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企业决策的智慧引擎
- 前言
- 数据仓库
前言
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数据已然成为企业航行于市场海洋的罗盘,而数据仓库则是那承载罗盘的坚固船只。当我们深入探究数据仓库的世界,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企业智慧核心的大门。
从数据仓库概念的诞生,我们看到了时代发展的印记。1991 年,Bill Inmon 如同一位智慧的领航者,提出了这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对信息的渴望日益强烈。在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和市场竞争残酷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变革迫在眉睫,而准确、全面的信息成为了企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同时,经营策略的转变也让数据的价值更加凸显。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过渡,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数据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仓库逐渐从早期的探索阶段走向实用阶段,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数据仓库的奇妙世界,探索它的奥秘和魅力。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正日益凸显其在企业决策中的关键作用。最近阅读了有关数据仓库的相关资料,深感其发展历程之波澜壮阔,应用之广泛深远,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各位大数据AI圈友们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数据仓库的诞生并非偶然。自1991年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提出其概念以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企业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纷纷进行变革,如减员增效、股份制改造等。此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同时,随着经营策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数据的潜在价值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逐渐认识到,充分利用信息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于是数据仓库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IT领域的热点技术。
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这是一个数据处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企业的数据处理通常分为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两类。操作型处理,也就是联机事务处理(OLTP),主要针对日常业务操作,如对数据库中的少数记录进行查询、修改等。它更关注操作的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支持的用户数等问题。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是操作型处理的主要工具。而分析型处理则不同,它一般针对某些主题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管理决策。然而,传统的数据库对分析处理的支持存在诸多不足。这是因为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具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在处理性能上,操作型处理要求快速响应,而分析型处理对响应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在数据集成方面,操作型处理的数据较为分散,而分析型处理则需要全面、准确的数据;在数据更新上,操作型处理数据更新频繁,而分析型处理大多为只读操作且需要定期刷新;在数据时限和数据综合方面,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
那么,数据仓库到底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它是为操作型系统过渡到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一种工具或数据集成环境。Bill Inmon认为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和时变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决策。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首先是面向主题。在操作型数据库中,各个业务系统相互分离,数据划分不适用于决策分析。而数据仓库则以商业主题为核心,每个主题对应于企业决策包含的分析对象,如保险公司的数据仓库可能有顾客、政策、保险金和索赔等主题。这些主题相关的数据被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领域,在抽象层次上对数据进行完整、一致和准确的描述。
其次是集成性。不同操作型系统之间的数据往往是相互独立且异构的。数据仓库通过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转换和汇总,保证了数据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性。例如保险公司综合数据的处理过程,来自多个不同操作型系统的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需要去除命名和格式等不一致性。
数据的非易失性也是数据仓库的一个重要特征。操作型数据库需要实时更新数据以满足日常业务操作,而数据仓库只需保存过去的业务数据,根据商业需要定期导入新数据即可。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一旦数据进入数据仓库,通常会被较长时间地保留。
最后是数据的时变性。数据仓库包含各种粒度的历史数据,其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挖掘其中隐藏的模式。虽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能修改,但随着业务的变化,数据需要更新以适应决策的需要。
在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数据集市,它是为了解决企业级数据仓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概念。企业在开发数据仓库时,如果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可能会面临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以及部门间对数据仓库资源竞争等问题。数据集市则支持某一业务单元或部门的特定商业需求,其数据可以来自数据仓库。它规模较小,便于快速实现,且成本低廉,短期内即可获得明显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仓库。
元数据则是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电话黄页,它是关于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数据。它的作用包括定义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模式、来源、抽取和转换规则等,贯穿于数据仓库构建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数据仓库的构建、使用和维护。元数据可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分别为IT人员和管理层及业务分析人员服务。
粒度反映了数据仓库按照不同层次组织数据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查询需要存储不同细节的数据。通用数据仓库元模型则是为了解决不同商务智能产品元数据模型不统一的问题,它提供了基于XML的元数据交换模型,有利于元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和共享。
ETL过程是构建数据仓库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数据抽取需要确定与决策相关的数据,转换则要对数据粒度以及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处理,清洗是为了提高数据源的数据质量,装载则将处理后的数据放入数据仓库。
操作数据存储(ODS)是介于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它的数据组织方式与数据仓库相似,但又具有操作型数据库的一些特点,如存放当前或接近当前的数据,且数据是联机可变的。它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在日常管理和战术决策中对实时或近实时数据的需求。
数据仓库还有多种模型,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概念模型用于表达信息世界中的信息结构,通常通过主题分析来表示,每个主题用若干维和度量表示。逻辑模型可采用多维数组或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常见的有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等。物理模型则是逻辑模型在数据仓库中的实现,涉及数据仓库的软硬件配置、数据的存储结构与索引、数据存放位置和存储分配等问题。
在未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企业对数据价值挖掘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数据仓库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数据仓库的相关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数据仓库技术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够给各位圈友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域里不断探索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