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技的走向依旧是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各国在纷纷设立自己的科技战略目标外,还在潜心研究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趋势,试图通过科技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越发显现。那么就跟着我来盘一盘,新的一年中会有什么变化或进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前沿趋势?
四大主要技术领域
IT重塑,如计算、存储、架构和安全等底层设施;
智能世界,包括AI和机器人等构筑未来世界的数字元素;
数实交互,例如扩展现实(XR)、数字人和数字孪生等;
未来网络,包括5G和6G、Web3和物联网等未来网络形态。
从这四大技术领域中,我们可以窥见2023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这些趋势有望推动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
算力需求大涨带来的技术变革
近几十年来,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目前现有的微型芯片能够以超乎普通人想象的速度处理海量信息。不仅如此,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出现,处理器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高性能计算结合了经典计算系统和量子计算系统,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计算和解决复杂问题。
高性能计算可以带来有利于社会的科技突破,包括开发大型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New Bing 、文心一言等)、AI生成内容、自动驾驶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人工智能应用,这些应用都依赖于复杂的深度学习系统,需要以强大的处理能力作为支撑基础。
云原生安全
安全技术与云紧密结合,打造平台化、智能化的新型安全体系。
云原生安全是安全理念从边界防御向纵深防御、从外挂模式向内生安全的转变,实现云基础设施的原生安全,并基于云原生技术提升安全的服务能力。安全技术与云计算由相对松散走向紧密结合,经过“容器化部署”、“微服务化转型”走向“无服务器化”的技术路线,实现安全服务的原生化、精细化、平台化和智能化:
以安全左移为原则,构建产品研发、安全、运维一体化的产品安全体系,增进研发,安全和运维融合协同;
以统一的身份验证和配置管理为基础,实现精准授权和动态策略配置;
以纵深防御体系为架构,平台级的安全产品为依托,实现精准主动防御,化解传统安全产品碎片化的问题;
以安全运营为牵引,实现涵盖应用、云产品、网络等全链路的实时检测、精准响应、快速溯源和威胁狩猎。
Web3拉开序幕
由于加密货币和NFT市场的波动,近年来Web3的概念频繁被各种新闻提及,而人们对Web3应用的兴趣不减反增。
Web3是互联网向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演变的产物,已被用于在以太坊等平台上交易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但其在构建数字经济方面的广泛用途受制于隐私和扩展性问题。
多家公司在软件应用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在验证交易的同时还能保护基本隐私,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验证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显著增加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促进Web3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数字办公趋于普及
三年前的新冠疫情使居家远程办公更为普及。随着世界大部分地区恢复正常,远程协作仍将继续存在。据市场调研公司IDC估计,至2023年,全球2000家大型企业中,70%将采用远程或混合办公优先的工作模式。
企业必须拥有安全且功能完备的数字工作空间,让员工可以远程访问。这包括云平台、电子邮件、即时通讯、音视频以及其他商业应用。这有助于通过“多模态”方式推动数字办公协作的发展,促进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协作。
项目体验地址:http://www.jnpfsoft.com/?from=csdn
云服务平台能够为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深入应用提供标准和规范保障,为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效的信息化标准数据支撑,推动信息系统的深度集成、数据共享和深化应用。
大规模城市数字孪生
城市数字孪生在大规模趋势基础上,继续向立体化、无人化、全局化方向演进。
城市数字孪生自 2017 年首度被提出以来,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方法。近年来,城市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实现了从量到质的突破,具体体现在大规模方面,实现了大规模动态感知映射(更低建模成本)、大规模在线实时渲染(更短响应时间),以及大规模联合仿真推演(更高精确性)。
目前,大规模城数字孪生已在交通治理、灾害防控、双碳管理等应用场景取得较大进展。未来城市数字孪生将在大规模趋势的基础上,继续向立体化、无人化、全局化方向演进。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5G规模化商用进入快车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6G研究。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由工信部牵头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同时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稳中有进。6G或将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引擎,加快布局6G研究既是当下拉动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未来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及消费升级的重要基础。
展望 2023,多元技术的协同并进驱动计算与通信的融合、硬件和软件的融合,应用需求的爆发驱动 AI 技术与行业的融合,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态的融合,企业、个人与政府在安全技术与管理上的融合。科技进步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宏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