把它当作一个作业,并给它分配一个编号。否则就表示让这个命令在前台运行,shell不会把它当作一个作业,并且会等待它结束才返回提示符。
通过脚本查看进程的信息:
ps axj|head -1&&ps axj|grep test
细节:前台运行的进程的状态标识后有+
符号;后台运行的进程没有。
当前台进程退出以后:
当使用kill -9 [PID]
来杀掉两个后台进程时:
会出现如图所示的提示字样。这表示终止了一个后台作业。[1]+
表示这是第一个后台作业,Killed
表示这个作业被SIGKILL信号终止了,./test1 | ./test2
表示这个作业由两个通过管道连接的命令组成。
可以用同一组进程(如test1和test2)多次作为进程组在后台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关闭了本次会话,相当于执行了“注销”操作,那么这个会话运行的所有进程都会退出。在新会话中,不会存在之前正在运行的后台进程(可以用脚本验证)。
会话控制
除了创建前台进程组和后台进程组,还能使用各种命令对它们操作。
job
使用jobs
命令,可以查看当前会话中的作业情况:
[1]-
和[2]+
表示这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后台作业,Killed表示这些作业被SIGKILL信号终止了。+和-表示这些作业在shell中的相对位置。+表示当前作业,或者说最近被调到前台的作业,-表示当前作业的前一个作业。
fg
使用fg
命令(foreground),可以将作业提至前台运行,如果该作业正在后台运行则直接提至前台运行,如果该作业处于停止状态,则给进程组的每个进程发SIGCONT信号使它继续运行并提至前台。
将1号作业提至前台运行:
可以看到,1号进程组的两个进程的状态后面多了符号+
,表示前台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shell都是不同的会话,在这里单独在一个shell运行进程,另一个用来打印信息,而作业运行的进程在同一个shell中运行才会使作业编号依次增加,也就是说,每一个shell窗口都对应着不同的作业。例如下面分别在两个shell窗口中让进程组作为作业在后台运行:
使用工具远程连接至服务器或者本地主机时,本质都是先创建一个shell进程(通常是bash、zsh、fish等),称之为会话,也就是我们打开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创建的进程都是这个shell进程的子进程。所有运行的进程都在这个会话中进行。
将提至前台运行的进程用Ctrl + Z停止:
bg
使用bg
(begin)命令可以让停止的作业在后台继续运行(Running),本质是给该作业的进程组的每个进程发SIGCONT信号:
ps
ps
命令已经很熟悉了,如果带上-o
选项,可以查看本会话的进程信息:
如上所说,每次“登录”的操作就是创建bash进程的操作,即新建一个会话。同一个会话中的所有进程的SESS都是相同的。例如我在另一个shell中输入同样的指令:
注意到这两个会话的SESS值是不一样的。
守护进程
守护进程(Daemon)是一种在后台运行的特殊进程,它不属于任何终端,也不受用户的交互控制,通常用来执行一些系统服务或应用程序。
守护进程的特点是:它们由系统启动时或其他进程创建,而不是由用户登录时创建;它们没有控制终端,也不会接收终端上的信号;它们通常有一个特殊的父进程(init或launchd),当它们的创建者退出时,不会成为孤儿进程;它们通常以root用户或者其他特殊的用户(例如apache和postfix)运行,并处理一些系统级的任务。习惯上守护进程的名字通常以d结尾,例如httpd(Web服务器的守护进程)、sshd(SSH服务器的守护进程)、crond(作业规划进程)等等。
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Maxwell’s demon,它是物理学家James Maxwell在1867年进行的一个思想实验。Daemon这个词也是希腊神话中的鬼怪,它存在于人类和神之间,拥有占卜的能力。与Judeo-Christian神话中的daemon不同,希腊神话中的daemon不是邪恶的。实际上,神话中的daemon是神的助手,做一些奥林匹斯山的居民自己不愿做的事——很像UNIX中的守护进程,完成前端用户不愿做的事。
作用
守护进程的作用是在后台运行不受终端控制的进程,这样就能在系统运行期间在后台执行某些特定任务,通常是为了提供系统服务,例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一般的网络服务都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的。它们可以在系统启动时启动,并在整个系统运行期间一直存在,以便在需要时随时提供服务。
系统服务进程会启动很多系统服务进程和守护进程,例如网络服务、文件系统服务、日志服务、安全服务等等。这些服务进程和守护进程提供的功能是Linux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因此,守护进程是Linux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守护进程可以突破终端的限制,即使关闭终端,守护进程也不会被关闭,而是一直运行到系统关机或者被kill命令终止。
查看守护进程
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ps
指令,当使用ps
命令时,可以使用各种选项来控制显示的进程信息。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选项:
a
:显示所有进程,包括其他用户的进程。u
:显示进程的详细信息,例如用户、CPU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x
: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通常是后台进程)。j
:显示与作业控制相关的信息。f
:以树形结构显示进程,其中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通过缩进来表示。e
:显示所有进程,包括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r
: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o
:自定义输出格式,可以指定要显示的字段。t
:指定要显示的进程类型,例如TTY进程、批处理进程或用户进程。p
:指定要显示的进程ID。
可以使用ps axj
查看系统中的进程:
