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DDU,供自己复习使用。欢迎大家前来讨论~
文章目录
- 题目
- 题目一:647. 回文子串
- 解题思路:
- 暴力解法
- 动态规划
- 题目二: 516.最长回文子序列
- 解题思路:
- 动态规划总结
- 动规五部曲
- 基础概念
- 常见问题类型
动态规划Part13
题目
题目一:647. 回文子串
647. 回文子串
解题思路:
暴力解法
两层for循环,遍历区间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然后还需要一层遍历判断这个区间是不是回文。所以时间复杂度:O(n^3)
动态规划
动规五部曲:
-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在处理子序列问题时,定义dp数组通常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其含义,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回文串问题,直接定义dp数组可能难以找到有效的递归关系。
所以我们要看回文串的性质。 如图:
为了判断字符串是否为回文,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二维dp数组,其中dp[i][j]表示从第i个字符到第j个字符的子串是否为回文串。通过递归检查子串是否回文,可以构建出整个字符串的回文性质。
- 确定递推公式
在确定递推公式时,我们分析以下情况:
判断子串[i, j]是否回文,当s[i]与s[j]相等时,依赖于子区间[i+1, j-1]是否回文。
- s[i]与s[j]不相等:直接设置dp[i][j]为false。
- s[i]与s[j]相等:
- 情况一:i与j相同,字符相同,直接设置dp[i][j]为true。
- 情况二:i与j相差1,字符相同,直接设置dp[i][j]为true。
- 情况三:i与j相差大于1,此时需要检查子区间[i+1, j-1]是否回文,即dp[i][j] = dp[i+1][j-1]。
以上三种情况分析完了,那么递归公式如下:
if (s[i] == s[j]) {
if (j - i <= 1) { // 情况一 和 情况二
result++;
dp[i][j] = true;
} else if (dp[i + 1][j - 1]) { // 情况三
result++;
dp[i][j] = true;
}
}
result变量用于统计回文子串的总数,而当s[i]与s[j]不相等时,其对应的dp[i][j]在初始化时已被设置为false。
-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初始化时,dp[i][j]应设为false,因为不能默认任何子串都是回文。
- 确定遍历顺序
遍历顺序可有有点讲究了。
首先从递推公式中可以看出,情况三是根据dp[i + 1][j - 1]是否为true,在对dp[i][j]进行赋值true的。
dp[i + 1][j - 1] 在 dp[i][j]的左下角,如图:
如果这矩阵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遍历,那么会用到没有计算过的dp[i + 1][j - 1],也就是根据不确定是不是回文的区间[i+1,j-1],来判断了[i,j]是不是回文,那结果一定是不对的。
所以一定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遍历,这样保证dp[i + 1][j - 1]都是经过计算的。
有的代码实现是优先遍历列,然后遍历行,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保证dp[i + 1][j - 1]都是经过计算的。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s.size() - 1; i >= 0; i--) { // 注意遍历顺序
for (int j = i; j < s.size(); j++) {
if (s[i] == s[j]) {
if (j - i <= 1) { // 情况一 和 情况二
result++;
dp[i][j] = true;
} else if (dp[i + 1][j - 1]) { // 情况三
result++;
dp[i][j] = true;
}
}
}
}
- 举例推导dp数组
举例,输入:“aaa”,dp[i][j]状态如下:
图中有6个true,所以就是有6个回文子串。
注意因为dp[i][j]的定义,所以j一定是大于等于i的,那么在填充dp[i][j]的时候一定是只填充右上半部分。
以上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untSubstrings(string s) {
vector<vector<bool>> dp(s.size(), vector<bool>(s.size(), false));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s.size() - 1; i >= 0; i--) { // 注意遍历顺序
for (int j = i; j < s.size(); j++) {
if (s[i] == s[j]) {
if (j - i <= 1) { // 情况一 和 情况二
result++;
dp[i][j] = true;
} else if (dp[i + 1][j - 1]) { // 情况三
result++;
dp[i][j] = true;
}
}
}
}
return result;
}
};
以上代码是为了凸显情况一二三,当然是可以简洁一下的,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untSubstrings(string s) {
vector<vector<bool>> dp(s.size(), vector<bool>(s.size(), false));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s.size() - 1; i >= 0; i--) {
for (int j = i; j < s.size(); j++) {
if (s[i] == s[j] && (j - i <= 1 || dp[i + 1][j - 1])) {
result++;
dp[i][j] = true;
}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n^2)
题目二: 516.最长回文子序列
516. 最长回文子序列
解题思路:
回文子串和回文子序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 回文子串:指的是字符串中的连续子串,它正读和反读是相同的。例如,“abba” 中的 “abba” 和 “bab” 都是回文子串。
