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亩烟台深耕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山东盐碱地水稻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包刚先 李敏 摄影报道)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汗滴从后背洒落下来,内心溢满对丰收的期冀。
在希望的田野上,麦黄梅熟,这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灌水、平整、拔秧、插秧……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数据,不同于北方乡村的劳作场景,这些年来,位于海阳南部的龙山街道一直深耕水稻。上千亩的稻田,以西沽头村的种植面积最大,总计1100亩。
换上村民给的水鞋,记者深一脚浅一脚,第一次踏进稻田。“今年村里有6台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一亩地插秧仅需300元,之前雇佣人工插秧一亩地需要330元,机械化快捷费用还低。”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说起这片由盐碱地改良后千亩稻田,西沽头村党支部书记由君涛有一种格外深的感情流露出来。
今年上半年,海阳市天气持续干旱,半年未有大的降雨,导致龙山街道西沽头村稻田水源依赖地——纪疃河(西沽头村临近河段)蓄水不足,村里打的机井也严重缺水,1100多亩水稻能否按时插秧面临重大考验。
“今年最佳插秧时机在6月1日至5日,错过这一黄金时段,全村水稻将欠收或绝收,损失或超400万元。”西沽头村党支部书记由君涛说,5月中下旬,村两委向龙山街道反映了该困难,并寻求帮助。西沽头村所处的位置位于纪疃河下游,如果能让上游水源地———里店水库帮忙开闸放水的话,可以解决村民插秧用水难题。了解到该情况后,龙山街道第一时间与海阳市委市政府及二十里店镇政府对接协调里店水库开闸放水补充到下游河道。
“村里和上级政府部门帮忙协调抽水,才能在节骨眼上插秧,如果这阶段插不上,今年水稻长势就会错过最佳时机,也会减产。“正在拔秧苗的由淑芹告诉记者,他们家今年种了大约9亩地的水稻,一部分采用机械化插秧,一部分采用人工插秧,因为地势低洼的稻田水深不能使用机械化插秧。与海产养殖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村民,如今躬身与稻田相伴。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昔日的盐碱地能种出水稻?
史料记载,西沽头村是胶东著名的水稻种植村,该村有着6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此前,稻田处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近年来,考虑到水稻种植户经营模式比较粗犷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在龙山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水稻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后,可享受水稻种植一条龙服务,由村里统一管理加工销售,种植户收益有了显著提升。如今, “沽头大米” 凭借口感香糯,香气悠长,回味有余香等特点早已飘香全国。 西沽头村作为“沽头大米”主要生产村,注册了‘金沽糯’商标,下一步,将打造西沽头大米名牌,为老百姓创造更多收益。
沽头大米”在烟台海阳很出名
胶东半岛以面食为主,产稻不多,相传最早是在明代由福山人郭宗皋将水稻种植技术引进,此后种植规模虽然不大,但一直也延续了下来,现在部分县市仍有种植,根据条件的不同,有水则种水稻,否则就种旱稻。因为气候影响,胶东产区的稻米生长周期比较长,通常也是春种秋收。眼下的这个时候,一些有名的稻米种植村也即将迎来收获了。
烟台海阳位于胶东半岛南部,算是半岛的低纬度地区,当地的水稻种植规模就相对比较多。根据海阳县志记载,当地稻田的规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达到一个高峰,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占全县粮田面积接近1%。后来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致维持在了一千多亩的规模。在海阳境内,“沽头大米”相当出名,其指的就是龙山街道大沽头村、西沽头村一带出产的稻米。
看到“大沽头”这个名字,有的朋友或许会联想到胶东半岛有名的大沽河。虽然名字相似,但海阳的大沽头村,与大沽河并无关系。根据村志记载,明末,由姓人从莱阳迁至此处建村,因祖先曾在戚继光部下专任司鼓督进之职,戚继光赐其“掌鼓良佐”头衔,后人遂命村名为鼓头。后因村坐落在东大河的大沽湾西头,故改为大沽头村。西沽头村与大沽头村相连,两个村庄都是由姓居多,统称“沽头”。
两村东面有河流经过,距离入海口也不算太远,过去有些地块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盐碱地。后来村民就将水洼改造,种上水稻,逐渐成名。不过,种植的时候也是根据水利条件进行调整,水源充裕的时候就种水稻,如果气候较干,就种植旱稻,然后定期浇水。可以看出,当地的稻田面积还是不小的。有的稻子,就种在大棚之间,不知是地块充分利用,还是为了提升温度。
烟台水稻种植历史提前一千年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数据显示:山东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烟台市博物馆联合对烟台开发区大仲家遗址出土的陶片及石器进行考古学研究。本阶段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该课题研究中方负责人为山东大学栾丰实教授、烟台市博物馆王富强研究员,日方负责人为九州大学宫本一夫教授,双方参研人员各6人。本次三方考古学研究主要分三部分:陶器制作工艺和印痕分析、石器淀粉粒和微痕分析、陶片上植物印痕分析及提取。
对陶片进行细微观察,了解许多大仲家遗址的陶器制作工艺,如鼎足及把手如何与器身相连接;对陶片表面进行印痕分析,尤其是对陶片表面的刮抹痕迹进行重点分析,区分出贝壳、木片、竹片等工具形成的不同刮抹痕迹。
对石磨盘及石磨棒上残留的淀粉粒进行提取,进而了解大仲家遗址古人植物性食物的种类;对石斧、石锛等石器用高倍显微镜进行微痕分析,了解石器制作工艺及使用痕迹。在大汶口文化陶片中检测到植物种子157粒。
其中包括水稻、粟、黍等农作物种子;在龙山文化陶片中检测到植物种子包括黍、野生粟等植物种子。另外对带有印痕的陶片及部分石器进行测绘。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大汶口文化陶片中发现的水稻,将烟台地区水稻种植历史从龙山文化时期上溯至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提前了1000年左右,为“中日稻米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1100亩烟台深耕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山东盐碱地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