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 3 分)
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 )。
A. 100Mbps
B. 1Gbps
C. 1Mbps
D. 10Mbps
正确答案
D
发送速率 = min(发送速率,链路带宽,接收速率),即木桶效应(短板效应)
2. (单选题, 3 分)
设主机A的发送时延为10ms,链路带宽为20Mbit/s,传播时延为20ms,则该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
A. 100000bit
B. 300000bit
C. 200000bit
D. 400000bit
正确答案
D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 = 信号在链路上的传播时延 x 链路带宽
3. (单选题, 3 分)
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
A. Internet
B. ARPANET
C. NSFNET
D. internet
正确答案
B
1.2.2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4. (单选题, 3 分)
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 )。
A. 同步卫星链路
B. 局域网链路
C. 城域网链路
D. 广域网链路
正确答案
A
同步卫星链路的长度最大,往返距离约为 36000 x 2 = 72000(公里),因此传播时延最大。
5. (单选题, 3 分)
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信元交换
D. 分组交换
正确答案
A
电路交换虽然建立连接的时延较大,但在数据传输时是一直占据链路的,传输时延小,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6. (单选题, 3 分)
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 )。
A. 8s
B. 5μs
C. 1s
D. 8.4s
正确答案
D
7. (单选题, 3 分)
在TCP/IP参考模型中,运输层的相邻下层实现的主要功能是( )。
A. 实现IP数据报在多个网络间的传输
B. 数据格式转换
C. 可靠数据传输
D. 对话管理
正确答案
A
TCP/IP参考模型的运输层的相邻下层是网际层。网际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IP数据报在多个网络间的传输。
8. (单选题, 3 分)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网络的传输介质
B. 网络的拓扑结构
C. 网络的通信方式
D. 网络的作用范围
正确答案
D
9. (单选题, 3 分)
一条越洋信道的传播时延是50ms,带宽为1Gbps,则这条信道中能容纳的比特量为( )bit。
A. 5000
B. 50M
C. 500
D. 5M
正确答案
B
求这条信道中能容纳的比特量,就是求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50ms*1Gbps=50Mb
10. (单选题, 3 分)
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
A. 电路交换
B. 光交换
C. 分组交换
D. 报文交换
正确答案
C
11. (单选题, 3 分)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分别是( )。
I.帧 II.比特 III.报文段 IV.分组(数据报)
A. I、II、IV、III
B. II、I、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正确答案
B
12. (填空题, 5 分)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00m/μs 链路长度L=2km,带宽为1Gb/s,数据在该媒体上的的传播时延为( )μs。
正确答案
(1) 10
传播时延=2km/(200m/us)=10us
13. (填空题, 5 分)
相距20km的两地间通过光纤传输总长度为10000比特的分组,数据率为10Gb/s,请问从开始发送第1bit到发送完最后一个bit,需要的时间为____μs。
正确答案
(1) 1
从开始发送第1bit到发送完最后一个bit所需时间
与距离无关,就是求传输时延(即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10000bit/(10Gb/s)=1us
14. (填空题, 5 分)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00m/μs 链路长度L=2km,带宽为1Gb/s,在该链路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为( )bit。
正确答案
(1)
10000
(传播距离/传播速率)*带宽
该链路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就是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2km/(200m/us)
时延带宽积=[2km/(200m/us)]*1Gb/s=10000bit
15. (填空题, 10 分)
端系统A通过交换结点与端系统B通信,链路长度、链路介质、如图所示,已知信号在光纤和铜缆中的传播速率分别为2×m/s 和2.3×
m/s,假设传输速率为1Gb/s,忽略分组在中间结点的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此刻A要向B发送一个1250字节的分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分组被中间结点1转发之后,当其第一个比特到达中间结点2时,光纤链路上正在传送的比特数量是 ()bit。
(2)从A发送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B收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为止,总共需要 ()微秒。
正确答案
(1) 10000
1250*8bit
(2) 55.87
发送时延=1250*8bit/(1Gb/s)=10us
第一段、第三段传播时延=100m/(2.3×
)=0.435(约等于)
第二段传播时延=5km/(2×
m/s)=25us
总时延=发送时延*3+3段的传播时延=30us+25us+0.435*2=55.87
16. (填空题, 5 分)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0000km/s 链路长度为6.9km,试计算带宽为10Mb/s时在该链路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为____bit。
正确答案
(1) 300
在该链路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69km/(230000km/s)]*10Mb/s=300bit
17. (填空题, 5 分)
网络带宽为100Mbps,请问传输每个比特用____μs。
正确答案
(1) 0.01
1/100Mbps=0.01us
18. (填空题, 5 分)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00m/μs ,链路长度L=2km,带宽为1Gb/s,该信道传输1比特花费的时间为( )ns。
正确答案
(1) 1
传输1比特花费的时间,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1bit/(1Gb/s)=1ns
19. (判断题, 1 分)
带宽越高,每个比特占用的时间就越长。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错
每个比特占用的时间=1/带宽
20. (判断题, 1 分)
相同的传播时延,带宽越大,该链路上所能容纳的比特数越多。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对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21. (判断题, 1 分)
通常较低层ISP是它所连接的较高层ISP的客户。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对
22. (阅读理解, 24 分)
如图所示的网络,可以分别配置成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模式,每段链路的长度都是200m,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率都是200m/µs,所有链路带宽都是100Mbps。假设主机A要将一个2400字节的消息发送给主机B,请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的通信时延。
(1). (填空题, 12 分)
假设网络设置为电路交换模式后,电路建立时间为12µs,拆除时间为8µs,忽略主机的处理时延和消息封装开销。
(1)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 () µs
(2)消息传输时延是 () µs
(3)通信总时延Ts是 () µs。
正确答案
(1) 1
(2) 192
(3) 216
第1小题:
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tp=200/200=1µs,
消息传输时延(发送时延)tm=2400*8/100=192µs,
Ts=12+192+4*1+8=216µs
(2). (填空题, 12 分)
假设网络设置成分组交换模式后,每个分组的首部开销是20字节,分组长度(含首部)620字节,忽略各节点和主机的处理和排队时延。
(1)共有 () 个分组。
(2)单个分组的传输时延是 () µs
(3)通信总时延Tp是 ()µs。
正确答案
(1) 4
(2) 49.6
(3) 351.2
第2小题:
分组数=2400/(620-20)=4,
单个分组传输时延(发送时延)tf=620*8/100=49.6µs, [包括首部]
Tp=4*49.6+(4-1)*49.6+4*1=351.2µs
4个分组,4段链路
总时延=4个分组的发送时延+1个分组的发送时延*(4-1)*1段链路的传播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