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概述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传输网页数据的协议,规定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则
,简单说来就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交互的数据格式
。
客户端是需要访问服务器端获取数据的,此时客户端就需要给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收到请求之后,需要对请求进行处理,然后响应数据
。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必然是会携带数据的,服务端需要解析这些数据,才能知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响应。
为了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正确理解彼此的请求和响应,HTTP 协议规定了数据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客户端和服务器才能顺利地完成数据交换。
Http特点
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的,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这意味着客户端和服务器在通信前需要建立一个连接(三次握手)。由于它基于TCP协议,所以说比某些无连接的协议更加可靠和稳定
。
Http协议采用的是“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后,服务端处理该请求并返回一个响应,每一次请求都对应一次响应
。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的能力,这意味着每一次请求-响应的过程都是独立的,服务端并不会记住上次请求的信息
,也无法在多个请求之间共享数据
(比如用户登录状态,所以说要使用cookies或者sessions保持状态)。但也正因为其无状态的特点,Http请求响应的速度非常快
,因为每个请求都是独立处理的,避免了多次请求之间处理复杂的状态信息。
Http请求
请求数据格式
首先先看一个简单的请求,请求www.baidu.com 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请求www.baidu.com 时,浏览器给服务端发送的请求,这样一个请求由三个部分组成:
请求行
请求数据的第一行,其中包含请求方式,请求的资源路径,请求使用的协议及其版本,从上图请求百度可以看出,这次请求是一个get请求(请求数据通过URL直接传递),没有请求的资源,请求使用的是Http协议,版本是1.1。
请求头
从请求数据的第二行开始,以key: value的格式出现。请求头是附加在Http请求中的一些元数据,包含了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时携带的额外信息
。请求头有很多种,可以主要分为:
描述客户端的能力与偏好
请求头可以包含关于客户端(比如浏览器、操作系统、设备)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服务器根据不同的客户端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响应
,提升用户体验,比如:
User-Agent
:指定客户端软件的类型,比如浏览器的种类、版本。Accept
:告诉服务端客户端可以处理的数据格式,比如text/html、application/json等。Accept-Encoding
:指定客户端支持的压缩格式,比如gzip、deflate等。Accept-Language
:指定客户端希望接收的语言,比如en-US,zh-CN(简体中文)等。
控制请求和响应的缓存行为
请求头可以影响服务端是否使用缓存,以及如何处理缓存:Cache-Control
可以指定缓存指令,控制服务端的缓存策略,比如no-cache(不使用缓存),max-age-3600等。
身份验证与授权
请求头可以传递身份验证信息,确保客户端有权限访问某些资源(这是十分重要的)。Authorization
用于传递访问令牌或者凭据(如Bearer token);Cookie
用于向服务端发送保存在客户端的cookie信息,通常用于保持会话或者存储用户信息。
定义请求的内容类型
请求头可以告诉服务器请求体中的数据是什么类型,服务器根据这些信息处理请求的数据(Post请求才有)。Content-Type
用于指定请求体数据的格式,如application/json;Content-Length
用于指定请求体的长度(字节数),可以告诉服务器数据的大小。
控制请求的跨域行为
请求头也用于控制跨域请求。Origin
用于指定发起请求的源(即协议、域名、端口),服务端可以根据信息决定是否允许跨域请求。
常用的请求头
Host
:请求的主机名,如:localhost:8080(Tomcat服务器的默认端口号)。
Connection
:管理连接,比如keep-alive表示保持连接。
User-Agent
:发起请求的浏览器版本;例如:Chrome的浏览器标识Mozilla/5.0...Chrome/79 ;IE的浏览器的标识符类似Mozilla/5.0(Windows NT ...) like Gecko。
Accept
:表示浏览器能够接收的数据类型,如:Application/json(json),text/*
(文本),image/*
(图片),*/*
表示所有类型。
Accept-Language
: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zh-CN是中文;EN是英文)。
Accept-Encoding
:表示浏览器支持的压缩类型,如:gzip,deflate等。
只有Post方式的请求才有请求体,Get方式请求是没有请求体的 Content-Type:请求主体的数据类型,比如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UTF-8的json数据) Content-Length:请求主体的大小(字节)。
请求体
请求体在请求头的下面,中间使用一个空行分隔,必须要Post请求才有请求体。请求体用于存放Post请求的请求参数(一般是json格式),Post请求的大小是没有限制的。
HttpServletRequest
如上文所示,我们可以看见一次请求的请求数据是十分繁杂的,假如服务端想要操作这些数据并不方便,所以说Web服务器(Tomcat服务器)就对Http协议中的请求数据进行了解析,并将这些数据封装到了HttpServletRequest
实体类中,在调用服务端中的Controller方法时,将这个实体类传递给方法,这样,程序员就无需直接对Http协议操作,而是直接操作解析之后的数据,开发效率提高。
import jakarta.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
* 通过Tomcat封装的HttpServletRequest对象操作请求数据
*/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
* 通过Tomcat封装的HttpServletRequest对象操作请求数据
* @param 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
*/
@RequestMapping("/request")
public String 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 1.获取请求参数(假如说参数有name和age)
String 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name"); // 需要传入参数名即可
String age = request.getParameter("age");
System.out.println("name=" + name + " age=" + age);
// 2.获取请求路径uri和url url是完整的请求路径 uri是资源的访问路径
String uri = request.getRequestURI();
String url = request.getRequestURL().toString(); // 原始的类型是StringBuffer,需要使用toString方法转换为String
// 3.获取请求头 User-Agent
String userAgent = request.getHeader("User-Agent");
System.out.println("userAgent = " + userAgent);
// 4.获取请求方式
String method = request.getMethod();
System.out.println("请求方式是" + method);
// 5.获取请求协议
String protocol = request.getProtocol();
System.out.println("请求协议是" + protocol);
// 6.获取请求的查询字符串
String queryString = request.getQueryString();
System.out.println("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是" + queryString);
return "OK";
}
}
从浏览器发送请求http://localhost:8080/request?name=tom&age=18
,观察控制台输出:
成功使用Tomcat封装的HttpServletRequest实体类获取了请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