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图情论文:《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的馆员知识与能力体系探究
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建设是十分关键地一环,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又以图书馆员队伍的建设首当其冲。在当今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图书馆员?培养什么样的图书馆员?如何评价图书馆员?等类似的疑问亟待我们解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玉海研究团队在《<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的馆员知识与能力体系探究》一文中,提出了三层等级的馆员知识和能力体系:基础-进阶-竞争
。
论文主要研究问题和结论
RQ 1:馆员应具备的知识有哪些?
按照知识分类理论将馆员知识模块分为传统业务类知识、数字技术类知识、素质拓展类知识三大类。
-
应首先学习传统业务类知识,保证基础工作的开展;
-
在此之上进一步学习数字技术知识,满足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RQ 2:馆员应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作者将馆员能力模块归纳为信息域、技术域、社交域三大领域能力。
- 信息域: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和普遍性能力
- 技术域: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能力
- 社交域:馆员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体现
RQ 3: 如何将馆员的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
123结构体系:一个依据、两大模块、三层等级
- 一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 两大模块: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 三层等级:基础、进阶、竞争
参考文献
- 李玉海,花夏,金喆.《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的馆员知识与能力体系探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