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原因 :
垃圾回收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自动管理程序中的内存分配和释放,以减少内存泄漏和野指针等问题
赋值器与回收器:
赋值器(Mutator)是指程序中的执行部分,负责创建和操作对象。赋值器与垃圾回收器共同工作,赋值器负责创建和操作对象,而垃圾回收器则负责监视内存中的对象,标记不再使用的对象,然后释放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垃圾回收基本过程 :
-
标记阶段:在这个阶段,垃圾回收器会遍历整个内存堆,标记所有仍然被引用的对象。通常,这个阶段会从根对象开始遍历,对于所有可达的对象,都会打上标记。
-
清除阶段:在标记阶段结束之后,垃圾回收器会扫描整个内存堆,将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释放掉,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这个阶段的操作通常是从堆的起始位置开始,对于每一个对象,都会检查它是否被标记,如果没有被标记,就将其释放掉。
-
压缩阶段:在这个阶段,垃圾回收器会对内存堆进行整理,将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以便在后续的内存分配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内存空间。这个阶段通常只有在使用基于标记-整理(Mark-Compact)的垃圾回收算法时才会出现。
垃圾回收算法 : 三色标记清扫
“三色标记清扫”(Tri-Color Mark and Sweep)的垃圾回收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基于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算法的改进版本,采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白色、灰色和黑色)**来表示对象的不同状态。
白色,灰色,黑色的含义:
- 白色对象(可能死亡):未被回收器访问到的对象。在回收开始阶段,所有对象均为白色,当回收结束后,白色对象均不可达。
- 灰色对象(波面):已被回收器访问到的对象,但回收器需要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指针进行扫描,因为他们可能还指向白色对象。
- 黑色对象(确定存活):已被回收器访问到的对象,其中所有字段都已被扫描,黑色对象中任何一个指针都不可能直接指向白色对象。
基本过程:
- 垃圾回收器首先将所有对象标记为白色,然后从根对象开始遍历程序中的所有对象,将可达对象标记为灰色。
- 在遍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对象的引用被清除或移动了,那么该对象被标记为白色。
- 一旦所有可达对象都被标记为灰色,垃圾回收器将所有未被标记为灰色的对象标记为黑色,并释放所有标记为白色的对象的内存空间。
并行标记清理导致的问题 :
用户态代码在回收过程中会并发的更新对象图,从而赋值器和回收器可能对对象图的结构产生不同的认知
垃圾回收的正确性保证
如何保证对象不缺失 :
在三色标记过程中,对象如果要缺失,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
- 白色对象被黑色对象引用
- 灰色对象与白色对象间的关系遭到破坏
所以GO语言引入两个原则, 弱三色不变式和强三色不变式
弱三色不变式
所有被黑色对象引用的白色对象,都有一条路径能够被灰色对象引用
强三色不变式
不存在黑色的子对象为白色
插入写屏障
又称增量更新屏障(incremental update)
思想:
插入屏障拦截将白色指针插入黑色对象的操作,标记其对应对象为灰色状态
缺点:
对栈上指针的写入添加写屏障的成本很高,所以Go选择仅对堆上的指针插入增加写屏障,这样就会出现在扫描结束后,栈上仍存在引用白色对象的情况,这时的栈是灰色的,不满足三色不变式,所以需要对栈进行重新扫描使其变黑,完成剩余对象的标记,这个过程需要STW
优点 :
Dijkstra的插入写屏障在标记开始时无需STW,可直接开始,并发进行,但结束时需要STW来重新扫描栈
删除屏障
又称为基于起始快照的屏障(snapshot-at-the-beginning)
基本思想:
当删除引用时,被删除的对象是白色,则被标记成灰色
缺点 :
- 一个对象被删除后,虽然可能没有其他存活对象引用它,但是仍然在本轮GC中存活,会降低回收精度,增加下轮GC成本
- 开始时STW扫描堆栈来记录初始快照
优点 :
Yuasa的删除写屏障则需要在GC开始时STW扫描堆栈来记录初始快照,这个过程会保护开始时刻的所有存活对象,但结束时无需STW
混合屏障
Go1.8版本引入的混合写屏障结合了Yuasa的删除写屏障和Dijkstra的插入写屏障,结合了两者的优点
- GC刚开始的时候,将栈上所有可达对象全部标记为黑色
- GC期间,任何在栈上创建的对象,均为黑色
- 堆上被删除和新增的对象标记为灰色
优点:
避免了对栈re-scan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STW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