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由于RAMS管理可以为轨道交通提供安全保障,提高运行效率,该管理模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引入RAMS管理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地铁车辆项目RAMS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项目各阶段RAMS管理工作,通过对地铁车辆项目进行RAMS管理,提高地铁车辆RAMS水平,保障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相互关联组成RAMS管理,其理念是在保证外部资源的前提下,产品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可以完成规定功能,同时在故障状态下允许通过正常的程序或手段进行维修以保持和恢复原功能,并且在失效时不会引起人员、环境、设备和财产的损伤。目前,发达国家均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普遍采用RAMS工程这一先进技术,并已经达到相对成熟阶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RAMS工程法律法规,并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技术平台,且RAMS工程的系统化发展显著提高了轨道交通产品的各项指标。
1、地铁车辆项目RAMS管理的必要性
地铁建设的繁荣发展,使地铁车辆市场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随着车辆规模化生产需求的增加和设备国产化水平的提高,车辆的生产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向乘客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提高车辆的产品质量、运行可靠度、运营安全性,各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车辆生产制造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地铁车辆项目RAMS管理。地铁车辆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泛,有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等,是集机电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整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分包部件多,每个车辆项目都有多个分包采购合同,因此,如何控制地铁车辆集成和分包产品的质量,以达到控制整车RAMS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以前地铁车辆依赖进口,RAMS管理也随之引入到国内。随着国产化程度加大,目前项目都以国内整车制造厂牵头实施,他们对项目的RAMS管理经验不足,因此,业主尤其要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地提出RAMS指标,建立完善的RAMS管理体系,对项目各阶段进行管理,保证地铁车辆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
2、地铁车辆项目各阶段RAMS管理工作
根据该地铁车辆项目RAMS管理经验,介绍地铁车辆项目的各个阶段中RAMS管理工作内容。
1、招投标阶段。业主审查以前的RAMS数据指标,提出新建项目RAMS指标和含义。整车制造厂评估过去的RAMS数据,进行初步RAMS分析,设定RAMS策略,确定长期运行和维护条件,制订可容许的风险标准,分析现有生产设施的制约对RAMS的影响。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科学合理地提出RAMS指标。
2、合同谈判阶段。由业主和整车制造厂最终确定系统RAMS整体要求,制订RAMS整体验收标准,建立RAMS程序及管理。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确定RAMS指标和考核。
3、第1次和第2次设计联络。该阶段的目的是确认系统的方案设计,即草案初稿。RAMS活动的目的在于制订规范和RAMS要求。识别、排列系统的弱点和制定纠正措施。制定RAMS计划。分配系统RAMS要求,确定子系统和部件RAMS要求,制订子系统和部件RAMS验收标准。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整车RAMS指标向各子系统进行分配。
4、第1次设计审查。该阶段的目的在于确认系统的初步设计。RAMS活动的目的在于分析设计部门设计的子系统的RAMS特性。识别、排列子系统的弱点和制定纠正措施。提交并不断修正可靠性综合分析报告和可维修性综合分析报告。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整车及各子系统的可维修性设计审查,检查系统维修的便利性。
5、第2次设计审查。该阶段的目的在于确认系统的最终设计。RAMS活动包括由各职能部门详细描述预测的RAMS性能,由项目管理层综合确认这些性能。识别起主要作用的元件的弱点并制定纠正措施。提交可靠性预测最终报告,不断更新可维修性文件。提交可靠性验证计划。
6、分系统的制造生产和整车总装阶段。通过审查、分析、试验和数据评估,执行RAMS程序,包括可靠性和可用性、维护和可维修性、优化维护策略、危险日志、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验证安全相关的设计决定。进行RAMS程序管理,控制分包商和供货商。该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对子系统RAMS检查和控制,控制整车总装质量,提高整车RAMS水平。
7、试验和试运行。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试验新的组件和子系统以及对系统进行调试运行。同时将该阶段的可靠性关键项清单,检查和监督该清单中包括的各种RAMS的执行状态。该阶段重点工作是全面审查RAMS报告,特别是安全报告,准备投入运营。在这个阶段系统运行RAMS活动包括检验是否达到可靠性目标。在质保期结束前提交最终版的可靠性验证报告,根据RAMS指标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判定质保期是否结束。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整车可靠性验证。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RAMS管理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发展现状,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涉足轨道交通领域,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造成地铁车辆各系统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在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需将各行业纳入地铁车辆RAMS体系,遵循RAMS管理,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RAMS是系统的内在属性,贯穿于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为了获得优质的体验,对RAMS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RAMS管理是基于各管理层的职能手段,以系统整体为大局,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全过程活动的目的。RAMS管理的内容包括:RAMS管理组织机构对基层单位的RAMS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制定相应的RAMS计划,组织RAMS评审并由其进行认证和监督检查,同时开展RAMS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收集行业信息。为了得到可靠的列车系统,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影响系统RAMS的列车自身因素、运用条件和维修条件等各种因素,在列车系统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进行鉴定评估,控制风险影响源头,如编制计划、设计分析和试验、实际验证、事实确认等,以便优化整个系统性能。因此在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和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的RAMS任务有:设计和制造可靠性分析、安全性分析、维修分析、基于维修性的可用性分析、寿命周期费用评估、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等管理方案。
运用RAMS管理模式进行安全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出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降低潜在风险。首先要明确基于RAMS的安全性管理是针对人、物和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系统本身性能,还要考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其次,根据可靠性分配结果,确定产品的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再次,根据系统受使用环境的影响程度,优化安全功能分配;最后,只有安全计划和共同作用时,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完整性,保证轨道交通车辆RAMS技术达到预期要求。
RAMS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主全面参与地铁车辆项目各阶段的RAMS管理,特别是要注重RAMS子系统分配,并对关键子系统的RAMS进行跟踪,通过业主与整车制造厂共同对车辆项目进行RAMS管理,使RAMS贯穿于项目始终,指导设计,改进设计,最终提高地铁车辆RAMS水平,保障列车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根据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地铁车辆要以安全性、可靠性为前提,增加RAMS工程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运用与研究,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RAMS管理的差距,提高轨道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