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引言
- 二.redis的特点
- 三.Redis的数据结构
- a.字符串
- b.hash
- c.list
- d.set
- e.zset(有序集合)
一.引言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的NoSQL数据库。
通常使用redis作为缓存中间件来降低数据库的压力,除此之外,redis还有很多使用场景,比如分布式锁、计数、队列等等。
二.redis的特点
- 读写速度快。每秒10w次左右。原因
- 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访问速度快
- 采用单线程的架构,避免上下文的切换和多线程带来的竞争,不存在加锁和释放锁的操作,减少了CPU的消耗
- 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 数据结构丰富。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
- 支持持久化。RDB和AOF两种持久化策略
- 支持高可用。可以使用主从复制,并且提供哨兵机制,保证服务器的高可用
- 客户端语言多。涵盖了所有主流编程语言
三.Redis的数据结构
常见的五种数据类型:string、list、set、zset、hash
redis的这些数据结构,在底层都是使用redisObject来进行表示的。redisObject有三个重要的属性,分别是type、encoding、ptr。
type代表保存的value的类型。通常有以下五种:
- 字符串REDIS_STRING
- 列表 REDIS_LIST
- 集合 REDIS_SET
- 有序集合 REDIS_ZSET
- 字典 REDIS_HASH
encoding表示保存的value的编码,通常有以下几种:
- 字符串:REDIS_ENCODING_RAW
- 整数:REDIS_ENCODING_INT
- 哈希表:REDIS_ENCODING_HT
- zipmap:REDIS_ENCODING_ZIPMAP
- 双端链表:REDIS_ENCODING_LINKEDLIST
- 压缩列表:REDIS_ENCODING_ZIPLIST
- 整数集合:REDIS_ENCODING_INTSET
- 跳跃表:REDIS_ENCODING_SKIPLIST
ptr是一个指针,指向实际保存的value的数据结构
数据类型和编码方式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数据类型和编码方式是可以确定底层采用什么数据结构的。
a.字符串
字符串对象的encoding有三种,分别是:int、raw、embstr
常用命令有:set、get、decr、incr、mget
底层不是使用c语言的字符串动态类型,而是自己开发了一种数据类型SDS(Simple Dynamic String:动态字符串)进行存储:
struct sdshdr{
int len;/*字符串长度*/
int free;/*未使用的字节长度*/
char buf[];/*保存字符串的字节数组*/
}
SDS与C语言的字符串有什么区别?
- C语言获取字符串长度是从头到尾遍历,时间复杂度是O(n),而SDS有len属性记录字符串长度,时间复杂度尾O(1)
- 避免缓冲区溢出。SDS在需要修改时,会先检查空间是否满足大小,如果不满足,则先拓展至所需大小再进行修改操作。
- 空间预分配。当SDS需要进行扩展时,redis会为SDS分配好内存,并且根据特定的算法分配多余的free空间,避免连续执行字符串带来的内存分配的消耗
- 惰性释放。如果需要缩短字符串,不会立即回收多余的内存空间,而是用free近路剩余的空间,以便下次扩展时使用,避免了再次分配内存的操作
- 二进制安全。c语言存储字符串是采用N+1的字符串数据,末尾使用‘\0’标识字符串的结束,如过我们存储的字符串中出现‘\0’,那么就会出现识别出错,而SDS因为记录了字符串的长度len,则没有这个问题。
redis规定了字符串的长度不得超过512M
b.hash
哈希对象的编码方式有两种:ziplist和hashtable
当哈希对象保存的键值对数量小于512,并且所有键值对的长度都小于64自己饿时,使用ziplist存储;否则使用hashtable存储。
redis中的hashtable跟java中的hashMap类似,都是通过数组+链表的实现方式解决部分的哈希冲突。
typedf struct dict{
dictType *type;//类型特定函数,包括一些自定义函数,这些函数使得key和value能够存储
void *private;//私有数据
dictht ht[2];//两张hash表
int rehashidx;//rehash索引,字典没有进行rehash时,此值为-1
unsigned long iterators; //正在迭代的迭代器数量
}dict;
typedef struct dictht{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总是等于 size-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dictht;
typedf struct dictEntry{
void *key;//键
union{
void val;
unit64_t u64;
int64_t s64;
double d;
}v;//值
struct dictEntry *next;//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dictEntry;
扩容和收缩的过程:
- 如果执行扩展操作,会基于哈希表创建一个大小等于ht[0].used*2n的哈希表(每次都是根据原哈希表已使用的空间扩大一倍创建另一个哈希表)。相反如果执行的是收缩操作,每次收缩是根据已使用精简缩小一倍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
- 重新利用hash算法,计算索引值,然后将键值对放到新的哈希表位置上。
