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态和内核态的理解

news2024/11/30 7:32:48

目录

引言

为什么要有用户态和内核态?只有一个内核态不行么?

一、用户态(User Mode)

定义

特点

应用

二、内核态(Kernel Mode)

定义

特点

应用

三、用户态与内核态的联系和区别

四、用户态和内核态是如何切换的?

1.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分类

系统调用过程

2. 中断机制

中断的类型

中断的工作原理

中断的优先级

中断控制

举例

切换过程

在java开发中如果用户态和内核态转换频繁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何避免频繁切换?

1. 减少系统调用

2. 优化线程管理

3. 减少锁竞争

4. 优化I/O操作

5. 高效的数据处理

6. 性能监测与调优

7. 使用异步编程

五、Linux常见的几种用户态与内核态交互方式

系统调用(System Call)

中断(Interrupt)

信号(Signal)

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

总结


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核心软件,它负责分配和调度计算机资源,提供各种服务以支持应用程序的运行。

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态和内核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定义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这篇文章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为什么要有用户态和内核态?只有一个内核态不行么?

操作系统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将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的运行环境分开有助于防止用户程序对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用户程序在用户态下运行,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直接操作关键系统资源。

在 CPU 的所有指令中,有一些指令是比较危险的比如内存分配、设置时钟、IO 处理等,如果所有的程序都能使用这些指令的话,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灾难性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限制这些危险指令只能内核态运行。这些只能由操作系统内核态执行的指令也被叫做 特权指令

如果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内核态,那么所有程序或进程都必须共享系统资源,例如内存、CPU、硬盘等,这将导致系统资源的竞争和冲突,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和效率。并且,这样也会让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毕竟所有程序或进程都具有相同的特权级别和访问权限。

(2)稳定性:如果一个用户程序崩溃或出现错误,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内核态下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而不受用户程序的干扰。

(3)性能:内核态具有更高的权限,可以执行一些需要较高特权级别的操作,如直接访问硬件。将这些操作限制在内核态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因为不需要为每个用户程序都提供相同的权限。

因此,同时具有用户态和内核态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一、用户态(User Mode)

定义

用户态也被称为用户模式,是指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应用程序拥有有限的系统资源访问权限,只能在操作系统划定的特定空间内运行。用户态下运行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设备或执行特权指令,所有对硬件的访问都必须通过操作系统进行。

在用户态下,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例如,文件操作、网络通信等都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当应用程序发出系统调用时,会触发上下文切换,将CPU的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内核,进入内核态。

特点

  • 权限限制:用户态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空间,不能直接操作硬件设备或执行特权操作。
  • 安全性:这种隔离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用户程序对其他程序或操作系统本身的干扰。
  • 上下文切换: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时,需要进行上下文切换,这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应用

用户态的应用程序包括各种用户软件,如文字处理器、游戏、Web浏览器等。它们在执行时不会干扰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

二、内核态(Kernel Mode)

定义

内核态也被称为内核模式或特权模式,是操作系统内核的运行状态。处于内核态的CPU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访问所有的内存地址,拥有最高的权限。内核态下运行的程序可以访问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CPU、内存、I/O等。

在内核态下,操作系统可以响应所有的中断请求,处理硬件事件和系统调用。当应用程序发出系统调用时,CPU会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返回用户态。此外,当发生严重错误或异常时,也会触发内核态的切换。

内核态相比用户态拥有更高的特权级别,因此能够执行更底层、更敏感的操作。不过,由于进入内核态需要付出较高的开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上下文切换和权限检查),应该尽量减少进入内核态的次数,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特点

  • 完全控制:内核态代码可以执行任何CPU指令,并访问所有内存和硬件资源。
  • 高优先级:内核态的优先级高于用户态,能够处理中断和系统调用。
  • 安全风险:由于内核态程序可以访问和修改系统的核心部分,错误的内核代码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安全漏洞。

应用

内核态的代码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及其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管理、内存管理和进程调度等。

三、用户态与内核态的联系和区别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主要区别在于权限和资源访问上。用户态下运行的程序权限受限,只能访问有限的资源;而内核态下运行的程序拥有最高权限,可以访问所有资源。此外,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或异常处理来完成。

