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行业智能体正在成为数实融合的核心路径。2025年初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横空出世,通过算法优化与架构创新,显著降低算力需求与部署成本,推动大模型向端侧和边缘侧延伸。其开源策略打破技术垄断,结合边缘计算产业的成熟与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将彻底打开从互联网侧智能体向行业侧智能体的大门。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对于实体经济中的传统行业来说,有着大量难以用虚拟数字技术覆盖的实体经济场景,那么借助物理机器人和智能体弥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互鸿沟,这种“软硬协同”模式不仅重构了产业生产流程,对于用户数智化转型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数实融合大文章的“智能涌现之笔”。
在2025浪潮云战略发布会上,浪潮云发布了分布式智能云战略,同时联合业界头部厂商首批发布海若一体机、AI安全巡检、水利巡检、应急管理及智能会议终端等海若智能体产品,将浪潮云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场景,“上云入端”打穿组织用户数智场景,解锁组织用户数智场景中的“死角”和“盲区”,破局组织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从一个场景解读“最后一公里”
浪潮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政务云系统集成商”到“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再到“分布式智能云运营商”的“三次跃升”,完整构建起智数云安一体化融合的发展路径,将大模型、智能体、智能终端等按用户侧场景打包成全案,并为组织用户提供对应的技术匹配和服务。
多年来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都有着“死角”和“盲区”,这也是工业4.0想要建立物理世界数字孪生体的意图所在,也就是将物理世界全部数字化,再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而互联网化、数据化和智能化,通过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反向打通物理世界的堵点、断点和卡点,从而为人们操控物理世界实现全新的路径和方式,不仅是降本增效,更是颠覆性改变物理世界,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具体怎么理解?从数据中心管理这个场景入手,进一步看浪潮云如何打穿组织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如何解锁行业智能化的“死角”和“盲区”。
数据中心主要由室外设备、室内设备和数据中心机房等多种要素构成,而人工巡检有着诸多挑战:
- 在室外楼顶巡检时,往往现场分散、巡检设备多、巡检区域大、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巡检难以完全覆盖。
- 在室外地面设备巡检时,园区内的外场作业设备包括柴油发电机、消防栓、楼体外观落物以及人员巡检难以触达覆盖的场景,这些设备和地区的巡检也耗时耗力且难以全面覆盖。
- 在数据中心功能区巡检时,面向电池间、配电间、钢瓶间、空调室、新风室的环境感知、表计等场景的巡检结果往往不稳定。
- 在数据中心机房巡检时,巡检人员对现场环境感知较差,难以察觉有毒有害气体,尤其在污染、封闭、高温的室内场所。
数据中心巡检作为保障设施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意义体现在通过常态化巡检降低故障率、提升运维效率,保障数据中心稳定可靠运行,进而确保数据与应用的连续性。但数据中心巡检所涉及的物理区域都难以被数字化,更难以运用传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代替人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常态化巡检,这就是行业数智化中典型的“死角”和“盲区”。
那么,浪潮云又准备如何破局?浪潮云采用空地一体化的模式,运用安全巡检机器狗、安全巡检无人机等组成的安全巡检智能终端,代替人工对数据中心室外室内相关区域设备进行自动数据读取并完成巡检任务,再以智能巡检终端采集的数据为起点,融合数据中心行业知识,利用海若智能体操作系统(AgentOS)打造任务管理、报告生成、工单转派、维保辅助等智能巡检智能体,从而实现数据中心巡检与维护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从浪潮云提出的数据中心巡检方案可以看出,浪潮云以分布式智能云和大模型之力覆盖各地的数据中心园区,再联合生态伙伴开发能够执行人工任务的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型硬件智能终端,通过智能体打通从硬件智能终端感知到云和大模型分析的任务链路、数据链路和知识链路,最后生成智能、辅助决策,从而解锁行业智能化的“死角”和“盲区”,并围绕“数据中心智能巡检”这个数智场景形成全案,在这个过程中破局组织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上云入端”打穿“最后一公里”
浪潮云是从政务云系统集成商起家,而政务云在本质上是私有云,因此浪潮云的“初心”在于私有云。AI时代,面对组织用户降低私有云运维复杂度、加强云基础架构健壮性、优化云基础架构成本、支撑大规模分布式业务应用等方面的诉求,可运营已成为私有云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2025浪潮云战略发布会上,浪潮云提出了可运营私有云的概念,并将可运营私有云理念下的分布式智能云作为浪潮云的下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可运营私有云,即将原来一个一个本地部署的相互隔离的私有云,通过一个统一的云管系统进行连接和管理,这个云管系统既可以运行在公有云上,也可以远程运行在一个私有云或混合云中,而云管系统可以纳管用户的私有云、公有云、专属托管云和自建专属云等分布式云资源,另外这些分布式云资源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常态化连接,也可以切断连接,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上云”。
