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走进高校(山东大学-人机专委)
陶建华 人工智能与智能交互
-
人工智能的能力体系
-
感知智能:发展较快,人机交互场景运用较多;
-
认知智能:发展相对不成熟。
此外,专用智能领域发展较快,但在通用智能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
多模态融合策略,通过信息互补、信息融合、信息独立模式来处理不同通道对语音交互的关系。如他提出的科研成果CASIA对话系统就是一次对于多模态融合的探索。
-
语音中的情感的重要性,同一句话,不同的情感代表不同的语义;
-
未来发展方向:人机协同的智能生长。即在人机交互的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人脑和机器智能的优势,研究人际智能协同、学习和交互式智能生长。
问题
-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的鲁棒性
- 环境鲁棒性:目前已经使用深度学习较好地解决;
- 机器有效理解:即认知问题。在专业领域相对成熟,但在通用领域还需要配合。比如对话情况下,需要人愿意去配合机器,牺牲部分个人自由度。
- 多模态技术的发展与挑战问题
- 多模态融合策略问题;
- 语义关系融合问题;
- 语义理解问题;
Critical thinking
学者提出了语音中的情感的重要性,在VR场景中,目前已有多种方案获取眼动、面部表情,是否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数据多模态地分析用户的情绪(不止于眼动),优化语义传递,甚至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用户情感疾病攻击的成功率?
田丰 新型自然人机交互技术
-
交互工作: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可重构智能多感知装置、基于房屋结构性震动的室内行为感知、基于运动和声音传感器的牙齿动作交互技术
-
反馈感知工作:虚拟湿度知觉生成盒控制技术、基于化学刺激物的痛觉生成和控制技术
-
应用工作
- 智能电子教学
- 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工具
- 笔式辅助诊断技术
- 实物辅助诊断
- 交互式辅助诊断技术:日常手机交互动作(老年人、帕金森识别、临床检查)
-
未来思考
- 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从交替沉浮到协同共进
- 未来发展方向应是人机混合(智慧医疗与自动驾驶一样,都要人的介入)
- 可以考虑人机智能体的未来。
Q&A
智能穿戴的未来与趋势:怎么适合长期穿戴?优化头盔重量、刷新率;关于纳米织物通风性、透气性、舒适感的提升问题;
Critical thinking
田教授更关注如何通过人机交互的研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一次会议中,就有学者提到人机交互产业发展有一个重点是微型操作,即减少大手势交互。我之前了解到有无声识别技术,可以通过默读识别,把喉部声带带动动作发出的电信号转换成语音,同理,脑电波等都是属于无声识别的范畴,我认为微操作,特别是无声操作可能是今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有效抵抗肩窥攻击的同时,可以减少用户使用MR设备的心理负担。
王涌天 增强现实头戴显示技术研发进展及其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
AR显示技术要求和方案分类
- 技术要求:AR光学要求
- 方案分类:Birdbath+自由曲面+波导方案,其中AR微型显示屏会是主流(自由曲面+波导方案)
-
微显示及AR显示产业现状
- 微显示技术分类:DLP、 LCoS、 LBS、 MicroOLED、 MicroLED
- 自由曲面棱镜AR头显(自由曲面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 )
- 几何波导AR头显:
-
自由曲面AR显示新进展
- 新设计方案:常用多面共体自由曲面设计结果——畸变(光学、透视畸变),王教授实现了畸变优化
- 应用:高通智能眼镜Merlin AR
-
AR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 卫星装配引导系统、狭小空间装配、飞机连接器装配、飞机放飞绕机检查、电力智能检查、多人协作全息共享、
- 卫星装配引导系统、狭小空间装配、飞机连接器装配、飞机放飞绕机检查、电力智能检查、多人协作全息共享、
Q&A
田教授研发的眼镜优势:满足成像要求高、光能利用率高的要求。
Panel
- AI挑战
- 三维可视化新挑战新需求:实现真实场景实时的视觉定位(算法),又准又好又实时,耗能低。
- ar设备交互及瓶颈:显示器更薄更轻耗电更低,交互问题(除了手势之外,怎么与屏幕交互)
- 感知智能成熟、认知智能挑战,理解行为背后的意图;
- 人机智能融合,外骨骼融合等;
- 功耗问题,产业要求:发热、功耗在1%以下 ;
- 交互痛点
- 没有触摸屏之后,户外使用怎么交互
- 多模态交互中融合问题(面部+声音融合技术,认知层面的语义融合技术)
- 空间手势状态迁移问题
- 空间手势精细化控制问题
- 胖手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