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校园平台是以学校现有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目的,建立在学校数据中心平台之上,涵盖了学校的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家校共育、教务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设计要有利于学校现有系统的整合和以后系统的扩展,在软硬件的建设上都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1.2.1设计原则
我们的方案整体上遵循以下的原则进行规划。
ü 以平台为框架,无缝集成学校已建和今后新建的业务应用系统。
在符合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体系指导下,建设本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标准,以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框架,无缝集成学校已建和新建的业务应用系统,促进数据利用的最大化。把数据交换集成、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业务数据整合、信息资源展示等都融合起来,以标准、数据、应用、用户作为重点要素为主线进行规划和建设。
ü 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持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保障学校现有投资(业务系统、服务器设备等)下,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与规范,对今后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整合打下建设的基础。
ü 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的大学数字化校园。
ü 扩展性原则
系统架构设计合理,考虑对于未来的发展,设计充分考虑今后扩展的要求。包括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系统的扩容能力等,在满足现有系统互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系统增长的需要。
ü 系统安全性原则
在系统软设计与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管理安全等。
1.2.2设计思路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提供满足跨部门的业务管理、面向全校用户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管理化+服务化”的思路帮助学校实现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转向前端以服务为核心。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学校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1.2.3总体架构
1、基础设施层:硬件支撑和网络支撑,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等。
2、应用支持平台:信息整合平台件(共享数据中心、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与应用整合开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空中智慧校园平台、快速构建平台、应用集成框架、企业服务总线),基础服务器平台将提供标准开放的访问与调用接口API;
3、业务应用:应用层包括应用于学校各方面的应用管理与服务。其他:在基于基础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物联网、E校园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以上的应用既可以一体化部署,也可以单独部署提供管理与服务。
4、综合服务展示:实现WEB平台、手机老师家长客户端等方式的数字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为数字化校园的所有用户提供高效、便捷、互动的信息服务;
5、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通过上述架构的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向学生、教师、行政人员、领导、校友、家长、校盟、公众等校内外用户提供与其身份和权限相适应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以业务流程为纽带,通过信息的有序流动,提高学校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改善学校各类管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根据整体规划,一期建设要做好软硬件基础构架的建设,包括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硬件设施等。
1.2.4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各个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为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根据上述信息标准的要求,本公司将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学校的实际要求,制定出《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该数据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标准制定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制定完成后的学校信息标准有以下内容,如图所示:
图:学校管理信息标准
1.2.5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1.2.5.1平台概述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即是统一的数据资源与交换应用服务平台系统,是对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还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建设,以《学校1信息化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明确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的接口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谁产生、谁维护”;建立可以提供为整个学校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学校的将来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保证新的系统建立在数据中心平台上时,不会产生新的分散数据。
图:共享数据中心架构图
1.2.5.2平台目标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Ø 建立全校性的共享数据中心;
Ø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Ø 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Ø 保证“谁产生、谁维护”,所有的数据都只有唯一的维护者;
Ø 保证可以提供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
Ø 保证可以为整个学校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Ø 为学校的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1.2.5.3平台功能
Ø 主题数据库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采用作为国家标准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12年版为中心数据库设计依据,并在对学校各业务系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增减,并形成最终的该校的事实信息标准。
Ø 共享数据中心管理与监控
共享数据中心库管理与监控系统基于严密的安全规范下,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数据中心监管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特性有:
⑴ 主题(数据子集)管理:可以灵活地随时修改、增加和删除子集,以方便地将数据库表分配到其中的某个子集中。
⑵ 表管理:可以轻松地完成数据库表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也可以方便地添加和删除外键。
⑶ 表数据管理:包括查询、导出、新增、删除、修改数据等
⑷ 权限管理:用户访问数据中心,对数据中心库表的权限管理。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提供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可以灵活地定义角色、用户和相应的权限,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只有相关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进行对应的管理操作。
⑸ 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手动和自动备份及备份还原;数据库备份点查询。
⑹ 数据库恢复与初始化:数据库初始化,在部署系统或需要深度还原的时候使用;数据库可选还原。
⑺ 数据库监控: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公共数据中心库表使用情况、资源占用情况等。
⑻ 日志:通过对日志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日志管理了解到成员对数据库操作情况,知道用户在各时间的活动。统计整个年度的操作分布,对管理本软件有很大帮助。
1.2.6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
1.2.6.1平台概述
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即清理脏数据,完成对数据的整理,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各业务系统通过清洗与整合系统与共享数6据中心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某一业务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图: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DCI)
1.2.6.2平台目标
通过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将达到以下目标:
1.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统一性以及正确性;
2.从纷杂的大数据中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
3.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快捷方便;
1.2.6.3平台功能
共享数据中心库的数据来源目前来说主要是由国标即基础代码表的数据和从已有的应用系统中集成过来,这个过程就是数据DCI过程。已有的应用系统的数据是不符合数据规范的,DCI过程就是实现从不规范的数据源内通过整合转化成规范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DCI是数据集成并保证“一数一源”重要手段。通过DCI,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数据源到中心数据库的DCI过程。
1. 支持主流的各种数据库,包括Oracle系列、SQL Server系列、DB2、MySQL等,同时支持Excel文件数据访问;
2. 方便的图形化流程操作,几乎不需要编写复杂的SQL。通过拖动和连线的方式就可以定义DCI任务,不需要复杂的编程和配置;
3. 强大的任务定义能力。我们可以为每一个DCI任务定义不同的任务类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自由地设定任务的运行时间和周期;
4. 准确的数据变化感知。无论源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包括插入新数据、更新旧数据、删除数据等,都可以被- DCI所感知并在目标库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实现准确的数据同步;
5. 灵活的数据映射。对于简单的值映射,可以直接通过简单设置即可,如想将性别字段值0和1映射成目标值A和B,可进行简便操作;
6. 对于复杂的数据编程,- DCI提供了JavaScript语言,可以实现更为强大的编程逻辑和功能;
7. 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能力。- DCI提供了对数据库更为复杂的操作,包括去除重复的记录、自动流水号生成、记录的连接、记录的过滤等,这些所有的操作均可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而不需要编写复杂的SQL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