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本情况
二,常用命令
2.1 zadd
2.2 zcard,zcount
2.3 zrange,zrevrange,zrangebyscore
2.4 zpopmax,bzpopmax
2.5 zpopmin,bzpopmin
2.6 zrank,zrevrank,zscore
2.7 zrem,zremrangebyrank,zremrangebyscore
2.8 zincrby
2.9 zinterstore,zunionstore
三,内部编码
四,应用场景
4.1 排行榜系统
一,基本情况
Zset,叫做“有序集合”
- Set(集合):唯一性,无序性(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 ==> 同一只猴 )
- List(列表):有序性,可重复(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 ==> 不同的猴)
- Zset(有序集合):这里的“有序”,单指 “升序/降序 ”
问题:那么排序的顺序是啥?
解答:我们给 zset 中的 member 同时引入了一个属性 => 分数(score),浮点类型,进行排序的时候,就是按照此处的分数大小来进行 “ 升序/降序 ”的,如下图:
注意: “升序/降序”只是为了解释“有序”这个词的广泛性,实际上zset内部还是按照“升序”来排列的
zset也是一个集合,所以member仍然要求是唯一的,score可以重复,因为 zset主要还是用来存member的,score只是辅助
数据结构 | 是否允许重复元素 | 是否有序 | 有序依据 | 应用场景 |
---|---|---|---|---|
list(列表) | 是 | 是 | 索引下标 | 时间轴,消息队列等 |
set(集合) | 否 | 否 | 标签,社交等 | |
zset(有序集合) | 否 | 是 | 分数 | 排行榜系统,社交等 |
二,常用命令
2.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zadd作用是往集合中添加或修改元素和分数,首先指定key,方括号为可选选项,score为添加的分数,member为添加的值,其中 member 和 score 称为是一个“pair”类型,类似于C++里的std:pair,类似于键值对,但又不是键值对,因为对于有序集合来说,是既可以通过member找到score,也可以通过score找到member的。
C++的pair使用可以参考:C++——map和set的基本使用_c++中关联式容器-CSDN博客
然后是对于方括号里面选项的解释:
- NX:当member不存在的时候,添加新member,如果member存在什么都不做
- XX:当member存在的时候,更新member的值,如果member不存在什么都不做
- 不加 NX|XX 时:如果当前member不存在,此时就会达到“添加新member”的效果,如果当前member已经存在,就会更新分数
- LT:在要更新分数的前提下,如果新分数比旧分数小,就更新成功,否则不更新,不会阻止添加新member
- GT:在要更新分数的前提下,如果新分数比旧分数大,就更新成功,否则不更新,不会阻止添加新member
- CH:“ C ” 是“ change ”的缩写,作用是指定返回值要返回什么信息,本来zadd返回的是新增元素的个数,添加CH选项后返回被修改的元素个数
- INCR:作用是能针对现有的member的score进行运算
问题:之前的Hash,Set,List 很多时候,添加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但为什么Zset是O(logN)?
解答:因为zset是有序结构,所以新增元素时需要计算合适的位置再添加,当然之所以是logN不是N,也是利用了有序这样的特定。
但是也有分数相同的情况,所以当分数相同时,再按照元素自身的字典序来排列,分数不同仍然按照分数来排
下面是zadd的使用:
但是上面的只能显示member,不显示score,所以我们可以在后面加上“ withscores ”选项使其显示分数:
我们也可以使用zadd修改对应member的分数:
如果修改的分数影响到了之前的顺序,就会自动移动元素的位置,从而保持原有的升序顺序不变:
最后我们使用以下zadd的选项,NX|XX 作用和之前一样,这里就不介绍了:
注意:
- LT和GT选项要在高版本的Redis才会有,但是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 C++中的std:set也可以存pair,同时也是有序的,但是和Redis的set最大的不同是,std:set不能修改,只能添加或者删除
2.2 zcard,zcount
ZCARD key
ZCOUNT key min max
- zcard作用是获取zset里元素的个数
- zcount作用是找出score符合区间[min, max]的member的个数,以返回值显示,[min, max]是闭区间:
上面的是闭区间,如果我们想排除边界值,需要用括号,但是这里的写法有点奇怪,如下图:
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设计,是符合直觉的,因为这样学习和使用成本就越低;但是像这个添加括号就明显不符合直觉,那么为什么不改呢?
