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12000)
一、引言
人的独特性在于实践活动,以及由实践活动带来的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与发展。人类的实践史体现了人的全部本质。但是,人类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哲学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是近代以来的事。毋宁说,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之所在。而这种哲学革命得以实现的理论来源,就是黑格尔的实践观。所以,研究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二、目的性是实践活动的特性
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全部本质,而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黑格尔认为,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其具有目的性。由于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而人的全部本质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的自由就在于人的“理性”。实践活动之所以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缘由人的实践活动拥有理性的力量。而人的理性的力量就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体现,“主体方面所能掌握的最高的内容可以称为‘自由’。心灵是自由的最高规定”。“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种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
自由作为实践的核心问题,在康德那里才明确地提出和讨论。在康德那里,自由作为意志的原则,表明了“纯粹理性就有实践的力量”。也就是说,自由是作为意志的本质而存在的,而人又是拥有意志的动物,所以,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当然,这种自由主要体现为由意志支配的实践活动,尽管康德的实践活动指的仅仅是主观的道德实践。这种纯粹理性蕴藏着理性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在康德思想体系中的“自由”是一种超脱一切具体内容的纯形式,而“实践”也主要指的是人类内心的道德修养。所以,“自由”对康德而言只能是一种道德公设,只能在遥远的彼岸世界。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反抗一切内容的纯形式并不是“自由”,而毋宁说是“任性”。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一直的本质规定这没有问题,就像是质量(重量)是物理物理的本质规定一样。但是,当我们在意志的支配下进行思考的时候,意志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想、成为了一种理性,就已经从纯粹无规定性的东西成为了在自我中的要素,成为了自我和意志的规定性要素。“任性”是违反理性的,其“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事实上,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正是因为有了理性才有了处于自由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自由本身统一了认识与实践。
所以,黑格尔所理解的真正的“自由”,就是既要把有自身而来的主观片面性排除在外,又要将客体自身的疏远性而来的片面性排除在外,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黑格尔在这里实际上是承认了不仅客体对主题存在着“必然王国”,当然,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思考自身时,主体自身也陷入了“必然王国”。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也像其他物种一样受自然界的支配。但人正是在对“必然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改造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人自己的全部本质。简言之,自由就是不断地通过人经过理性认识支配的实践活动而体现出来的。,而理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目的性,所以自由的本质、实践活动的特性,就是目的性。
三、中介是实践活动的表现
黑格尔的一大历史功绩就是把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揭示出来了,但是目的的实现没有中介是不行的。人类在从事目的性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创造和使用工具,这也是人类实践的特征,也是实践活动的表现。也就是说,具体的实践活动所运用的手段构成了目的性活动的具体环节,也表现为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同时,黑格尔还指出,就手段有客观前提而言,手段也是客体,但不是自然界未加工的原始客体,而是“被建立为由概念所规定的东西”。手段既是目的性活动的有机环节,又是由概念所规定的客体。所以中介就兼有主客体两重性,就使得手段成为联结主体与客体并使之统一的中介。主体是有理性的,因此主体总是有目的性的。但是,在手段没有被建立时,主体的目的性就只能是一种主观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客体只是一个外在于主体的“外部世界”。他说,“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相结合,并且在客观性中与自身相结合。手段是推论的中项。”所以,手段在静态中只具有达到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可能性,还不具有其现实性。
黑格尔还指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过程是无限的,而且在其无限统一的过程中必须有中介的无限进展。为了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就必须借助于中介,“在这种客观性与主观目的之间插入他们关系的一个手段。”但是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这个手段同样又是一个已经被目的所规定的客体”。根据“中介的无限进展”,黑格尔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除了主体以外,一切课题都在本质上可以成为手段。他写道,“一切客体都同样是目的的手段,一个外在的目的是在它们中间实现的”。这就表明作为主体的人,其目的就是人本身,就是人的自由和真正解放的实现过程。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作为主体的人不能被当作手段,也不应该用来当做手段。对于人的最终目的来说,一切外在有限的目的的实现都是手段。
按重要性来讲,手段虽然比不上目的,而且手段从属于目的,但如前所述,手段仍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无论是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还是实现人类有限的具体目的,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都要靠创造和使用手段的实践活动。人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才能活得自由,才能实现自身解放。
四、实践活动蕴含并高于理论
在实践观上黑格尔对康德的思想进行扬弃,他指出,在理论认识方面,由于康德割裂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使得“全部知识老是停留在主观性之内,在主观性之外便是外在的物自体”,以至于理性认识与实践活动之间分裂。在实践的层面上,由于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理性认识的“自我意识”也被当成了物自体,实践活动完全成为了一种凭感觉的盲动。所以,康德在实践领域所追求的“自由”和道德自律其实都是意志自我决定自己的同一律,其本质是“A=A”,并没有实质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吧具体真理和真正自由都推到了“彼岸世界”。
康德为了在实践方面表现他的自由和道德律的神圣性而作出了三条道德公设,即意志自由、灵魂不死和上帝存在。对于康德在实践方面的三条道德公设,黑格尔认为这是康德满足于主观臆想的软弱性。他认为康德所谓的“物自体”是认识与实践不能回避的,康的逃避具体的客体其结果只能是将其设定为不可知。以至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理论与实践的分裂成为互为表里的因果的两个方面。在黑格尔看来,真理和自由的获得都依赖与把握这种统一性。他说,“理论的东西本质上包含于实践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理智就不可能具有意志。反之,意志在本身中包含着理论的东西”。同时,黑格尔还指出实践高于理论,而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就在于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黑格尔首先强调,实践活动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或者处在自由中而又不断地实现其自身的活动。所以实践活动必然地包括认识和把握主体与合体的要素。否则主体对于客体及其自身“必然王国”将一无所知,也谈不上目的性,更无所谓建立与目的相适应的手段,也就没有了为实现自由和人类解放的实践活动。正是为了使得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成为真正的自由活动和实现自由的活动,所以黑格尔才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只是训练和理性训练。康德与黑格尔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的不同,对后是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康德出发,把理性排除在力图实现自由的实践活动之外。这构成了尼采和叔本华以来、以及存在主义所奉行的反理性主义。这不仅是对黑格尔的倒退,而且是康德哲学的倒退。
黑格尔提出的“人类实践本质上包含理论的东西”的这一论断,是从理论上对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发展史所做出的正确概括。试试昂,人类社会就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而且实践活动就包含了理论的要素,尽管这种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诉诸于文字语言。但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地位和总用不是被削弱了,反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正确的理论,实践活动就没有正确合理的目的性,实践活动也不能称其为实践活动。所以,妄图把理论要素从实践活动中排除并不是明智之举,其不过是一种使人倒退回动物时期的蒙昧主义。
五、总结
黑格尔的实践观基本上涉及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而且在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中介方面有独特的思想。当然,就实践哲学而言,黑格尔的贡献远不止本文所言,如他并不是给人的实践活动设定僵死的教条,而是力图把揭示“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高尚的东西”。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头足倒立的,他把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归结为绝对理念的辩证运动。
大众文艺2019年21期
-
大众文艺的其它文章
- 雷小红原创歌词
- 一枚银杏叶的情事(外二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自发性保护的重要性
- 谈我国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 打造文化馆(站)特色亮点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
-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与文化馆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