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线性能指标
1.总线周期
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包括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通常 由若干个总线时钟周期构成。
2.总线时钟周期
即机器的时钟周期。计算机有一个统一的时钟,以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总线也要受此时钟的控制。
3.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上各种操作的频率,为总线周期的倒数。
若总线周期=N个时钟周期,则总线的工作频率=时钟频率/N。实际上指一秒内传送几次数据。
4.总线的时钟频率
即机器的时钟频率,为时钟周期的倒数。若时钟周期为T,则时钟频率为1/T。
实际上指一秒内有多少个时钟周期。
5.总线宽度
又称为总线位宽,它是总线上同时能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是指数据总线的根数,如32根称为32位(bit)总线。
6.总线带宽
可理解为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钟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可用字节/秒(B/s)表示。
例. 某同步总线采用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方式,其中地址/数据线有32根,总线时钟频率为66MHz,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两次数据(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
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是多少?
若该总线支持突发(猝发)传输方式,传输一个地址占用一个时钟周期,则一次 “主存写”总线事务传输128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1)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两次数据 总线工作频率是时钟频率的两倍总线工作频率 = 2 × 66MHz =132MHz
总线宽度 = 32bit = 4B
总线带宽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 = 132 × 4 MB/s = 528 MB/s
突发(猝发)传输方式:一次总线事务中,主设备只需给出一个首地址,从设备就能从首地址开始的若干连续单元读出或写入多个数据。
发送首地址占用1个时钟周期,128位数据需传输4次,占用2个时钟周期
一个时钟周期 = 1/66MHz ≈ 15ns
总耗时 = (1+2) × 15ns =45ns
7.总线复用
总线复用是指一种信号线在不同的时间传输不同的信息。可以使用较少的线传输更多的信息,从而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8. 信号线数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3种总线数的总和称为信号线数。
二、总线标准(408大纲已删除)
总线是在计算机系统模块化的发展中产生的,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类的每个模块品种及其复杂,往往一种模块要配一种总线,很难在总线上更换、组合各类设备。为了使系统设计简化,模块批量化,人们研究如何使总线建立标准,在总线标准下,完成系统设计和模块制作。
**总线概念:**总线标准是国际上公布或推荐的互连各个模块的标准,它是把各种不同的模块组成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按总线标准设计的接口可视为通用接口,在接口的两端,任何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完成自身方面的功能要求,而无须了解对方接口的要求。
根据总线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
**系统总线:**通常与CPU直接相连,用于连接CPU与北桥芯片、或CPU与主存等
**局部总线:**没有直接与CPU连接,通常是连接高速的北桥芯片,用于连接了很多重要的硬件部件(如显卡、声卡等)
**设备总线、通信总线:**通常由南桥芯片控制,用于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连接计算机与外部I/O设备
常见的总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