其中,TPGID为-1表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即守护进程。
除此之外,COMMAMD被[]
括起来的是内核线程的名称。由于这是在内核中创建的线程,执行的代码属于内核,不执行用户空间中的代码,因此没有程序文件名和命令行,且通常以k
(Kernel)开头。守护进程的名称通常以d(Daemon)结尾。。
补充:
- udevd负责维护/dev目录下的设备文件。
- acpid负责电源管理。
- syslogd负责维护/var/log下的日志文件。
创建守护进程
对于守护进程,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作为init进程的子进程运行,二是不与任何控制终端交互。
一般来讲,进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成为守护进程。
1.调用fork(),创建新的进程,该进程将会成为守护进程。
2.在(将要成为)守护进程的父进程中调用exit()。这会确保父进程的父进程(即守护进程的祖父进程)在其子进程结束时会退出,保证了守护进程的父进程不再继续运行,而且守护进程不是首进程。最后一点是成功完成下一步骤的前提。
3.调用setsid(),使得守护进程有一个新的进程组和新的会话,并作为二者的首进进程。这也保证不存在和守护进程相关联的控制终端(因为守护进程刚创建了新的会话,不会给它分配一个控制终端)。
4.通过调用chdir( ),将当前工作目录改为根目录。因为守护进程是通过调用fork()创建来创建,它继承来的当前工作目录可能在文件系统中的任何地方。而守护进程往往会在系统开机状态下一直运行,我们不希望这些随机目录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导致管理员无法卸载守护进程工作目录所在的文件系统。
5.关闭所有的文件描述符。我们不希望继承任何打开的文件描述符,不希望这些描述符一直处于打开状态而自己没有发现。
6.打开文件描述符0、1和2(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并把它们重定向到/dev/null。
每一个步骤的原因:
- fork() 创建子进程,父进程 exit() 退出,是为了让子进程在后台运行,不受终端的影响,也不占用终端。
- 在子进程中调用 setsid() 函数创建新的会话,是为了让子进程摆脱原会话、原进程组和原控制终端的控制,成为新的会话组长和进程组长,拥有自己的会话ID和进程组ID。
- 再次 fork() 一个孙进程,并让子进程退出,是为了防止孙进程重新打开控制终端,因为只有会话组长才能打开控制终端,而孙进程不再是会话组长。
- 在孙进程中调用 chdir() 函数,是为了让根目录 “/” 成为孙进程的工作目录,避免影响文件系统的卸载,因为工作目录所在的文件系统不能被卸载。
- 在孙进程中调用 umask() 函数,是为了设置进程的文件权限掩码为 0,增加守护进程的灵活性,因为守护进程可能需要创建一些文件或目录,而不受父进程的文件权限掩码的限制。
- 在孙进程中关闭任何不需要的文件描述符,是为了释放资源,避免占用终端,因为守护进程从父进程继承了一些已经打开的文件描述符,而这些文件描述符可能永远不会被守护进程使用,也可能导致文件系统无法卸载。
- 在孙进程中处理 SIGCHLD 信号,是为了防止产生僵尸进程,因为守护进程可能会 fork() 出一些子进程来处理请求或任务,如果父进程不等待或忽略这些子进程的结束状态,那么这些子进程就会变成僵尸进程,占用系统资源。
下面这个程序遵循了以上这些规则,可以成为守护进程: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umask(0);
if (fork() > 0)
exit(0);
setsid();
signal(SIGCHLD, SIG_IGN);
if (fork() > 0)
exit(0);
chdir("/");
close(0);
int fd = open("/dev/null", O_RDWR);
dup2(fd, 1);
dup2(fd, 2);
while (1);
return 0;
}
通过ps指令查看该进程的信息(应该是daemon而不是deamon):
注意它的PID和PGID以及SID不同,说明它既不是进程组首进程也不是会话首进程。实际上,它的SID和bash进程的SID也不相同,表示不属于同一个会话。
通过ls /proc/PID -al
查看:
说明该进程的工作目录成功地被修改为根目录。
通过ls /proc/PID/fd -al
查看:
说明该进程的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入及标准错误成功重定向到了/dev/null
。
许多UNIX系统在它们的C函数库中提供了daemon()函数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从而简化了一些繁琐的工作:
#include <unistd.h>
int daemon(int nochdir, int noclose);
如果参数nochdir是非0值,就不会将工作目录改为根目录。如果参数noclose是非0值,就不会关闭所有打开的文件描述符。如果父进程设置了守护进程的这些属性,那么这些参数是很有用的。通常都会把这些参数设为0。
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并将errno设置为调用fork()或setsid()的错误码之一。
用daemon()完善代码: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void daemonTest(int nochdir, int noclose)
{
umask(0);
if (fork() > 0)
exit(0);
setsid();
signal(SIGCHLD, SIG_IGN);
if (fork() > 0)
exit(0);
if (nochdir == 0)
chdir("/");
if (noclose == 0)
{
close(0);
int fd = open("/dev/null", O_RDWR);
dup2(fd, 1);
dup2(fd, 2);
}
}
int main()
{
daemonTest(0, 0);
while (1);
return 0;
}
使用daemon()系统调用,只需要设置参数nochdir和noclose。当nochdir为0时,将守护进程的工作目录改为根目录;当noclose为0时,将守护进程的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入及标准错误重定向到/dev/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