然而,用户态和内核态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运行空间。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这时就需要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由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操作系统内核也需要根据需要切换回用户态,将控制权交还给应用程序。这种切换过程涉及到处理器状态的保存和恢复、上下文的切换等操作,需要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权限:内核态是操作系统拥有最高权限的运行状态,可以访问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 CPU、内存、I/O 等。而用户态只能访问受限的资源,应用程序在用户态下运行,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
  2. 系统调用:在用户态下,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在内核态下,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系统资源,不需要通过系统调用。
  3. CPU 指令:在内核态下,CPU 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而在用户态下,CPU 只能执行受限的指令。
  4. 中断处理:在内核态下,操作系统可以响应所有的中断请求,而在用户态下,只能响应部分中断请求。
  5. 内存访问:在内核态下,操作系统可以访问所有的内存地址,而在用户态下,只能访问受限的内存地址。
  6. 运行环境:在内核态下,操作系统运行在内核空间,而在用户态下,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

总的来说,内核态和用户态的主要区别在于权限、系统调用、CPU指令、中断处理、内存访问和运行环境等方面。

四、用户态和内核态是如何切换的?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 3 种方式:

  1. 系统调用(Trap):用户态进程 主动 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使用内核态才能做的事情比如读取磁盘资源。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
  2. 中断(Interrupt):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 CPU 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 CPU 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3. 异常(Exception):当 CPU 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1. 系统调用

我们运行的程序基本都是运行在用户态,如果我们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内核态级别的子功能咋办呢?那就需要系统调用了!

也就是说在我们运行的用户程序中,凡是与系统态级别的资源有关的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控制、内存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并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

系统调用是运行在用户模式的程序请求操作系统内核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比如文件操作、进程控制、网络访问等。通过系统调用,用户程序可以请求操作系统执行某些无法直接访问的内核操作。

系统调用实际上是一个软件中断,它将执行的上下文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操作系统内核作为更高的特权级别,可以访问保护的内存区域和硬件资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机制,因为它阻止了用户程序直接访问硬件和敏感信息。

当程序发出系统调用时,它会提供一个系统调用的编号和一组参数来指定操作系统需要执行的具体任务。然后,CPU会将执行上下文切换到内核模式,并开始执行与编号对应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分类

这些系统调用按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 设备管理:完成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设备等)的请求或释放,以及设备启动等功能。
  • 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读、写、创建及删除等功能。
  • 进程管理: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唤醒,进程间的通信等功能。
  • 内存管理:完成内存的分配、回收以及获取作业占用内存区大小及地址等功能。

系统调用和普通库函数调用非常相似,只是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内核提供,运行于内核态,而普通的库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

总结: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方式,通过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访问操作系统底层资源例如文件、设备、网络等。

系统调用的种类和具体实现会因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在 Unix 和类 Unix 系统(如 Linux)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调用:

  1. 文件操作
    • open():打开或创建文件
    • read():读取文件内容
    • write():写入文件内容
    • close():关闭打开的文件
    • lseek():移动文件的读/写指针
  2. 进程管理
    • fork():创建新的子进程
    • exit():结束进程
    • wait():暂停父进程,直到子进程结束
    • exec():在当前进程上下文中执行新的程序
  3. 内存管理
    • brk()sbrk():改变数据段的大小
    • mmap():创建一个新的映射区域
    • munmap():删除一个映射区域
  4. 设备管理
    • ioctl():对设备进行控制
    • fcntl():执行各种文件操作
  5. 通信
    • socket():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 bind():将套接字绑定到地址
    • listen()accept():在套接字上监听连接
    • connect():发起到另一套接字的连接
    • send()recv():发送/接收数据
    • shutdown():关闭套接字的部分功能

以上这些是 Unix/Linux 系统中常见的系统调用。在 Windows 系统中,系统调用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上的分类(文件操作、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通信)应该是相似的。

这些系统调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抽象的接口,让程序员可以不用直接处理硬件和低级数据结构,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进行操作。

系统调用过程

系统调用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用户态的程序发起系统调用,因为系统调用中涉及一些特权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内核态执行的指令),用户态程序权限不足,因此会中断执行,也就是 Trap(Trap 是一种中断)。
  2. 发生中断后,当前 CPU 执行的程序会中断,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内核程序开始执行,也就是开始处理系统调用。
  3. 内核处理完成后,主动触发 Trap,这样会再次发生中断,切换回用户态工作。

2. 中断机制

在处理多任务环境时,操作系统需要一种机制来响应和处理来自硬件设备和程序的异步事件,这就是中断。中断是一种打断处理器当前执行的任务,转而处理其他更为紧急的任务的机制。中断机制是操作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机制,它使得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外部和内部事件,并有效地管理计算机资源。