- 回文子序列:指的是字符串中的字符,不一定连续,但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可以形成回文。例如,“babad” 中的 “bab” 或 “aba” 可以是回文子序列,因为它们可以由原字符串中的字符组成,虽然在原字符串中它们不是连续的。
对于回文子串的问题,常见的动态规划方法是使用一个二维数组 dp[i][j]
来表示字符串从索引 i
到 j
的子串是否是回文。如果 s[i]
等于 s[j]
并且 dp[i+1][j-1]
也是回文,则 dp[i][j]
为真。
而对于回文子序列的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动态规划方法,因为子序列不需要连续。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一个一维数组 dp[i]
来表示字符串到索引 i
为止的子序列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这些出现次数来判断是否可以形成回文。
动规五部曲分析如下:
-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j]:字符串s在[i, j]范围内最长的回文子序列的长度为dp[i][j]。
- 确定递推公式
在判断回文子串的题目中,关键逻辑就是看s[i]与s[j]是否相同。
如果s[i]与s[j]相同,那么dp[i][j] = dp[i + 1][j - 1] + 2;
如图:
(如果这里看不懂,回忆一下dp[i][j]的定义)
如果s[i]与s[j]不相同,说明s[i]和s[j]的同时加入 并不能增加[i,j]区间回文子序列的长度,那么分别加入s[i]、s[j]看看哪一个可以组成最长的回文子序列。
加入s[j]的回文子序列长度为dp[i + 1][j]。
加入s[i]的回文子序列长度为dp[i][j - 1]。
那么dp[i][j]一定是取最大的,即: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代码如下:
if (s[i] == s[j]) {
dp[i][j] = dp[i + 1][j - 1] + 2;
} else {
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
-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首先要考虑当i 和j 相同的情况,从递推公式:dp[i][j] = dp[i + 1][j - 1] + 2; 可以看出 递推公式是计算不到 i 和j相同时候的情况。
所以需要手动初始化一下,当i与j相同,那么dp[i][j]一定是等于1的,即:一个字符的回文子序列长度就是1。
其他情况dp[i][j]初始为0就行,这样递推公式: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中dp[i][j]才不会被初始值覆盖。
vector<vector<int>> dp(s.size(), vector<int>(s.size(), 0));
for (int i = 0; i < s.size(); i++) dp[i][i] = 1;
- 确定遍历顺序
从递归公式中,可以看出,dp[i][j] 依赖于 dp[i + 1][j - 1] ,dp[i + 1][j] 和 dp[i][j - 1],如图:
所以遍历i的时候一定要从下到上遍历,这样才能保证下一行的数据是经过计算的。
j的话,可以正常从左向右遍历。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s.size() - 1;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s.size(); j++) {
if (s[i] == s[j]) {
dp[i][j] = dp[i + 1][j - 1] + 2;
} else {
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
}
}
- 举例推导dp数组
输入s:“cbbd” 为例,dp数组状态如图:
红色框即:dp[0][s.size() - 1]; 为最终结果。
以上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ongestPalindromeSubseq(string s) {
vector<vector<int>> dp(s.size(), vector<int>(s.size(), 0));
for (int i = 0; i < s.size(); i++) dp[i][i] = 1;
for (int i = s.size() - 1;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s.size(); j++) {
if (s[i] == s[j]) {
dp[i][j] = dp[i + 1][j - 1] + 2;
} else {
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
}
}
return dp[0][s.size() - 1];
}
};
- 时间复杂度: O(n^2)
- 空间复杂度: O(n^2)
动态规划总结
动规五部曲
-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定义dp数组,明确其每个元素代表的含义。
- 确定递推公式:找出状态转移方程,即dp数组元素之间的关系。
- dp数组如何初始化:设定dp数组的初始值,对于边界情况特别重要。
- 确定遍历顺序:决定填充dp数组的顺序,通常与递推公式相关。
- 举例推导dp数组:通过具体例子来手动推导dp数组,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基础概念
- 重叠子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而这些子问题会重复出现。
- 最优子结构: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常见问题类型
- 斐波那契数列:经典的递归问题,用于引入动态规划。
- 背包问题:包括01背包、完全背包和多重背包等,涉及物品的选择和容量限制。
- 打家劫舍系列:涉及相邻房屋不能同时偷的问题,需要考虑状态转移。
- 股票系列:涉及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考虑价格波动和交易限制。
- 子序列系列:包括最长递增子序列、最长公共子序列等,涉及序列的子集和排列。
也是过了一遍动态规划的题目,完结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