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票不仅是征管需求,也是企业业务的需求。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把智慧税务建设任务作为“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之一。《意见》指出,智慧税务建设要“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要实现全流程、全领域、全要素的发票电子化”。
2020年1月,电子发票陆续在全国各地分批进行推广,2022年10月,上海、内蒙、广东等部分地区开展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票)试点工作。2023年1月,数电票再扩围,数电票未来也将单线运行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票电子化。
数电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数电票或电子发票的应用是与企业经营需求休戚相关的。从最早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采用电子普票开始,到5年后的深圳区块链发票,电子发票不仅仅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征管手段,也是为消费场景提供了一种可信、低廉的交易证明。这种证明减轻了消费者的顾虑,也减少了商家的交易成本,变相为企业打造了业务的护城河。以京东为例,在2016年至2017年间,京东每张纸质发票综合成本约0.3元,包括纸张、打印、耗材、人工、存储等。时年,京东开具电子发票累计约10亿张,节省综合成本近3亿元。而其客户也大幅提高了满意度。
除去在业务环节直接的降本增效作用,数电票在商业上也有着极大的潜力。比如,基于对发票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企业与客户的历史交易信息都在销项发票中得到完整记录,考虑到部分企业搭建全域CRM的成本较大,企业可以利用存量发票数据,建立客户行为数据库。从客户维度出发,分析客户的购买频次、购买产品种类、历史购买数量、购买单价等信息,总结优质客户群特征,并对关键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
同时,数电票可以将发票中记录的交易信息与企业内外部其他数据进行关联,例如将过往发票包含的历次采购信息和对应的收款流水数据联动起来,分析客户的付款周期,进而挖掘出数据中蕴含的客户的行为模式及信用特征,捕捉历史交易行为和信用表现的相关性,为客户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
在实践中,不同企业对数电票有不同的诉求。易保存、降成本、随时可查等方面是企业应用的基本诉求,对于高端制造企业而言,它们比较关注供应链保密,对认知安全性比较关心。事实上,使用数电票替代纸质发票,可以有效避免实物发票在传递的过程中泄露敏感的商业信息。对于部分军工等保密企业,可以选择在全电票中应用区块链或加密技术,进一步加强发票的保密性。
企业应提前准备适用数电票
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可能分为两个阶段:在数电票推广的初期,发票电子化是仍然将是“纸电并行”,甚至在某些企业中任以纸质发票为主。随着消费终端逐和供应链中的数电票普及,经济活动中的个体将逐步接受电子发票是唯一的税务交易凭证,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电子发票。
而对于企业而言,提前做好准备,并尽快利用数电票的优势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是规划开票额度。数电票额度与现有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共用。要根据合同、交易特点、自身管理能力、受票方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比如,大宗贸易行业单笔交易金额大,而下游企业中在双轨阶段同时存在纸电两种发票,如果未能妥善使用开票额度,可能导致无法开出发票,进而影响回款速度。
二是借助授信做管控。数电票授信额度是基于开票用量、纳税信用、涉税风险等综合因素变动的。授信额度的变化应当也被纳入集团管控下属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考虑到税务机关在金税四期中采用“信用+风险”的征管方式,下属企业授信额度的变化就为集团指明了税务管理的重点对象。
三是梳理优化凭证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也可以随着发票电子化趋势逐渐向单套制归档过渡。目前,档案单套制受限于不同业务部门的实操要求,仍然困难重重,而电子发票的推广可以让财务及档案团队通过系统建设等方式,要求业务端提供电子文档,进而取消报销等环节的文件打印、文档装册要求。
四是全面梳理发票及涉税相关管理现状。数电票的应用将改变税务核算的方式,如通过记账标签分析未开票收入差异的原因,通过集团发票池收集各成员单位开票、抵扣情况等,都可以将集团企业的流转税核算、申报加以集中处理。而在上线全电票前,企业就可以结合现有的系统和税务管理制度,开展梳理工作。
在此背景下,建议企业通过税务数智化建设的方式,经过流程规范、数据治理等多项措施,全面实现多业务类型自动批量开票、批量交付、批量回写,并让单据、凭证和发票相关联,解决业财税差异问题。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和制定数据标准,让单据、凭证和发票相关联,实现业财税对账轻松实现;支持多维度智能勾选,并自动生成勾选抵扣明细和旅客运输抵扣明细。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并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