中断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遇到某个特定事件时,暂时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将控制权转移到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服务例程,ISR),以响应该事件。中断机制允许操作系统处理异步事件,使得系统能够高效地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或内部异常。

中断的类型

中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 外部中断:由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网络接口、硬盘等)发起的中断。这些中断通常用于通知CPU有新的输入或设备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

  • 内部中断(异常):由程序自身引发的中断,通常是由于程序错误(如除零错误、无效指令)或特殊条件(如系统调用)导致的。内部中断通常用于处理程序中的错误或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 定时中断:由系统定时器生成的中断,通常用于实现时间片轮转调度、维护系统时钟等。这种中断定期发生,允许操作系统进行调度和资源管理。

按照来源,中断可分为两类:

  1. 硬件中断(Hardware Interrupts):这是由外部硬件设备生成的,例如键盘输入、鼠标移动等。
  2. 软件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这是由运行的程序产生的,主要用于实现系统调用。

中断的工作原理

中断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中断发生:当外部设备或内部程序条件满足时,发出中断信号,CPU在执行当前指令后检测到中断请求。

  2. 保存上下文:CPU会保存当前程序的上下文,包括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和标志位等,以便后续恢复。这样,系统可以在中断处理完成后恢复到中断发生前的状态。

  3. 识别中断类型:CPU根据中断向量表(Interrupt Vector Table)查找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向量表是一个存储中断处理程序地址的数组。

  4.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CPU跳转到对应的中断服务例程(ISR)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处理相关事件。

  5. 恢复上下文:ISR执行完成后,CPU会恢复先前保存的上下文,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的优先级

在多种中断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操作系统需要确定中断的优先级,以决定哪个中断首先被处理。中断的优先级通常是由硬件或操作系统设置的,优先级较高的中断可以打断优先级较低的中断处理。

中断控制

中断控制是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协调中断请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中断使能/禁用: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使能或禁用特定中断来控制中断的响应。在某些关键操作中,可能需要禁用中断,以防止中断干扰操作。

  • 中断屏蔽: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屏蔽某些中断请求,避免在特定情况下响应特定的中断。

举例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Read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filePath = "example.txt"; // 假设文件存在于当前工作目录
        try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filePath))) {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br.readLine()) != null){
                 System.out.println(line); // 输出文件内容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在运行该Java程序时,以下部分代码在用户态中执行:

  • Java虚拟机(JVM)代码:程序从 main 方法开始执行,所有的逻辑,包括文件路径的定义、BufferedReader的创建、循环读取文件的内容、打印到控制台,都是在用户态下进行的。

  • Java API调用:调用 new FileReader(filePath)br.readLine() 这些方法是用户态的操作,JVM会在用户态下管理内存、处理字符串、维护程序状态等。

当程序需要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例如,读取文件)时,会涉及到内核态:

  • 系统调用:在 new FileReader(filePath)br.readLine() 的过程中,Java会向操作系统发出系统调用以打开文件和读取文件内容。这些系统调用会导致CPU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打开文件:当程序执行 FileReader 的构造函数时,底层会调用操作系统的 open 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这时,操作系统会检查文件是否存在、权限是否合适等。

    • 读取文件内容:在调用 br.readLine() 时,底层会通过 read 系统调用从文件中读取数据,这同样是在内核态下进行的。操作系统会从磁盘读取数据并将其缓冲到内存中,然后将数据传回用户态。

  • 返回用户态:系统调用完成后,控制权会返回到用户态,程序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如打印文件内容。

切换过程

  1. 程序开始:程序在用户态中启动并执行 main 方法。

  2. 文件操作:当程序需要打开文件时,调用 FileReader 时发出系统调用,导致切换到内核态。

  3. 内核执行:操作系统在内核态中执行打开文件的逻辑,检查文件状态。

  4. 数据读取:在执行 readLine 时,再次发生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进行文件读取。

  5. 返回用户态:读取完成后,数据返回到用户态,程序继续执行,打印文件内容。

在这个简单的Java程序中,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主要发生在文件操作过程中。

程序在用户态中执行大部分逻辑,但在需要访问文件系统时,需要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这个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以及频繁切换可能带来的性能影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关系。

在java开发中如果用户态和内核态转换频繁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Java开发中,用户态和内核态转换频繁可能会对应用程序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些切换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

由于Java是一种高级语言,其运行时环境提供了许多高级的抽象层来处理底层的系统调用,并且通常不需要直接操作硬件设备,所以相比于其他低级语言,Java应用程序中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通常不会非常频繁。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Java应用程序也可能需要进行系统调用或直接访问底层资源(如文件、网络等),这时候就可能会涉及到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如果这些切换频繁发生,就会导致应用程序的性能变差,因为每次切换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此外,频繁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还会增加CPU的负担,导致系统的负荷增加,并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死锁、竞争条件等。

因此,在Java开发中,应该尽量避免频繁的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可以通过使用异步IO、线程池等技术来减少系统调用的数量,并优化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如何避免频繁切换?

