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House 的管理与运维
ClickHouse 管理和运维相关的知识,该部分可以让 ClickHouse 变得更加安全与健壮。在前面演示的案例中,为了方便,我们一直使用默认的 default 用户,并且没有配置密码,这显然不符合生产环境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 ClickHouse 的权限、熔断机制、数据备份和服务监控等知识。
docker start docker-clickhouse
docker exec -it docker-clickhouse /bin/bash
clickhouse-client
clickhouse-client --host 地址 --port 端口 --user 用户 --password 密码
clickhouse-client --user default --password bigdata
1 用户配置
users.xml 配置文件默认位于 /etc/clickhouse-server 路径下,ClickHouse 用它来定义用户相关的配置项,包括系统参数的设定、用户的定义、权限以及熔断机制等。
1.1 用户的角色配置(profile)
在users.xml中有一个profiles标签,在该标签中我们可以定义用户角色。
一、默认配置:
<!-- Profiles of settings. -->
<profiles>
<!-- Default settings. -->
<default>
<!-- Maximum memory usage for processing single query, in bytes. -->
<!-- 处理单个查询的最大内存使用量,大概10G -->
<max_memory_usage>10000000000</max_memory_usage>
<!-- How to choose between replicas during distributed query processing.
如何在分布式查询处理过程中选择副本。
(1)random
(2)nearest_hostname
(3)in_order
(4)first_or_random
-->
<load_balancing>random</load_balancing>
</default>
<!-- Profile that allows only read queries. -->
<readonly>
<readonly>1</readonly>
</readonly>
</profiles>
(1)random - choose random replica from set of replicas with minimum number of errors.
随机-从具有最小错误数的副本集中选择随机副本。
(2)nearest_hostname - from set of replicas with minimum number of errors, choose replica with minimum number of different symbols between replica’s hostname and local hostname (Hamming distance).
从具有最小错误数的副本集中选择副本,复制副本的主机名和本地主机名之间具有最小数量的不同符号(汉明距离)。
(3)in_order - first live replica is chosen in specified order.
按指定顺序选择第一个活动副本。
(4)first_or_random - if first replica one has higher number of errors, pick a random one from replicas with minimum number of errors.
如果第一个副本的错误数较高,请从错误数最少的副本中选择一个随机副本。
这是 ClickHouse 的默认配置,显然默认有两个角色,分别是 default 和 readonly。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default 和 readonly 指的是角色,每一个用户都具有一个角色。
二、切换角色
我们可以在 CLI 中直接切换到想要的角色:
SET profile = '角色名'
我们可以测试一下,首先我们默认使用的是default用户,该用户对应的角色默认也是default。然后还有一个readonly角色,从名字上也能看出该角色只能读数据,无法写数据,因为内部的readonly属性为 1,默认为0。
(1)默认为default角色,读写正常
insert into t1 values('lucy',[1,2]);
select * from t1;
┌─title─┬─value─┐
│ lucy │ [1,2] │
└───────┴───────┘
(2)将角色切换为readonly
set profile = 'readonly';
(3)写入数据失败,查询成功
insert into t1 values('lily',[3,4]);
DB::Exception:
default: Cannot execute query in readonly mode. (READONLY)
当default用户具有default角色时,写数据一切正常,但是将default用户的角色切换为readonly时则被告知:Cannot execute query in readonly mode。
如果我们在default角色对应配置中也加上
<readonly>1</readonly>
那么具有该角色的用户同样也会无法写数据。
在所有的角色配置(profile)中,名称为default的profile将作为默认的配置被加载,所以它必须存在。如果缺失名为 default 的 profile,那么 ClickHouse Server 会启动失败: Application: DB::Exception: Settings profile default not found。
三、profile的继承
profile 还支持继承,实现继承的方式是在定义中引用其他的 profile 名称,例如:
<my_role>
<profile>default</profile>
<!-- <profile>default2</profile> 可以继承多个-->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deny</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my_role>
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名为 my_role 的角色,然后在对应的 profile 中继承了 default 的所有配置项,并且使用新的参数值覆盖了 default 中原有的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配置项。
1.2 配置约束
constraints标签可以设置一组约束条件,以保障 profile 内的参数值不会被随意修改,约束条件有如下三种规则:
min:最小值约束,在设置相应参数的时候,取值不能小于该阈值。
max:最小值约束,在设置相应参数的时候,取值不能大于该阈值。
readonly:只读约束,该参数值不能被修改。
下面举例说明:
<!-- Profiles of settings. -->
<profiles>
<!-- Default settings. -->
<default>
<!-- Maximum memory usage for processing single query, in bytes. -->
<!-- 处理单个查询的最大内存使用量,大概10G -->
<max_memory_usage>10000000000</max_memory_usage>
<!-- How to choose between replicas during distributed query processing.
