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维概述:从网管到智能运维的进化之路
1. 运维岗位的定义
IT运维管理是保障企业IT系统及网络可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确保业务连续性的核心工作。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电信网络、软硬件环境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综合管理。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IT系统架构日益复杂,软件更新频繁,IT运维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在大型数据中心尤为凸显,任何系统故障都可能导致业务瘫痪和巨额损失。
2. 关键技术与概念
- 云计算:云服务器作为IaaS级别的云计算服务,由云服务厂商提供,具备性能卓越、稳定可靠、弹性扩展的特点。企业无需采购IT硬件,可像使用水电一样便捷高效地使用服务器,实现计算资源的即开即用和弹性伸缩。
- DevOps:DevOps融合开发与运营,通过促进团队协作与沟通,提高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交付响应速度。运营团队深度参与开发过程,共同监控业务进展,以提升业务价值为目标打通需求到结果的全流程。
- AIOps:2016年Gartner提出的智能运维,是ITOM的升级。AIOps结合大数据、机器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海量信息处理实现故障的发现、预测和解决,推动IT运维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
- 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的方法,通过在应用开发阶段引入自动化,解决集成新代码时的问题,实现频繁向客户交付应用。
- Docker:开源应用容器引擎,包含客户端、守护进程、镜像、容器。开发者可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成可移植镜像,便于发布和部署,就像将货物规整放入集装箱。
3. 运维的诞生与发展
运维起源于九十年代初期的“网管”岗位。当时互联网欠发达,网吧兴起,人们对电脑和网络设备维护需求增加,网管负责设备检查维修、网络故障排查和用户技术支持。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和技术发展,运维涵盖云计算、大数据运维等多个领域,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运维行业背景
从行业看,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对专职运维工程师和架构师需求迫切,优秀运维人才稀缺且经验越丰富越有价值;从个人角度,运维技术含量和要求不断提高,运维工程师成为公司应用和架构的“最熟悉的人”,工作经验成为核心竞争力,且有机会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成为专家;从市场需求和薪资来看,国内外对运维人才需求迫切,薪资水平与研发、测试等技术部门相当甚至更高。
二、企业运行模式:铁三角的协同与分工
企业运行模式中,“铁三角”——产品、研发、运维构成关键体系,其流程为产品设计→项目研发→项目测试→项目上线→系统运维。
- 产品部门:负责设计产品需求,确定项目功能和细节。
- 研发部门:依据产品或测试部门提供的需求进行编程开发。
- 测试部门:对研发代码进行运行测试,检查bug和优化用户体验。
- 运维部门:承担项目环境部署、上线和架构搭建等重要任务,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三、服务器概述:性能与稳定的基石
服务器是在网络环境中提供服务、存储和管理数据或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机系统,相比普通电脑,具有更高性能、可靠性、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能力。服务器可分为塔式、机架式、刀片式等类型。
普通台式机或笔记本虽可在一定场景下充当服务器,但存在诸多局限:硬件性能在高并发和大型应用场景下不足;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如服务器级硬件;扩展性有限;能耗与散热面临挑战;网络能力较弱;软件支持方面可能需额外配置调整。
电脑的结构组成
- CPU:计算机核心,执行处理指令,核心数、缓存和主频影响性能。
- 主板:硬件连接平台,包含多种电路系统和接口,接口类型和数量影响硬件兼容性和扩展性。
- 内存条: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频率和容量影响数据读写速度。
- 显卡:负责图像信号输出,在图形密集型应用中重要,服务器一般无独立显卡。
- 硬盘:长期存储数据,HDD机械硬盘速度慢,SSD固态硬盘速度快,常用于冷备份。
- 电源:转换并分配电能,功率需匹配硬件总功率。
- 风扇:散热保障硬件寿命和性能稳定。
- 网卡:实现网络连接,支持数据收发。
- 显示器:输出视觉信息,分辨率、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是关键指标。
- 机箱:保护硬件,提供良好散热环境,便于安装维护。
- 键盘鼠标:基本人机交互工具。
IT运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从概念到实践,从技术到协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IT运维行业,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企业的稳定运行,还是技术的创新发展,IT运维都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