在Java开发中,避免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频繁切换是提升性能的重要策略。因为线程的切换会导致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所以减少线程切换也会减少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那么如何减少线程切换呢?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践,帮助开发者在Java应用中减少这种切换的频率。

1. 减少系统调用

  • 使用NIO(New I/O):Java NIO库提供了非阻塞I/O操作,允许程序在等待I/O操作完成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使用 Selector 和 Channel 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传统阻塞I/O的依赖,从而减少系统调用。

  • 内存映射文件:使用 java.nio.MappedByteBuffer 将文件映射到内存中,允许应用程序像操作内存一样访问文件,从而减少频繁的I/O系统调用。

2. 优化线程管理

  • 使用线程池:Java的 ExecutorService 和 ForkJoinPool 提供了线程池的实现,可以复用线程,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

  • 减少线程数量:根据应用需求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大小,避免过多的线程竞争CPU资源,从而减少上下文切换。

3. 减少锁竞争

  • 使用无锁数据结构:多线程竞争锁时,加锁、释放锁会导致比较多的上下文切换。

    • 在并发场景中,可以使用Java的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无锁数据结构,如 ConcurrentHashMap,从而避免由于锁竞争带来的上下文切换。

    • 使用CAS避免加锁,避免阻塞线程。

  • 降低锁的粒度:尽量缩小临界区,减少需要加锁的代码范围,从而降低锁竞争的概率。

4. 优化I/O操作

  • 批量处理数据: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尽量使用批量处理的方式,减少对系统调用的需求。例如,一次读取多行数据而不是一行一行地读取。

  • 使用高效的I/O库:选择性能优越的I/O库(如Netty),这些库往往经过优化,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系统调用和上下文切换。

5. 高效的数据处理

  • 数据预处理和缓存:在用户态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缓存常用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减少对内核态的请求。

  • 流式处理:使用Java 8引入的Stream API,尽量在内存中处理数据,避免频繁的I/O操作。

6. 性能监测与调优

  • 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定期使用工具(如VisualVM、JProfiler等)监测应用性能,分析上下文切换、CPU使用率和线程状态,找到潜在的瓶颈。

  • 调优JVM参数: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调整JVM的参数,如垃圾回收策略、堆大小等,以优化性能。

7. 使用异步编程

  • CompletableFuture:Java 8引入的 CompletableFuture 提供了异步编程模型,允许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回调,减少阻塞调用,降低上下文切换的频率。

  • Reactive编程:使用Reactor、RxJava等框架,支持响应式编程风格,能够在数据流和变化时进行异步处理,减少不必要的阻塞。

通过以上措施,Java开发者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频繁切换,从而提升应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构建高效、稳定的Java应用程序。

五、Linux常见的几种用户态与内核态交互方式

系统调用(System Call)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最常用的交互方式之一。用户态的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内核执行特权操作,如文件读写、进程创建等。系统调用的优点在于安全性高,用户程序无法直接访问内核的数据结构,只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与内核进行交互。此外,系统调用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都提供了一致的系统调用接口。

当用户态的进程需要执行内核态的代码时,通常会通过系统调用陷入到内核态。这个过程涉及到保存用户态的上下文(如堆栈信息)到内核态,然后加载新的内核态的上下文开始执行。当内核态的代码执行完毕后,它会将控制权返回给用户态,并恢复原来的上下文,完成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然而,系统调用的缺点是速度较慢,涉及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需要进行上下文切换和堆栈切换,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

中断(Interrupt)

中断是一种异步的交互方式,用于处理硬件事件或异常情况。当发生硬件中断时,CPU会暂停当前的任务,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的优点在于实时性强,能够及时响应硬件事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中断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来进行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通信。

当一个中断发生时,处理器会自动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到用户态。整个切换过程涉及到处理器状态的保存和恢复,以及上下文的切换,需要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

然而,中断的缺点是需要对中断进行处理,这会引入额外的开销,并且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应尽量短,以避免影响系统的响应能力。

信号(Signal)

