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从零开始研发GPS接收机连载——18、北斗B1的捕获和跟踪
- B1信号的捕获
- B1信号的跟踪
前面已经验证了射频能够接收到B1的信号,通过FPGA采集了IQ信号之后能够通过matlab进行捕获了,接下来那就直接进行捕获跟踪的设计和测试了。
B1信号的捕获
B1的捕获实际上和L1的捕获设计基本是类似的。在RTL代码中进行简单的参数化设置就可以实现捕获B1信号和L1信号的切换
区别在于:
1、因为B1的码速率是L1码速率的一倍,所以设置的捕获码相位间距时间也比L1小一半。但无论是B1和L1,只要有半个码片的精度就行了。
其他的流程基本和L1完全一致。
一些具体设计实现可参考以下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些细节:
从零开始研发GPS接收机连载——6、捕获模块设计与验证
B1信号的跟踪
B1的跟踪环路和L1的跟踪基本完全一致。跟踪环路的所有参数均和L1的可以保持一致。
一些具体设计实现可参考以下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些细节:
从零开始研发GPS接收机连载——7、跟踪模块概述和设计
因此只要掌握了L1的捕获跟踪,其他的基本都是触类旁通。但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下,那就是B1的跟踪通道需要多少。
一般来说,在地面上的GPS接收器能接收5~12个卫星信号,因此我在接收机中设置最多12个通道也就足够了。但近些年北斗卫星发射的相当的多,上个月还看到新闻《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特别是在国内的话有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二号主要用于覆盖国内及周边),同时叠加北斗三号卫星(覆盖全球),能接收到的信号就相当的多了。
在ICD的介绍中北斗二号标称空间星座由 5 颗 GEO 卫星、5 颗 IGSO 卫星和 4 颗 MEO 卫星组成;北斗三号标称空间星座由 3 颗 GEO 卫星、3 颗 IGSO 卫星和 24 颗 MEO 卫星组成。这么说理论上应该有44颗卫星在天上了。
虽然北斗三号会逐步取代北斗二号,卫星总量应该会慢慢的减少才对,但我们这里为了做实验就把尽量把所有卫星信号都进行跟踪吧。在RTL中我设置了21个跟踪通道。
有了之前GPS L1的基础,对B1信号的捕获跟踪就相当顺利了,基本也没出什么岔子。通过下面的调试信息打印,发现能够收到的北斗的卫星那是真的多啊,这一圈下来居然跟踪上了21颗卫星,把我设置的通道都占满了,我还以为应该绰绰有余才对。。。多年没有关注北斗的发展,之前的穷小子到现在有种高攀不起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