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看, GDP 被誉为“世纪性发明”,我们曾经将其视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现实地看,“超越 GDP”是当前出现的带有国际性的口号,内在地包含着对 GDP作为发展指标的批评和替代。
如何看到发展?
如何看待发展,关于什么的发展,这些都属于发展观或称发展理念的范畴。
发展阶段 | 核心发展观 | 测量对象/系统 | 核心要素 |
---|---|---|---|
战后经济增长时期 | 经济增长(经济学主导) | 经济系统 | 追求物质产出最大化,通过GDP等指标衡量经济增长。 |
20世纪60年代末 |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 扩展经济增长内涵,包含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社会发展元素。 |
20世纪90年代 | 可持续发展 |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 | 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以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观。 |
21世纪初 | 小康社会、循环经济 |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 | 强调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包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目标。 |
党的十九大(现阶段) | 高质量发展 |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 | 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为内涵,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强调协调发展。 |
文章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观及其对应的测量对象,并讨论了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的层级关系。
不同发展观中包含着哪些构成要素?体现了怎样的关系?
在文章中,不同的发展观包含着构成要素,并体现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和相互关系。
-
- 经济系统
核心要素:物质产出最大化,财富和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关系:经济系统被视为人类活动的基础,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效率,通常通过市场机制实现,GDP等指标是其主要测量手段。
作用:经济系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基础。
- 经济系统
-
- 社会系统
核心要素:社会福利、生活质量、收入分配、公平参与。
关系:社会系统以人为中心,关心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条件和支持。经济系统的产出构成了社会系统的物质基础,但社会发展的核心不局限于物质财富,还涉及福利和社会公平。因此,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作用:社会系统依赖经济系统,但发展目标是改善人类福祉,而不仅仅是物质产出。
- 社会系统
-
- 自然系统(环境系统)
核心要素: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可持续性。
关系:自然系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活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考虑代际公平,确保未来世代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作用:自然系统约束了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活动,强调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经济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社会福利和财富分配。
社会系统以人类福利为中心,经济发展为其提供基础,但社会发展远超经济增长,需要考虑公平、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
自然系统提供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资源与环境,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应破坏生态环境,要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特别是跨代际的资源利用和保护。
- 自然系统(环境系统)
总结来看,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从基础到高级、从物质到人类福祉的层级体系,而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三者的和谐与长期发展。
如何对发展做测量?
对发展的测量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法进行:单一总量法和多目标指标体系法,每种方法各自有其适用场景和测量目标。
-
- 单一总量法
核心理念:寻找一个能够综合体现发展水平的单一量化指标,通过加总的方式衡量经济系统输出的成果或变化速率。
代表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单一总量法的典型例子,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产出规模。
优点:简单、直观,特别适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市场价格衡量产出并实现不同经济活动的加总。
不足:
不能反映社会福利或环境代价。
无法直接衡量潜在的产出能力或经济可持续性。
扩展与改进:
- 单一总量法
绿色GDP:在传统GDP基础上加入环境成本,考虑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要素,修正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
GNI(国民总收入):用收入替代产出,反映本地创造的价值如何转化为福利,特别是跨区域的收入流动。
-
- 多目标指标体系法
核心理念:发展是多维度的,不能简单通过单一指标来测量,因此构建一个涵盖多个维度的指标体系,通过加权或归一化操作得出综合评价。
适用范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更为复杂的概念,因其包含多个发展目标,无法用单一总量指标加以概括。
步骤:
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发展目标,设定经济、社会、环境等维度的具体指标。
加权与归一化:通过加权的方法,将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行综合,得出统一的量化结果。
代表指标体系:
- 多目标指标体系法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补充GDP的不足,加入生产率、产业结构、财富增长率、物价指数等多个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考虑收入分配、健康、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社会维度的指标,如基尼系数、贫困率等。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构建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效率、污染脱钩等指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就是典型例子。
人的发展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HDI),结合预期寿命、教育程度、人均收入水平等,或通过幸福指数测量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
测量目标
静态考察:衡量当前发展的水平。例如:某国当前的GDP、人均收入水平、健康与教育状况等。
动态观察:衡量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速率。例如:经济增长率、财富积累速度、社会福利改善的幅度等。
- 横向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在同一时间点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比较。通过国际公认的指标(如GDP、HDI)可以评估全球或区域内的发展差异。
纵向比较:在时间维度上,观察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点的发展变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总结:
单一总量法适合经济系统的产出测量,尤其是GDP等经济指标,但不能反映社会福利和可持续性。
多目标指标体系法适合复杂的、多维度的发展测量,尤其在衡量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与长期发展方面效果更佳。
综合考察:对应不同发展观的具体测量方法
-
GDP与经济增长: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尽管存在批评,仍然具有核心地位。然而,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流量视角的GDP,还可通过财富总量衡量,以反映潜在的产出能力和可持续性。
-
GDP与经济发展:GDP只能衡量产出增长,无法反映经济发展的其他维度,如投入产出效率、产业结构、增长稳定性等。因此,需要通过补充生产率、产业结构等指标构建更全面的经济发展测量体系。
-
GDP与社会发展:GDP不能直接衡量社会福利。为此,需改造和补充GDP,例如通过人均GDP或GNI,以及引入基尼系数、教育和健康等非经济指标,形成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
-
GDP与可持续发展:GDP未充分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需要对GDP进行绿色化改造,加入环境因素,并引入补充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于绿色GDP
绿色GDP 是对传统GDP的一种改进和扩展,目的是在经济产出衡量中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因素,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关于绿色GDP的关键要点:
-
定义:绿色GDP通过从传统GDP中扣除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产生的经济损失,得出一个更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它试图量化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外部性,以更好地反映经济的可持续性。
-
目的:绿色GDP的主要目的是弥补传统GDP忽视环境代价的不足,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别是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鼓励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
计算方法:
传统GDP: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总经济产出,未考虑环境的损害。
扣除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如矿产、水资源等)以及生态环境的损失(如空气污染、森林退化等)。
绿色GDP公式:绿色GDP = GDP - 资源消耗 - 环境退化成本。
优势:
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出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代价。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挑战:
数据问题:准确量化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的成本具有技术难度,数据的获取和计算复杂。
国际标准缺乏统一性:不同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绿色GDP计算方法,难以直接比较。
应用:绿色GDP作为政策工具,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
如何看待以 GDP 为起点的各种测量方法?第 一,只有 GDP 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 GDP 是万万 不行的;**无论是“改造”还是“补充”,实际上都 是在 GDP 基础上完成的。**第二,**发展不止是经济 增长,经济产出的增长,**以 GDP 为基础但需要进 一步“Beyond GDP”(超越 GDP),这代表了发 展测度的整体方向,也代表了各国(以及全球)宏 观管理的整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