解答:既然已经这样设定了,只能将错就错,遵守这样的规则了,因为需要考虑兼容性,只要新的Redis一改,大量的代码直接就不能用了,需要大量的修改,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会导致大量的服务器直接罢工
- C++最近火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C++兼容C,而当代大多数的热门操作系统都是用C写的
- 而且其实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我国早就开始高IPv6了,而且几近成熟,但是仍然没有大量推广,就是因为这玩意儿是和设备绑定的,要换IPv6,就需要摒弃IPv4的设备,引入IPv6的设备,这其实是一件非常耗时烧钱耗精力的事情,需要长期慢慢推进
zcount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N)
问题:假设是先根据min和max找到对应的元素,如果要进行一个遍历,是不是就知道这里的元素个数了呢?
解答:那样的话时间复杂度就是O(N)了,就不是O(logN)了,根据找min和max就是O(logN)了,再加上遍历就是O(logN + M)了,M是区间中元素的个数,N是整个有序集合的个数
实际上Zset内部,会记录每个元素当前的 “排行” / “次序”,查询到元素,就直接知道了元素所在的“次序”,就可以直接把max对应的元素次序和min对应的元素次序做减法即可。
注意:zcount的min和max是支持分数的,所以可以写成浮点数,而且其中还有两个特殊值:inf表示无穷大,-inf表示负无穷大:
负无穷大不是无穷小,无穷小应该指的是无限接近于0的数
2.3 zrange,zrevrange,zrangebyscore
- zrange作用是查看指定的一对下标构成的区间的值,前面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 zrevrange,z后面的三个字母“ rev ”其实是“ reverse ”的缩写,意思为“ 逆序 ”,所以zrevrange作用是按照分数降序进行遍历的
- 前面两个都是按照下标区间来找元素的,zrangebyscore作用是按照分数来找元素的,和zcount类似:
注意:zrangebyscor已经标记成“废弃”,可能在Redis 6.2.0 之后废弃,并且功能会合并到zrange中
2.4 zpopmax,bzpopmax
zpopmax key [count]
BZPOPMAX key [key ...] timeout
- zpopmax作用是删除并返回分数最高的count个元素,就是 topK 问题,如果存在多个分数相同的元素,同时为最大值,zpopmax仍然只删除其中一个
- 咱们这里的“有序集合”也可以视为一个“优先级队列”,有的时候,也需要一个带有“阻塞功能”的优先级队列,就可以用bzpopmax实现阻塞功能,timeout表示超时时间,其他的具体使用和细节再list的blpop和brpop已经讲解过,这里不再赘述:Redis远程字典服务器(6) —— list类型详解-CSDN博客
引出:zpopmax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 + M),其中N是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M表示coun他,要删除的元素个数;此处zpopmax删除最大的元素,由于集合是有序的,最大值相当于最后一个元素,也就相当于“尾删”
问题:既然是尾删,那为什么不把这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特殊记录下来,省去了查找的过程,后续删除不就可以O(1)了吗?
解答:可以做到,但是Redis没有这么做,而且实际上,在Redis源码中,针对有序集合,确实是记录了“尾部”这样的特定位置,但是实际删除的时候,是直接调用了一个“通用的删除函数”,给定一个member的值,进行查找,找到位置在删除
所以是存在优化空间的,但是优化一般是要先找到性能瓶颈的,再针对性的优化
bzpopmax的效果和blpop一样,这里就不展示了:Redis远程字典服务器(6) —— list类型详解-CSDN博客
2.5 zpopmin,bzpopmin
ZPOPMIN key [count]
BZPOPMIN key [key ...] timeout
zpopmin就是和zpopmax反过来的,删除最小的count个元素:
此处zpopming和zpopmax的逻辑是一致的,bzpopmin也是一样的,删除的时候是使用的通用的删除函数,所以有了查找的过程,时间复杂度是O(logN + M) ,M是要删除的个数,所以可以不记,最后的时间复杂度可以为O(logN)
2.6 zrank,zrevrank,zscore
- zrank作用是获取指定元素的排名,这个“排名”就是“下标”
- zrevrank作用也是获取member的下标,但是是反着算的
- zscore作用是查询指定member的分数
zrank:
zrank得到的下标是从前往后(升序)算的。
zrevrank:
zscore:
问题:zscore明明也有“根据member找score”的查询操作,为什么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1)?