如何在分布式查询处理过程中选择副本。
(1)random
(2)nearest_hostname
(3)in_order
(4)first_or_random
-->
<load_balancing>random</load_balancing>
<!-- 给default角色设置约束,以后角色为default的用户都会受到此约束-->
<constraints>
<!--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约束-->
<max_memory_usage>
<min>5000000000</min>
<max>20000000000</max>
</max_memory_usage>
<!--属性不可修改-->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readonly/>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constraints>
</default>
<!-- Profile that allows only read queries. -->
<readonly>
<readonly>1</readonly>
</readonly>
</profiles>
从上面的配置定义中可以看出,在 default 默认的 profile 内,给两组参数设置了约束。首先为 max_memory_usage 设置了 min 和 max 阈值;其次为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设置了只读约束。然后重启 ClickHouse,并尝试修改 max_memory_usage 参数,将它改为 50:
set max_memory_usage = 50;
报错
DB::Exception: Setting max_memory_usage shouldn't be
less than 5000000000. (SETTING_CONSTRAINT_VIOLATION)
可以看到最小值约束阻止了这次修改,接着继续修改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的值:
set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 'allow';
报错
DB::Exception: Setting 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should not be changed. (SETTING_CONSTRAINT_VIOLATION)
同样配置约束成功阻止了预期外的修改。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在 default 中默认定义的 constraints 约束,将作为默认的全局约束,自动被其它 profile 继承。
1.3 用户
通过profiles标签可以为用户定义角色,那么可不可以定义用户呢?显然是可以的,通过 users 标签即可。
如果打开配置文件,会发现 users 标签下已经有一个默认的 default 用户,我们之前使用的一直都是这个用户,而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用户,但必须包含如下属性:
一、默认配置
<!-- Users and ACL. -->
<users>
<!-- If user name was not specified, 'default' user is used. -->
<default>
<!-- See also the files in users.d directory where the password can be overridden.-->
<password>bigdata</password>
<!-- List of networks with open access.