信号是一种用于通知进程发生某种事件的机制。当特定事件发生时,内核会向进程发送一个信号,进程可以通过注册信号处理函数来响应该信号。信号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异步性,进程可以随时接收信号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信号也可以用于进程间的通信。

然而,信号的缺点

  • 信号处理是在用户态中完成的,需要频繁地进行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这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
  • 信号的使用也需要谨慎,因为在处理信号时,进程需要确保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是安全的。

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

内存映射是一种将文件或设备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的交互方式。通过内存映射,用户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内核态中的数据,而无需进行系统调用或中断。这种交互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因为数据直接在内存中进行传输,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和数据拷贝。此外,内存映射还具有方便的文件操作接口,可以像操作内存一样对文件进行读写,提供了更高效和灵活的文件访问方式。另外,内存映射还可以用于实现进程间的共享内存,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交换。

然而,内存映射也有一些缺点。

  • 由于用户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内核数据,存在安全风险,需要确保对内存的访问权限和数据完整性进行正确的管理。
  • 内存映射涉及到物理内存的分配和管理,需要合理管理内存资源,避免过度使用或浪费。
  • 内存映射的使用也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合理的内存管理和同步控制,以避免出现竞争条件和内存泄漏等问题。

在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态和内核态是两种不同的执行环境,用户态用于执行应用程序,而内核态用于执行操作系统内核的特权操作。为了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进行交互,Linux提供了多种方式,且它们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适当的交互方式,以实现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交互。

总结

用户态和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执行和资源访问的两个重要运行模式。是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定义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

用户态提供了安全的运行环境,使用户程序相互隔离;而内核态则提供了对系统资源的全面控制。

通过将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态,而将操作系统核心功能运行在内核态。通过这两种模式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非常重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19169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通过dem2terrain生成MapboxGL地形服务

概述 MapboxGL在2的版本之后通过地形服务开始支持三维的展示了,之前也有文章“mapboxGL2中Terrain的离线化应用”对该服务进行过说明与分析。前些天在翻公众号的时候翻到了dem2terrain可以生成地形服务,同时做了一些优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

2024全面升级!从零开始的大模型开发学习路线图——精通之路

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入门 目标:了解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内容: 人工智能演进与大模型兴起。 大模型定义及通用人工智能定义。 GPT模型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核心技术解析 目标:深入学习大模型的关键技术和工…

多文件并发多线程MD5工具(相对快速的MD5一批文件),适配自定义MD5 Hash I/O缓存。

自己写的多文件 MD5校验工具,一个文件开一个线程,有最大I/O 缓存设置,兼容读写MD5后缀文件。 共计91个文件,合计180G左右 12分钟左右,UI基本卡废,但程序没蹦,属于正常。 卡的原因是基本是用 I/O…

每日OJ题_牛客_牛牛冲钻五_模拟_C++_Java

目录 牛客_牛牛冲钻五_模拟 题目解析 C代码 Java代码 牛客_牛牛冲钻五_模拟 牛牛冲钻五 (nowcoder.com) 描述: 牛牛最近在玩炉石传说,这是一款一对一对战的卡牌游戏,牛牛打算努力冲上钻五分段,获得丰厚的天梯奖励。…

力扣 中等 78.子集

文章目录 题目介绍解法解法一&#xff1a;解法二&#xff1a; 题目介绍 解法 有两种解法&#xff0c;对于计算[1,2]的子集问题&#xff1a; 解法一&#xff1a; 站在输入的角度思考&#xff1a;每个元素都可以选/不选 代码如下&#xff1a; class Solution {List<List&…

ReGCL Rethinking Message Passingin Graph Contrastive Learning

AAAI24 推荐指数&#xff1a; #paper/⭐ 总体说&#xff1a;利用梯度对对比正负样本加权的。个人觉得和与正负样本加权没有区别&#xff0c;读完之后不想做笔记了。

成都睿明智科技有限公司真实可靠吗?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电商时代&#xff0c;抖音作为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的佼佼者&#xff0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中&#xff0c;成都睿明智科技有限公司以其独到的眼光和专业的服务&#xff0c;成为了众多商家信赖的合作伙伴。今…

RAG再总结之如何使大模型更好使用外部数据:四个不同层级及查询-文档对齐策略

我们来看看RAG进展。《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 and Beyond: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How to Make your LLMs use External Data More Wisely》(https://arxiv.org/abs/2409.14924)&#xff0c;主要讨论了如何使大型语言模型&#xff08;LLMs&#xff09;更明智…

