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行泊一体成为产业演进的确定性趋势,如何踩准市场爆发的节奏成为重中之重。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行泊一体当前呈分层发展趋势,从底层SOC算力划分:其一,5-20TOPS轻量级平台,提供基础L2级行车+泊车需求,在感知配置提升的情况下,支持入门版高速NOA;其二,算力为50-200TOPS左右,提供增强版高速NOA;其三,城市NOA,目前正尝试落地,感知部分基本均增加激光雷达。
进一步来看,轻量级平台正不断发展成熟,伴随L2级搭载率持续爆发,为“L2+APA”升级为轻量级行泊一体(具备性能优势、成本优势)提供巨大潜在市场,而城市NOA等高阶智驾的落地不如预期,叠加2023年产业链的降本压力,市场愈发呈现从低向上渗透趋势。
这样的市场发展态势,与北京易航远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航智能”)的布局不谋而合,其一直坚持“技术+量产”渐进式路线,瞄准轻量级行泊一体市场猛攻,并于近期发布基于单颗TI TDA4芯片行泊一体方案域控产品。
从关键参数和性能上看,其以8TOPS算力实现行泊一体,全力瞄准“高性价比”,传感器配置为5V5R(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前向雷达+4个角雷达),并可升级至高速NOA(传感器另配置高精定位组合、高精地图)。
易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认为,轻量级行泊一体正处于市场爆发前夜。根据介绍,近期其拿到的定点项目已基本为行泊一体,车型价格已基本集中于15-20万元,预计于2023年底-2024年规模交付;2022年定点、2023年量产的行泊一体(为双TI TDA4方案)搭载的车型价格区间则为20万元左右。
抢占“窗口期”
“我们认为行泊一体正在往这个阶段(15万级平价车型市场)走。”车展期间,陈禹行与高工智能汽车沟通时称。
市场确实正显示出征兆。整体来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行泊一体域控的车型均价为28.22万元,搭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交付上险为77.9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9.63%,搭载率为3.91%(2021年为1.92%),行泊一体正值市场爆发前期。
尤其是,进入2023年,智能汽车已经从纯技术驱动,真正进入新一轮市场驱动周期。接下来,对于供应商和车企来说,拼的不只是在旗舰高端车型的“堆料”,而是真正的规模化普及。相对于城市NOA在放量上的延迟,高、中、低不同算力平台中,5-20TOPS轻量级行泊一体方案正在迅速成熟。
具体来看,对比“L2+APA/AVM”方案,轻量级行泊一体优势明显。
在陈禹行看来,“行车、泊车的需求是明确的,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两项功能集成的核心原因为:其一,可以降低硬件复杂度;其二,算力可以分时复用,行车、泊车的场景是分开的,相当于“花一份钱,干两件事”;其三,底层数据打通,为更高级别功能实现奠定基础。
实际落地案例上,2022年上市交付的吉利博越L、荣威鲸,均搭载NOA,底层算力分别为13TOPS、16TOPS。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虽然这两款车对应NOA功能为选装,且在2022年上市后放量并不多,但起码证明NOA在尝试往15万元级别平价车型渗透。
易航智能尝试更进一步,提供更有“性价比”的方案。
根据介绍,易航智能单SOC行泊一体Lite方案采用单TI TDA4平台(8TOPS算力),通过优化算法、精简芯片方案等方式,使整个域控制器的成本进一步控制在千元左右,致力于成为“主力消费车型的标配”,且可扩展NOA等高级功能。
“对于产业布局,我们不是等市场机会已经出来时才去做,而基于技术升级的预判。”事实上,2023年1月,陈禹行在与高工智能汽车沟通时,曾透露将在双TI TDA4行泊一体方案(2022年5月已量产)基础上更进一步,在2023年推出单TI TDA4的方案,以覆盖20万元以下的市场。
此次单TI TDA4方案的推出,无疑是上述前瞻布局的落地。值得注意的是,陈禹行一直坚持渐进式智驾路线,强调自动驾驶“做Demo易,做量产难”,走“技术+量产”双轮驱动,以“数据闭环+商业闭环”解决corner case问题,易航智能早在2016年即拿到第一个10万级量产项目,2019年其L2方案已“非常成熟”。
进一步来看,此次方案为何能实现极致性价比?