To open access from everywhere, specify:
<ip>::/0</ip>
To open access only from localhost, specify:
<ip>::1</ip>
<ip>127.0.0.1</ip>
-->
<networks>
<ip>::/0</ip>
</networks>
<!-- Settings profile for user. -->
<profile>default</profile>
<!-- Quota for user. -->
<quota>default</quota>
<!-- User can create other users and grant rights to them. -->
<!-- <access_management>1</access_management> -->
</default>
</users>
1.3.1 password
password 用于设置登录密码,支持明文(plaintext)、SHA256(in hex format)加密和 double_sha1 加密三种形式,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进行设置。
Password could be specified in or in SHA256
(1)明文密码
在使用明文密码的时候,直接通过password标签定义,例如下面的代码。
<password>123</password>
如果 password 为空,则表示免密码登录。
<password></password>
(2)SHA256加密
在使用SHA256加密算法的时候,需要通过password_sha256_hex标签定义密码,例如下面的代码。
<password_sha256_hexs>a665a45920422f9d417e4867efdc4fb8a04a1f3fff1fa07e998e86f7f7a27ae3</password_sha256_hexs>
至于计算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比如对123进行加密:
# echo -n 123 |openssl dgst -sha256
(stdin)= a665a45920422f9d417e4867efdc4fb8a04a1f3fff1fa07e998e86f7f7a27ae3
或者使用 Python:
>>> import hashlib
>>> hashlib.sha256(b"123").hexdigest()
'a665a45920422f9d417e4867efdc4fb8a04a1f3fff1fa07e998e86f7f7a27ae3'
>>>
(3)double_sha1 加密:
在使用double_sha1加密算法的时候,则需要通过 password_double_sha1_hex 标签定义密码,例如下面的代码。
<password_double_sha1_hex>23ae809ddacaf96af0fd78ed04b6a265e05aa257</password_double_sha1_hex>
至于计算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比如对 123 进行加密:
# echo -n 123 | openssl dgst -sha1 -binary | openssl dgst -sha1
(stdin)= 23ae809ddacaf96af0fd78ed04b6a265e05aa257
或者使用 Python:
>>> import hashlib
>>> _ = hashlib.sha1(b"123").digest()
>>> hashlib.sha1(_).hexdigest()
'23ae809ddacaf96af0fd78ed04b6a265e05aa257'
1.3.2 networks
networks 表示被允许登录的网络地址,用于限制用户登录的客户端地址,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将会在后续展开。
1.3.3 profile
用户所使用的角色,直接引用相应的名称即可,例如:
<profile>profile_1</profile>
该配置的语义表示:该用户使用了名为 profile_1 的角色。
1.3.4 quota
quota 用于设置该用户能够使用的资源限额,可以理解成一种熔断机制。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同样将会在后续展开。
1.3.5 举例
下面我们就来定义一个完整的实例来定义三个用户,密码分别使用明文密码、sha256 加密、double sha1 加密:
<users>
<default> <!-- 默认用户 -->
...
</default>
<!-- 使用明文密码 -->
<user1_plaintext>
<password>123</password>
<networks>
<ip>::/0</ip>
</networks>
<profile>default</profile>
<quota>default</quota>
</user1_plaintext>
<!-- 使用 sha256 加密 -->
<user2_sha256>
<password_sha256_hex>a665a45920422f9d417e4867efdc4fb8a04a1f3fff1fa07e998e86f7f7a27ae3</password_sha256_hex>
<networks>
<ip>::/0</ip>
</networks>
<profile>default</profile>
<quota>default</quota>
</user2_sha256>
<!-- 使用 double sha1 加密 -->
<user3_double_sha1>
<password_double_sha1_hex>23ae809ddacaf96af0fd78ed04b6a265e05aa257</password_double_sha1_hex>
<networks>
<ip>::/0</ip>
</networks>
<profile>default</profile>
<quota>default</quota>
</user3_double_sha1>
</users>
由于配置了密码,那么以后使用指定用户登录时,就必须指定密码了,举个栗子:
clickhouse-client --user user1_plaintext --password 123
配置文件中写的是加密后的结果,但是登录时,密码还是使用加密前的结果,这里是123
clickhouse-client --user user2_sha256 --password 123
clickhouse-client --user user3_double_sha1 --password 123
2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是一个始终都绕不开的话题,ClickHouse分别从访问、查询和数据等角度出发,层层递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立体的权限体系。
2.1 访问权限
访问层控制是整个权限体系的第一层防护,它又可进一步细分成两类权限。
2.1.1 网络访问权限
网络访问权限使用networks标签设置,用于限制客户端登录的地址,限制方式可以通过 IP 地址、host 主机名称实现,两者选其一即可。
比如通过 IP 地址设置:
<!-- 只能通过 IP 为 127.0.0.1 的主机访问 -->
<ip>127.0.0.1</ip>
通过 host 主机名称设置:
<!-- 只能通过主机名为satori的主机访问,另外这里配置主机名的时候还可以使用正则 -->
<host>satori</host>
2.1.2 数据库与字典访问权限
在客户端连入服务之后,可以进一步限制某个用户数据库和字典的访问权限,它们分别通过 allow_databases 和 allow_dictionaries 标签进行设置。如果不进行定义,则表示不进行限制。
<user_plaintext>
<password>123</password>
...