【Canvas与标志】白座红芯辐射标志

【成图】 【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utf-8">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head><title>白座红芯辐射标志</title><style type"text/css"…

23.1 k8s监控中标签relabel的应用和原理

本节重点介绍 : relabel的源码在 7.7节做过详细的解读强大的relabel能力 在k8s中的应用 应用1&#xff1a; labelmap 在采集cadvisor指标时 对服务发现标签key名字截取应用2&#xff1a; 采集pod自定义指标中replace 和 keep的应用应用3&#xff1a; k8s服务组件采集时的endpo…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资产盘点,rfid,出入库,消耗品管理,系统方案,系统源码(word原件)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需求要点&#xff1a; 1. 实现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xff0c;包括资产采购、资产入库、资产领用、资产借用、资产归还、资产报废、资产维修、资产调拨等全过程管理。 2. 可实现集团内部固定资产盘点管理&#xff0c;包括盘点计划、盘点查询等…

【深度解析】从电视广播到互联网接入:通信卫星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1.通信卫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1 早期发展 通信卫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 1957年10月4日&#xff0c;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xff0c;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xff0c;也推动了通信卫星的发展。 1958年12月18…

.NET 一款支持天蝎的免杀WebShell

01阅读须知 此文所提供的信息只为网络安全人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网站、服务器等&#xff08;包括但不限于&#xff09;进行检测或维护参考&#xff0c;未经授权请勿利用文章中的技术资料对任何计算机系统进行入侵操作。利用此文所提供的信息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和损失&#xf…

【ubuntu】【VirtualBox】VirtualBox无法加载USB移动设备的解决方法(支持U盘启动盘)

TOC 提示&#xff1a;测试可用 一、安装VirtualBox VirtualBox-7.1.2-164945-Win。 下载路径。 Download_Old_Builds_7_0 – Oracle VirtualBox 二、安装Oracle_VirtualBox_Extension_Pack-7.1.2 下载路径见上文。 三、安装增强功能 四、挂载USB 4.1 设置USB协议 4.2 挂…

深度学习基础—目标检测算法

目录 1.滑动窗口算法 2.滑动窗口的卷积实现 &#xff08;1&#xff09;1*1卷积的作用 &#xff08;2&#xff09;全连接层转化为卷积层 &#xff08;3&#xff09;在卷积层上实现滑动窗口 3.Bounding Box预测&#xff08;YOLO算法&#xff09; 1.滑动窗口算法 假如要构建一…

YOLOv10改进 | 融合篇,YOLOv10改进主干网络为GhostNetV3+MLCA注意机制

摘要 GhostNetV3 引入了多分支重参数化机制,通过在卷积层中添加额外的平行分支来改善性能。这些分支在训练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表征能力,最终通过将多个分支重组为一个卷积层来实现推理时的高效性。通过添加配备 BatchNorm 层的重复分支将再参数化引入紧凑型模型。因此作为YOLO…

2024年优化苹果免签封装APP H5站打包苹果APP 绿标-永不掉千(永久使用)

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做APP签名很贵&#xff0c; 这个程序就是吧您的H5网站 一切网页可以打开的&#xff0c;封装成app 苹果手机上可以直接安装使用 永久可用&#xff01;&#xff01;很简单&#xff0c;可以看视频教程来安装使用&#xff0c; 视频教程&#xff1a; https://ww…

【AIGC】2022-CVPR-利用潜在扩散模型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合成

2022-CVPR-High-Resolution Image Synthesis with Latent Diffusion Models 利用潜在扩散模型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合成摘要1. 引言2. 相关工作3. 方法3.1. 感知图像压缩3.2. 潜在扩散模型3.3. 调节机制 4. 实验4.1. 关于感知压缩权衡4.2. 利用潜在扩散生成图像4.3. 条件潜在扩散4.…

Spring Boot ⽇志

目录 1.⽇志使⽤ 2.⽇志级别 3.⽇志配置 3.1配置⽇志级别 3.2⽇志持久化 3.3配置⽇志⽂件分割 4.更简单的⽇志输出 1.⽇志使⽤ 在使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使用&#xff1f; ⽇志的⽤途 1.系统监控 我们可以通过⽇志记录这个系统的运⾏状态&#xff0c;对数…

【Codeforces】CF 2019 E

Tree Pruning #差分 #树形结构 题目描述 You are given a tree with n n n nodes, rooted at node 1 1 1. In this problem, a leaf is a non-root node with degree 1 1 1. In one operation, you can remove a leaf and the edge adjacent to it (possibly, new le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