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风摄影,你想到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大红灯笼高高挂,反正离不开传承了千八百年的古建筑。仿佛没有了这些历史古董的元素就没有中国味道似的。
其实中国风,其内核应该是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古代的画作追求的是意境美。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传统的建筑等元素,都可以体现中国风的审美。
在这方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国风摄影大师,用照相机作画的郎静山大师
1892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摄影家之一。也是中华民国名气最大的摄影师。
小时候的郎静山就极喜欢画画,特别是传统的水墨书画,是他的最爱。12岁那年郎静山在上海南洋中学求学,遇到了图画老师李靖兰。也就是从这开始,郎静山接触到了摄影原理、冲洗与晒印技术。
自此,摄影成了郎静山最喜爱的事情,他喜欢研究摄影,没事就找一些场景尝试构图。对于有着较高国画基础的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反而给他提供了不同寻常的视角。
《晓风残月》 1945年
郎静山认为,诗情画意意境深远的国画,不仅可以用水墨、笔砚创作,用西方的摄影技术应该也可以。
所以从这开始他就有了东西结合的灵感。他主张用西方的摄影工具,吸收西方科学技术,但在画面创作上要多表现国画的精神内涵。咋一听,好像就是艺术界的“中体西用”版本。
但郎静山可不是李鸿章,艺术也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有明显的落后,但在艺术审美上则一直有着鲜明的特色,发展没有中断过。
《一片春帆着远天》 1936年
国画艺术在创造力,精神内涵的表现力,意境悠远唯美感,都是令人惊叹。与西方油画艺术有显著的不同。
因此深爱国画艺术的郎静山一直在探索着自己心中的理念,后来他发现了瑞典摄影师雷兰德于1857年采用合成的方式进行摄影创作的照片。这给了他极大的灵感。
郎静山熟知国画各种创作技法,他突然想到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创造的论六法当中的“经营位置”和“传模移写”二法。
于是他把这两种技法与摄影实践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最终创造了著名的“集锦摄影”方式。集锦摄影讲究的是气韵生动,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
1934年创作的《春树奇峰》,这张照片当年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获奖。这是先生第一次用这种创作技法和理念获奖。1941年“集锦摄影”技法正式公布。郎静山一跃成为国内响当当的摄影大师。
下面再来欣赏一组郎先生的佳作。
《烟波摇艇》 1951年
《临流独坐》1933年
《迎客松》 1933年
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出郎先生的集锦摄影,仿佛就像水墨画一般,像是画出来的,但又觉得无比真实,不像是简单的画笔勾勒,颇有西方写实的风格。
这种东西的结合的方式是摄影,只不过郎先生移花接木,运用了传统国画的思维内涵。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幅,摄像机拍出来的充满意境美的中国风摄影。
除了照片本身,我们看到每张照片的主题也都颇具中国风格。都是选自中国古诗词。古人作画往往离不开诗词,要不怎么有“诗情画意”这一说呢。
诗与画历来是统一的,现在郎先生又把浙二者与摄影结合起来,并取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功,既有个人艺术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郎静山也被称为中国摄影大师。
下面就来尽情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吧。
《山亭自有悠贞趣》 1950年
《烟树晴岚》 1978年
《湖滨秋色》 1939年
《寒林》
《松荫高士》 1953年
画中的大胡子是张大千,郎静山喜欢他的大胡子,所以很喜欢找他当模特。
《斜风细雨不须归》 1960年
《华亭入翠微》 1986年
《中国式大学》 1972年
《华溪盐井》 1938年
《野渡无人舟自横》 1988年
《晓汲清江》 1934年
《花好月圆》 1950年
《高山竹》 1935年
《香生九畹》 1930年
《啼鸟》 1957年
《鹿苑长春》 1970年
《寒鸦》 1930年
《英雄独立》 约1970年
《春天》 1957年
《积实种花》
《枝头小鸟》 1994年
.
《松鹤长春》
《枝间弄好音》 1953年
《愿作鸳鸯不羡仙》
《蟪蛄爱草绿》
《森林之路》 1956年
《狂野之最》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