<allow_databases>
<database>default</database>
<database>kagura_nana</database>
</allow_databases>
<allow_dictionaries>
<dictionary>test_dict</dictionary>
</allow_dictionaries>
</user_plaintext>
通过上述操作,该用户在登录之后,将只能看到为其开放了访问权限的数据库和字典。
2.2 查询权限
查询权限是整个权限体系的第二层防护,设置在profile中,它决定了拥有此角色的用户能够执行的查询语句,查询权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读权限:包括SELECT、EXISTS、SHOW和DESCRIBE查询。
(2)写权限:包括INSERT和OPTIMIZE查询。
(3)设置权限:包括SET查询。
(4)DDL权限:包括CREATE、DROP、ALTER、RENAME、ATTACH、DETACH和TRUNCATE查询。
(5)其它权限:包括KILL和USE查询,任何用户都可以执行这些查询。
上述权限,可以通过以下两项配置标签控制:
(1)readonly:读权限、写权限和设置权限均由此标签控制,它有三种取值:
当取值为0时,表示不进行任何限制(默认值)
当取值为1时,表示只拥有读权限,即只能执行 SELECT 、EXISTS、SHOW 和 DESCRIBE
当取值为2时,表示拥有读权限和设置权限,相当于在读权限的基础上增加了 SET 查询
(2)allow_ddl:DDL 权限由此标签控制,它有两种取值:
当取值为 0 时,不允许 DDL 查询
当取值为 1 时,允许 DDL 查询(默认值)
举个栗子,我们增加一个角色。
<profiles>
<default>...</default>
<readonly>...</readonly>
<profile_test>
<readonly>1</readonly>
<allow_ddl>0</allow_ddl>
</profile_test>
</profiles>
修改配置文件之后,重启 ClickHouse,然后连接:
create database test;
set profile = 'profile_test';
drop database test;
我们看到切换角色之后,不再具有 DDL 执行权限。当然数据也是只读模式,此时写入数据是失败的。至此,权限设置已然生效。
2.3 数据行级权限
数据权限是整个权限体系中的第三层防护,它决定了一个用户能够看到什么数据,说人话就是数据粒度更细了,可以只将一张表的部分数据暴露给用户。
而该权限使用 database 标签定义(位于 users 标签内部),database 通过定义用户级别的查询过滤器来实现数据的行级粒度权限,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所示:
<databases>
<database_name> <!-- 数据库名称 -->
<table_name> <!-- 表名称 -->
<fileter>id > 10</fileter> <!-- 数据过滤条件,也可以写复杂的条件 -->
</table_name>
</database_name>
</databases>
我们以之前的表t1 为例,测试一下,所以配置文件修改如下:
<user_test_2> <!-- 新建一个用户 -->
<password>123</password>
<networks>
<ip>::/0</ip>
</networks>
<profile>default</profile>
<quota>default</quota>
<databases>
<default>
<t1>
<filter>id >2</filter>
</t1>
</default>
</databases>
</user_test_2>
修改配置文件之后,重启 ClickHouse,然后连接:
clickhouse-client --user default --password bigdata
整个过程还是很好理解的,那么 ClickHouse 底层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很简单,从配置文件中 filter 标签的内容也能看出来,就是追加了一个 WHERE 条件。
对于数据权限的使用有一点需要明确,在使用了这项功能之后,PREWHERE 优化将不再生效。所以是直接利用 ClickHouse 的内置过滤器,还是通过拼接 WHERE 查询条件的方式实现行级过滤,需要根据使用场景进行权衡。
3 熔断机制
熔断是限制资源被过度使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使用的资源数量达到阈值时,那么正在进行的操作会被自动中断。而按照使用资源统计方式的不同,熔断机制可以分为两类。
3.1 根据时间周期的累积用量熔断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资源的用量是按照时间周期累积统计的,当累积量达到阚值,则直到下个计算周期开始之前,该用户将无法继续进行操作。这种方式通过 users.xml 内的 quotas 标签来定义资源配额,以默认的配置为例:
<!-- Quotas. -->
<quotas>
<!-- Name of quota. -->
<default>
<!-- Limits for time interval. You could specify many intervals with different limits. -->
<interval>
<!-- Length of interval. -->
<duration>3600</duration>
<!-- No limits. Just calculate resource usage for time interval. -->
<queries>0</queries>
<errors>0</errors>
<result_rows>0</result_rows>
<read_rows>0</read_rows>
<execution_time>0</execution_time>