- 所有键值对都迁徙完毕后,释放原哈希表的内存空间。
在redis执行扩容和收缩的规则是:
- 服务器目前没有执行bgsave或bgrewrite命令,并且负载因子大于等于1
- 服务器目前没有执行bgsave或bgrewrite命令,并且负载因子大于等于5
负载因子=哈希表已保存节点数量/哈希表大小
渐进式rehash
扩容和收缩不是一次性集中式完成,而是通过多次逐渐地完成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呢?在键值对数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键值对要一次性进行rehash,势必会导致redis性能严重下降,自然而然地redis开发者就想到采用渐进式rehash,过程如下:
- 使用rehashindex字段保存迁移的进度,从0开始
- 在迁移过程中ht[0]和ht[1]同时保存数据,ht[0]指向旧哈希表,ht[1]指向新hash表,每次对字典进行添加、删除、查找或更新操作是,程序除了执行指定的操作外,还会顺带将ht[0]的元素迁移到ht[1]中
- 迁移完成后,rehashindex设置为-1
- rehash完成后,ht[0]指向的旧表会被释放,之后会将新表的持有权交给ht[0],再重置ht[1]指向NULL
渐进式rehash的优缺点
优点:
- rehash操作分散到每一个字典操作和定时函数上,避免了一次性集中式rehash带来的服务器压力
缺点:
- rehash期间需要使用两个hash表,内存占用稍大
常用命令
hget、hset、hgetall
c.list
列表对象的编码有两种,分别是:ziplist、linkedlist。当列表的长度小于512,并且所有元素的长度都小于64字节时,使用ziplist存储;否则使用linkedlist存储
redis中的linkedlist类似于java的linked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比较快,时间复杂度是O(1)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struct listNode *prev;
struct listNode *next;
void *value;
} listNode;
typedef struct listIter {
listNode *next;
int direction;
} listIter;
typedef struct list {
listNode *head;
listNode *tail;
void *(*dup)(void *ptr);
void (*free)(void *ptr);
int (*match)(void *ptr, void *key);
unsigned long len;
} list;
常用命令:
lpush、rpush、lpop、rpop、lrange
d.set
特点:无序、不重复,跟java的hashset类似。它的编码有两种,分别是intset和hashtable。如果value可以转换成整数值,并且长度不超过512的话就使用intset存储,否则采用hashtable
typedef struct intset{
uint32_t encoding;//编码方式
uint32_t length;//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int8_t contents[];//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set;
encoding的值有三种,分别是INTSET_ENC_INT16、INTSET_ENC_INT32、INTSET_ENC_INT64,代表着整数的取值范围。redis会根据添加进来的元素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类型进行存储。尽可能地节省内存空间。
INTSET_ENC_INT16–>INTSET_ENC_INT32–>INTSET_ENC_INT64的升级过程:
- 根据新元素的类型扩展数组contents的空间
- 从尾部将数据插入
- 根据新编码格式重置之前的值,因为这是的contents存在着两种编码的值。从插入的数据的位置,也就是尾部,从后到前将之前的数据按照新的编码格式进行移动和设置。从后往前是为了防止数据被覆盖
优点:节省内存;缺点:升级会消耗系统资源。而且升级是不可逆的,一旦升级,编码就会一直保存升级后的状态
set常见的命令有:
sadd、spop、smembers、sunion
redis为set类型提供了求交集、并集、差集的操作,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比如共同关注、共同爱好、共同好友等功能
e.zset(有序集合)
zset和set一样是不可重复的,区别在于多了score值,用来代表排序的权重。也就是当你需要一个有序的,不可重复的集合列表时,就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数据类型。
zset的编码方式有两种,分别是:ziplist、skiplist。当zset的长度小于128,并且所有元素的长度都小于64字节时,使用ziplist存储,否则使用skiplist存储。
跳远表的数据结构设计如上,设计的好处是什么呢?
查询的时候可以减少时间复杂度,如果是链表,我们要插入并且保持有序的话,那就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遍历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插入,如果这样性能肯定是不理想的。
而使用跳表可以像二分查找一样定位到插入的点,查找过程:
- L4,查询87,查询一次
- L3,查询到在24、87之间,需要查询2次
- L2,查询到48,查询1次
- L1,查询到37、48,查询两次,确定插入点在37、4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