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4月12日在“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表示,上海将着力建设元宇宙智慧医院、前滩东体元宇宙、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等元宇宙超级场景。
吴金城说,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数字人的结合,在社交领域,智能虚拟数字人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语料,为用户提供更加有趣和互动性更强的个性化服务;教育培训领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指导;医疗领域可以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诊断服务,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如今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有16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上海等地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
对于上海来说,数字产业领先的另一面,是政策先行。
上海加速奔跑:全方位政策支
上海在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上,一直特别“给力”。
作为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率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
在元宇宙政策方面,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中国元宇宙产业政策汇总(2023年3月版)》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已有 18个省级单位及 24 个市级单位发布了约 114 项明确支持元宇宙产业的政策。其中,上海在政策上进行了全方位地密切支持,不仅政策出台时间早,而且数量最多,达到16项。
早在2021年底,上海就提出“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2022 年6 月,上海市通信局和科技委分别发布了两项支持政策,鼓励算力资源和元宇宙结合,更是对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申报范围内的元宇宙项目提出了不超过200万的资金支持。
2022年6月底,《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 年)》发布,这是全国第一次从省级层面印发的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10 月份,上海市还有关于高端制造业的专项政策,提出“研究持续扩大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规模,推动成立市场化的元宇宙、城市数字化转型基金” 。
在区域布局方面,虹口区和徐汇区率先提出元宇宙的战略计划,其中虹口区发布了《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打造北外滩元宇宙发展和应用示范区,构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上海靠什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在2021年全国GDP排名TOP50的城市中,上海在数字产业化方面颇具优势。
第一:2013—2021年,上海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数量的增速显著快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前者比后者高5.72个百分点。第二,上海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数量增长更为稳定,这也可为上海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提供稳定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上海放到50个大城市中进行对比,详细看看有哪些优势。
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数量:最多
计算机软硬件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的基础,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后劲。我们统计了50个大城市的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数量并进行了排名,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与成都。
从具体数字看,上海在2021年拥有计算机软硬件企业81.3万家,拥有国产计算机CPU生产及相关企业21家。上海代表性的计算机软硬件企业有芯原股份、安集科技、灿瑞科技、概伦电子等。
上海吸引了最多的计算机软硬件企业入驻,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政策支持软硬件企业。早在2012年,上海就印发了《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上海继续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将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
2022年1月,上海再次印发《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对于EDA、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重大项目,项目新增投资可放宽到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比例为项目新增投资的30%”。
并且,上海对于双软企业(“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创新之城”。上海不仅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时也有植根于城市血脉深处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2021年上海的创新热情较高,人均专利授权数量为32.2个。上海不缺创新决心,也不乏创新资源。
上海不断增强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力,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4311家增长到2021年的超2万家,9年间增长3.6倍;各类双创载体已超500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89家、众创空间170家、大学科技园15家;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71家,外资研发中心48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新兴数字技术企业数量:榜首
数字经济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抓手,一个城市的新兴数字技术企业数量,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数字经济发展的底气。
2021年50个大城市新兴数字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为上海、重庆、北京、天津和东莞。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拥有新兴数字技术企业3.7万家,在50个城市中占比约为38%。上海拥有如此众多的新兴数字技术企业,我们找到了几点原因:
第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早在2012年,上海便针对新兴产业印发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21年6月,上海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谋划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
2023年1月底,上海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方案再次提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实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第二:筑巢引凤。产业园区具有规模效应、人才溢出效应和知识聚集效应,对数字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围绕数字技术产业园区,可谓下足了功夫。在50个大城市中,上海的数字技术产业园区数量排名第一。具体而言,2021年上海拥有元宇宙、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AR/VR、网络安全等数字技术产业园区高达26个,比第二名杭州多2个。
信息产业“小巨人”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
信息产业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基础行业,是上海着力打造的六大高端产业集群之一。我们统计了50个大城市的专精特新信息产业“小巨人”企业数量(第一到四批,第五批已启动但尚未公布)并进行了排名,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与重庆。
从具体数据看,上海拥有信息产业“小巨人”企业507家,数量仅次于北京。其中代表性的信息产业“小巨人”企业有翱捷科技、富瀚微、南麟电子、凯赛生物等。这些企业扎堆上海,我们认为,主要有几点原因:
第一:重点布局电子信息领域。2021年12月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融合联动,增强从硬件到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产业全链聚合发展能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地”。
第二:人力资源充足。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上海信息产业城镇就业人员规模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30.73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50.69万人,4年间增长了约65%。2021年上海拥有培养数字人才的高校83家,专业55个。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显示,上海拥有全国约33%的人工智能人才、52%的5G人才和40%的集成电路人才,上海对应届毕业生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历年来一直呈现毕业生净流入状态。
第三:发展环境优越。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上海拥有完备的产业集群、技术基础、科技优势和要素资源,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中央对上海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为优秀,排名全国第二。2023年1月,上海空气质量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为90.3%,总体优于北京。
总体看,在上一轮区域竞争中,上海错失了BATJ这类平台企业。
但如今,上海正在瞄准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和关键企业,咬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放松,开足马力,奋力反击。加之独有的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区位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可期。对即将毕业的数字人才来说,上海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地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