</interval>
</default>
</quotas>
</clickhouse>
看图中最后一行,是 /clickhouse,显然到此配置文件就结束了,所以 users.xml 中最外层是clickhouse标签,然后clickhouse标签里面有三个子标签,分别是 profiles、users、quotas,分别用于定义角色、定义用户、熔断限流,还是比较简单的,整个结构比较清晰。然后看看 quotas 标签里面的内容都代表什么含义吧。
default:自定义名称,全局唯一
duration:累积的时间周期,单位秒
queries:在周期内允许执行的查询次数,0 表示不限制
errors:在周期内允许发生异常的次数,0 表示不限制
result_row:在周期内允许查询返回的结果行数,0 表示不限制
read_row:在周期内,在分布式查询中,允许远端节点读取的数据行数,0 表示不限制
execution_time:周期内允许执行的查询时间,单位秒,0 表示不限制
我们来配置一下:
<!-- 在 quotas 标签中增加如下配置 -->
<limit_1>
<interval>
<duration>3600</duration>
<queries>2</queries>
<errors>0</errors>
<result_rows>0</result_rows>
<read_rows>0</read_rows>
<execution_time>0</execution_time>
</interval>
</limit_1>
在名为 limit_1 的配置中,1 个小时的周期内只允许最多 2 次查询,下面让其作用在 user_test_2 用户上。
<user_test_2>
...
<quota>limit_1</quota> <!-- 其它部分不变,将 quota 的值从 default 改成 limit_1 -->
...
</user_test_2>
然后重启 ClickHouse,并以 user_test_2 用户启动。
clickhouse-client --user user_test_2 --password 123
报错
Code: 201. DB::Exception: Received from localhost:9000.
DB::Exception: Quota for user `user_test_2` for 3600s
has been exceeded: queries = 4/2.
Interval will end at 2022-11-19 05:00:00.
Name of quota template: `limit_1`. (QUOTA_EXPIRED)
执行两次查询之后,如果再执行的话就会报错,证明熔断机制确实已经生效。
3.2 根据单次查询的用量熔断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资源的用量是按照单次查询统计的,而具体的熔断规则,则是由许多不同配置项组成的,这些配置项需要定义在用户 profile 中。如果某次查询使用的资源用量达到了阈值,则会被中断。以配置项 max memory_usage 为例,它限定了单次查询可以使用的内存用量,在默认的情况下其规定不得超过 10 GB,如果一次查询的内存用量超过 10 GB,则会得到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次查询的用量统计中,ClickHouse 是以分区为最小单元进行统计的(不是数据行的粒度),这意味着单次查询的实际内存用量是有可能超过阈值的。
熔断相关的配置比较多,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
1)max_memory_usage:在单个 ClickHouse 服务进程中,运行一次查询限制使用的最大内存量,默认值为 10GB。
<max_memory_usage>10000000000</max_memory_usage>
2)max_memory_usage_for_user:在单个 ClickHouse 服务进程中,以用户为单位进行统计,单个用户在运行查询时限制使用的最大内存量,默认值为 0,即不做限制。
3)max_memory_usage_for_all_queries:在单个 ClickHouse 服务进程中,所有运行的查询累加在一起所限制使用的最大内存量,默认值为 0,即不做限制。
4)max_partitions_per_insert_block:在单次 INSERT 写入的时候,限制创建的最大分区个数,默认值为 100 个。如果超过这个阈值,将会出现异常。
Too many partitions for single INSERT block ······
5)max_rows_to_group_by:在执行 GROUP BY 聚合查询的时候,限制去重后的聚合 KEY 的最大个数,默认值为 0,不做限制。当超过阈值时,其处理方式由 group_by_overflow_mode 决定。
6)group_by_overflow_mode:当 max_rows_to_group_by 熔断规则触发时,group_by_overflow_mode 将会提供三种处理方式。
throw:抛出异常,此乃默认值
break:立即停止查询,并返回当前数据
any:仅根据当前已存在的聚合 KEY 继续完成聚合查询
7)max_bytes_before_external_group_by:在执行 GROUP BY 查询的时候,限制使用的最大内存量,默认值为 0,不做限制。当超过阈值时,聚合查询将会进一步借用本地磁盘。
4 数据备份
在之前的系列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数据副本的使用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有了数据副本,那么还需要数据备份吗?显然数据备份是需要的,因为数据副本并不能处理误删数据这类行为。ClickHouse自身提供了多种备份数据的方法,根据数据规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
4.1 导出文件备份
