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池技术
操作系统在运行进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内存碎片,降低了内存的使用率。内存池技术就是为了解决/减少内存碎片的一种方法,内部底层的具体实现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使用不要的方式,以下是一种好理解的方式,供大家一起学习。
内存碎片
产生的原因&过程
内存碎片分为内部内存碎片和外部内存碎片。我们一般说的内存碎片指的是外部内存碎片。外部内存碎片指的是操作系统连续malloc出来的内存中间有free部分,而这些free出来的部分暂时无法重新被使用。
Linux下运行一个进程的内存分配的过程
进程运行时,操作系统先将代码和全局数据、静态数据加载到代码段和数据段中;然后开始读取代码一步步执行,遇到局部变量操作系统会在栈中开辟对应的内存空间,遇到malloc申请的内存会在堆中开辟相应大小的空间。
解决方法——内存池技术
链表化
将堆的内存空间分成多段大小相同的内存块,存放在链表结构中:
struct MemNode{
void *m_ptr;
bool flag;
MemNode *next;
}
//内存分配的时候
MemNode node= new MemNode;
node.m_ptr = malloc(1024);
node.flag = true; // 表示该结点被占用
add_node(head, node);
//内存释放的时候
node = search(head, ptr); // 找到释放的node,将标志位置成false
node.flag = false; // 标志位为false的空间可以被使用
1、实现原理:将malloc出来的Node放在链表中,并将标志位置成true,释放的时候只需要将标志位置成false。下次再有malloc的时候,会遍历链表找到第一块内存大于需要分配的内存块且标志位为false的node直接使用。
2、解决的问题:
(1)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操作系统反复malloc/free开辟释放空间;
(2)避免了内存碎片的产生;
3、缺点:
(1)内存没有高效利用;
(2)每次查找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
2^n分配法 + 红黑树
struct MemNode{
void *m_ptr;
bool flag;
rbTree_node<MemNode> treeNode;
MemNode *next;
}
struct HeadTable{
MemNode *list;
int size;
}
struct MemTable{
HeadTable[6];
rbTree<MemNode> tree;
}
1、实现原理:将malloc出来的Node放在链表中,并将标志位置成true,释放的时候只需要将标志位置成false。下次再有malloc的时候,会遍历链表找到第一块内存大于需要分配的内存块且标志位为false的node直接使用。
2、解决的问题:
(1)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存利用率;
(2)红黑树的查找效率为O(logn);也可以使用hash、b树、b+树、skip-table
3、缺点:
(1)极端场景:分配的内存集中在某一个范围,假设一直分配512的大小,那么小的内存都将没有利用到。所有这种场景许哟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n的分配和制定。
大内存块向小内存块分离&小内存块向大内存块整合的问题
1、大内存块向小内存块分离
这种场景可以将大内存进行折半分解,比较容易;
2、小内存块向大内存块整合
这种场景不好整合,因为内存的地址可能不连续。所以需要尽量去避免,根据具体的内存使用场景及生命周期采用合理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