“上云”对于浪潮云来说,契合了组织用户的需求。云管系统以云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非常类似VMware和红帽的理念,但不同厂商有着不同的实现路线。对于浪潮云来说,必须要满足组织用户对于计算资源隔离的天然要求,但也要满足其想要在本地获得公有云体验的需求,也就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门户进行产品浏览、在线采购、远程部署到所需位置、在线升级和运维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像公有云一样柔性化标准化生产和部署私有云以及扩缩容、大幅降低私有云的部署成本和运维成本、将安全与合规内置到产品等,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可运营的公有云体验。
“上云”还是AI演进到大模型、倒逼私有云的全面升级。如果说之前组织用户还缺乏全面、全速向全公有云体验私有云推进的动力,那么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彻底拉高了私有云的“水位”。众所周知,万亿参数甚至十万亿参数的大模型,必须要使用公有云的庞大算力才能实现大模型的训练和迭代。而进入大模型时代,大模型与生成式AI成为了所有用户的刚需,特别是DeepSeek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模型政企渗透率,这进一步倒逼用户的线下计算资源“上云”,也就是实现全公有云体验。
对于浪潮云来说,这些年通过深耕政务云,已经极大降低了人工线下运维私有云的成本、锤炼了人工线下运维私有云的能力,而智能体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将人工线下运维推进到全机器线下自动化智能化运维,这不仅将线下运维推进到了新阶段,更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体将线下资源都连接起来,形成“上云”体验。浪潮云还在近年深耕异构算力资源调度即分布式云技术,这既包括芯片级也包括算力级,通过跨各类计算资源的算力调度,满足大模型的需求,这就为分布式智能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入端”则指的是浪潮云与各类智能终端厂商的合作,例如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AR眼镜等,由智能终端厂商提供硬件技术和数据采集能力,而浪潮云一方面提供面向组织用户数智场景的知识和技术参与,以提升智能终端硬件技术和数据采集能力的组织用户数智场景适配度,另一方面则用可运营的私有云快速实现边缘节点的私有云部署,同时提供云端大模型和智能体开发,连接边缘节点私有云与集中控制的云管系统,打通从大模型、智能体到边缘节点和智能终端硬件的数据链路、智能链路,打穿从终端感知到中央分析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围绕组织用户数智场景形成和交付全案。
从浪潮云的数据中心智能巡检方案就可以看到,可运营私有云能够快速为大量数据中心园区或算力园区部署私有云,然后通过无人机、机器狗、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再通过智能体打通本地私有云和中央云管系统,这样一个全案能够彻底解决组织用户数智场景中的所有问题,也能为组织用户实现从“云”到“端”的全公有云体验和贯穿“云”“端”的大模型及智能体能力。
对于2025年的浪潮云来说,今天的浪潮云能够围绕用户数智场景一体化交付“智数云安”能力和方案,这其中也包括海若大模型一体机和边缘云一体机的混合交付。目前,海若大模型一体机已经接入了海若大模型和DeepSeek,为组织用户提供大模型智能应用落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物理AI中试平台,打造可运营全案的核心
在浪潮“上云入端”的庞大布局中,面向终端用户场景的各种智能终端特别是机器狗、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是端侧方案的亮点,正是这些智能终端让端侧用户场景完成了数据闭环。但要大规模为各组织用户生产和部署以终端场景为中心的全案,就需要大规模预训练机器狗、机器人、无人机等,再投入到实际环境中迭代,这就是物理AI中试平台。
在2025 CES上,英伟达公司发布了Cosmo“加速物理AI的开发平台”,也就是用真实数据与合成数据一起组成仿真环境,在仿真环境中大规模训练符合特定场景的智能机器,再投放到真实商业环境中迭代,Cosmo就是典型的面向生成式AI的中试平台。
物理AI中试平台体现了浪潮云在生成式AI时代远见和勇气,因为就算是英伟达也才刚刚推出物理AI中试平台。物理AI中试平台是一个产业平台,对于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产品厂商而言,他们无法也不会投资这样一个产业平台。而浪潮云作为一家云技术厂商,却敢于投资物理AI中试平台,可见浪潮云聚焦“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这一新定位的决心。
具体来看浪潮云的物理AI中试平台,这就是海若具身机器人训练平台。该平台依托浪潮云“云网边端”+行业应用的全栈式技术生态,深度融合分布式异构算力、机器人硬件平台及多模态组件,构建机器人操作系统、模型服务平台、智能体平台与模拟仿真平台等于一体的机器人训练平台,形成“验证-研发-训练-部署”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机器人产业行业工程化。海若具身机器人训练平台,以具身智能为载体,构建数据-模型-训练场核心技术体系,赋能电力、水利、应急、园区巡检的业务场景应用。
海若大模型工厂、海若具身机器人训练平台、OpsCenter,这三者构成了浪潮云的可运营全案“新三板斧”。对于围绕组织用户场景全案,海若具身机器人训练平台负责在组织用户场景仿真中持续训练机器人、机器狗等智能终端机器,大模型工厂则在云端持续提升大模型和智能体对于行业客户场景的学习,OpsCenter则负责智能体的运维和修复、确保AI长期保持高效状态,从而让组织用户数智场景全案“生生不息”可持续运营。
整体来说:2025年的浪潮云正以全新的姿态挺立生成式AI潮头:以长期服务组织用户为根基,浪潮云已全面进化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可运营私有云厂商,并融合大模型、大模型工厂、具身机器人训练平台、OpsCenter、智能终端生态联盟等新能力,打造了可运营的全案解决方案,这就是对“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的解读,也是对“有云处皆智能”的深刻诠释。(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