如果数据的体量较小,可以通过 dump 形式将数据导出为本地文件,语句如下:
clickhouse-client --query="SELECT * FROM table_name" > table_name.tsv
如果想将备份数据导入的话,可以这么做:
cat table_name.csv | clickhouse-client --query="INSERT INTO table_name FORMAT TSV"
上述这种 dump 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 SELECT 查询并筛选数据,然后按需备份。如果是备份整个表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复制它的整个目录文件。
4.2 通过快照表备份
快照表实质上就是普通的数据表,它通常按照业务规定的备份频率创建,例如按天或者按周创建。所以首先需要建立一张与原表结构相同的数据表,然后再使用 INSERT INTO SELECT句式,点对点地将数据从原表写人备份表。假设数据表 table_name 需要按日进行备份,现在为它创建当天的备份表:
CREATE TABLE table_name_bak AS table_name
有了备份表之后就可以点对点地备份数据了。
INSERT INTO table_name_bak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如果考虑到容灾问题,也可以将备份表放在不同的 ClickHouse 节点上,此时需要将 SQL 语句改成远程查询的形式:
INSERT INTO table_name_bak SELECT * FROM remote('xx.xx.xx.xx:9000', 'default', 'table_name', 'default')
4.3 按分区备份
基于数据分区的备份,ClickHouse 目前提供了 FREEZE 和 FETCH 两种方式,现在分别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5 服务监控
基于原生功能对 ClickHouse 进行监控,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系统表和查询日志,接下来分别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5.1 系统表
在众多的 SYSTEM 系统表中,主要由以下三张表支撑了对 ClickHouse 运行指标的查询,它们分别是 metrics、events 和 asynchronous_metrics。
5.1.1 metrics
metrics 表用于统计 ClickHouse 服务在运行时,当前正在执行的高层次的概要信息,包括正在执行的查询总次数、正在发生合并的操作总次数等。
select * from system.metrics limit 5;
metric |value|description |
---------------+-----+-----------------------------------------------+
Query | 0|Number of executing queries |
Merge | 0|Number of executing background merges |
PartMutation | 0|Number of mutations (ALTER DELETE/UPDATE) |
ReplicatedFetch| 0|Number of data parts being fetched from replica|
ReplicatedSend | 0|Number of data parts being sent to replicas |
5.1.2 events
events 表用于统计 ClickHouse 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已经执行过的高层次的累积概要信息,包括总的查询次数、总的 SELECT 查询次数等。
select event,value from system.events limit 5;
event |value|
---------------------+-----+
Query | 9|
SelectQuery | 8|
FailedQuery | 3|
FailedSelectQuery | 2|
QueryTimeMicroseconds|11061|
5.1.3 asynchronous_metrics
asynchronous_metrics 表用于统计 ClickHouse 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当前后台正在异步运行的高层次的概要信息,包括当前分配的内存、执行队列中的任务数量等。
select * from system.asynchronous_metrics limit 5;
metric |value |
--------------------------------+---------+
jemalloc.arenas.all.muzzy_purged|5077730.0|
BlockDiscardBytes_dm-0 | 0.0|
jemalloc.arenas.all.dirty_purged|5303889.0|
BlockDiscardBytes_sda | 0.0|
jemalloc.arenas.all.pdirty | 2253.0|
5.2 查询日志
查询日志目前主要有 6 种类型,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记录了 ClickHouse 的操作行为。所有查询日志在默认配置下都是关闭状态,需要在 config.xml 配置中进行更改,接下来分别介绍它们的开启方法。在配置被开启之后,ClickHouse 会为每种类型的查询日志自动生成相应的系统表以供查询。
5.2.1 query_log
query_log 是最常用的查询日志,它记录了 ClickHouse 服务中所有已经执行的查询记录,它的全局定义方式如下所示:
<query_log>