根据介绍,得益于对TI TDA4平台的深入理解和全栈自研技术,易航智能实现单SOC平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前视、环视相机同时接入,充分利用接口资源;通过芯片内的GPU资源实现全景渲染;利用芯片的USB接口实现DVR功能等;通过算法剪枝、知识蒸馏、共享Backbone等技术创新,优化算法算力。
同时,该方案支持OTA在线升级和影子模式数据采集,实现数据闭环自动迭代升级,通过数据闭环系统带来的优化和百万公里仿真测试,行泊一体Lite方案能够满足ENCAP主动安全五星要求,“做到十万公里误触不超过一次的优异表现,助力中系汽车出海欧洲”。
此外,易航智能通过自研ISP算法,使不同厂商的传感器输出稳定、统一的图像数据,从而大幅提升路测时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效率。其他方面,该方案拥有高集成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集于一体,并支持不同域安全隔离和软硬件信息安全等。
深耕全栈自研
“(智驾Tier1)技术上必须要有全栈自研的能力”,陈禹行在沟通中强调。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全栈自研一直是智驾Tier1对外宣传时的重点。具体来看,“全栈”出自Facebook提出的“The Full Stack”概念,即强调全局思维和全流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根据此前调研中获取的信息,在智驾Tier1的语境中,全栈自研往往指感知、规划、控制的应用算法能力,同时自研域控硬件。
不过,据高工智能汽车获取的信息,虽然普遍号称全栈自研,但由于难度较高等原因,部分智驾Tier1软件算法能力集中在规控,感知能力采取外协方式。相比而言,易航智能一直着力自建感、规、控全栈能力,并自研自产摄像头、域控等核心硬件。
面对轻量级行泊一体窗口期,易航智能无疑迎来收获期。
具体来看,行泊一体方案面向更复杂的场景,感规控等全技术链条之间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尤其针对轻量级计算平台,更理解规控需求的感知算法,才可以有效降低感知的资源消耗,定制化的感知算法部署和功能实现,也会与规控算法更加匹配。
陈禹行表示,“这其中有很多经验和know-how,如果没有全栈自研能力,只做过其中某些功能模块,就不能从系统的高度理解车企需求,导致功能无法实现或进度无法保证”,而拥有全栈自研能力,才能不断推新功能、拓展新场景,为用户创造更多使用价值。
在核心配套产品生产供应方面,易航智能在苏州投产了自动驾驶专用摄像头生产基地,通过IATF16949、ISO14001、ISO9001、ISO45001等国际认证。依托国际顶级的AEI设备、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对自动驾驶感知需求的深入理解,专用摄像头产品实现了识别测距高精度、光学性能高可靠、车型布置高通用等,在多款车型中前装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未来智驾的快速演进,智驾Tier1如何在底层算力平台不断更新中,打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介绍,通过自研通信中间件等,易航智能初步实现软硬解耦,使软件功能算法不依赖特定硬件平台部署实现,为后续国产芯片替代奠定坚实基础。而面向软件定义汽车的下一代行泊一体方案也在加速推进,通过“一个基础平台+一套核心服务的架构”,实现新功能的快速开发和新场景的快速覆盖。
高工智能汽车也注意到,易航智能的产品矩阵中,除了极高性价比轻量级行泊一体方案,还有智能前视一体机(1V/1V1R/1V3R/1V5R)、行泊一体旗舰版(基于双TI TDA4)、全场景方案(基于双Orin-X/J5)等,以不同方案满足当前不同层级智驾需求,并在国产芯片替代及面向城市NOA的BEV重感知方向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