<database>system</database>
<table>query_log</table>
<partition_by>toYYYYMM(event_date)</partition_by>
<!-- 刷新周期 -->
<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7500</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
</query_log>
如果只希望具有某些角色用户才能开启 query_log,那么可以在 users.xml 的用户 profile 中增加一个标签:<log_queries>1</log_querie>。
query_log 开启后,即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表对记录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system.query_log
返回的日志信息十分完善,涵盖了查询语句、执行时间、返回的数据量和执行用户等。
5.2.2 query_thread_log
query_thread_log 记录了所有线程的执行查询的信息,它的全局定义方式如下所示:
<query_thread_log>
<database>system</database>
<table>query_thread_log</table>
<partition_by>toYYYYMM(event_date)</partition_by>
<!-- 刷新周期 -->
<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7500</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
</query_thread_log>
如果只希望具有某些角色用户才能开启 query_log,那么可以在 users.xml 的用户 profile 中增加一个标签:<log_query_thread>1</log_query_thread>。
log_query_thread 开启后,即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表对记录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system.log_query_thread
返回的日志信息十分完善,涵盖了线程名称、查询语句、执行时间、和内存使用量等。
5.2.3 part_log
part_log 记录了 MergeTree 系列表引擎的分区操作日志,其全局定义方式如下:
<part_log>
<database>system</database>
<table>part_log</table>
<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7500</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
</part_log>
part_log 开启后,即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表对记录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system.part_log
返回的日志信息十分完善,涵盖了操纵类型、表名称、分区信息和执行时间等。
5.2.4 text_log
text_log 日志记录了 ClickHouse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打印日志,包括 INFO、DEBUG 和 TRACE,它的全局定义方式如下:
<text_log>
<database>system</database>
<table>text_log</table>
<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7500</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
</text_log>
text_log 开启后,即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表对记录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system.text_log
返回的日志信息十分完善,涵盖了线程名称、日志对象、日志信息和执行时间等等。
5.2.5 metric_log
metric_log 日志用于将 system.metrics 和 system.events 中的数据汇聚到一起,它的全局定义方式如下所示:
<metric_log>
<database>system</database>
<table>metric_log</table>
<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7500</flush_interval_milliseconds>
<!-- 收集 metrics 和 event 的时间 -->
<collect_interval_milliseconds>1000</collect_interval_milliseconds>
</metric_log>
metric_log 开启后,即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表对记录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system.metric_log
以上就是几种查询日志,当然,除了这些自身的查询日志之外,ClickHouse 还能够与众多的第三方系统集成,比如 Prometheus。当然监控系统又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去调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