解答:此处可以认为是Redis对查询操作做了特殊优化,付出了额外的空间代价,针对这里进行优化到了O(1)的,因为Redis的设计者发现这个查询操作是“高频”的,所以做了针对性的优化
2.7 zrem,zremrangebyrank,zremrangebyscore
- zrem作用是删除指定的member,时间复杂度尾O(logN * M),N是整个zset的元素个数,M是指定的member的个数
- zremrangebyrank作用是范围式删除,通过在命令后面带上一个范围,对这个范围进行删除,是闭区间
- zremrangebyscore作用也是范围式删除,上面的是指定下标,这个就是指定score的范围删除
这三个命令结合解释能很快理解和使用,就不进行演示了~
后面两个命令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 M)
2.8 zincrby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作用是对指定member的score进行一个加法的操作,可以通过加负数来实现减法的效果
这个命令的效果和zadd的INCR选项效果是一样的
2.9 zinterstore,zunionstore
在学习set类型的时候,我们直到集合操作还有交集,并集,差集,对应的命令是sinter,zunion,zdiff,那么zset有序集合有没有呢?有是有,因为这几个命令是从Redis 6.2 版本才开始支持的,咱们现在是5版本,暂时不涉及
暂时zset还是提供了两个命令求集合间操作的:
zinter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WEIGHTS weight [weight ...]] [AGGREGATE SUM|MIN|MAX]
zunion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WEIGHTS weight [weight ...]] [AGGREGATE SUM|MIN|MAX]
- zinterstore作用是求交集,结构保存到另一个key中
- zunionstore作用是求并集,结构保存到另一个key中
下面解释下选项:
- destination:最后的结果存储到哪个key对应的zset中
- numkeys:就是一个整数,描述了后续有几个key参与集合间运算,加入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后面还有其他的选项,Redis解析命令的时候,需要知道有多少个key参与运算,避免选项和key混淆(此处的设定很像HTTP协议报头的“Content-Length”,描述了正文的长度,避免了“粘包问题”)
- weights:权重,咱们这个集合是有序集合,带有分数,所以现在好几个有序集合做操作,它们的地位不一定对等;权重相当于一个系数,会乘以当前的分数,具体使用可以观看后面的截图
- aggregate:zset求交集时,不仅仅只考虑member,它还有score,如果member相同,score不同,所以需要一个选项来处理score,就三种方式:“SUM求和”,“MIN取小的值”,“MAX取大的值”,通过这三种方式对score合并
zinterstore:
然后我们可以带上权重,可以写成小数:
最后的AGGREGATE的对score三种操作都很简单,这里就不演示了~
zunionstore:求并集和求交集步骤一样:
对于zinterstore的时间复杂度:
- N表示输入若干个有序集合里面元素最少的个数
- K表示有序集合的个数
- M表示最终结果的有序集合元素的个数
这个东西取决于Redis的源码咋写的,我们暂时不考虑~
表达式太复杂了,我们可以简化以下得到近似值:
- 首先K不会很多,近似看作1
- 再化简以下,可以认为N和M是接近的(不严谨,只是近似来看),
- 可以化简为O(M) + O(M * logM) ==> O(M * logM)
对于zunionstore的时间复杂度:
除了N变为了:参与运算的zset的个数,其他的和上面一致
三,内部编码
- ziplist(压缩列表):当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小于 zset-max-ziplist-entries 配置(默认 128 个), 同时每个元素的值都小于 zset-max-ziplist-value 配置(默认 64 字节)时,Redis 会用ziplist 来作 为有序集合的内部实现,ziplist 可以有效减少内存的使用。
- skiplist(跳表):当 ziplist 条件不满足时,有序集合会使用 skiplist 作为内部实现,因为此时 ziplist 的操作效率会下降。
关于跳表skiplist的结构可以参考下这道题目:LCR 154. 复杂链表的复制 - 力扣(LeetCode)
要详细了解跳表,还是得结合源码来看,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四,应用场景
4.1 排行榜系统
最关键的应用场景就是这个了,比如应用热搜,游戏积分,成绩排行等等。
关键要点就是:用来排行的“分数”是频繁变化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实时变化的环境下高效地更新排行,所以使用zset来实现就非常简单,因为可以高效地修改“分数”,排行顺序也能自动调整(logN)
Thousands(千):1KB
million(百万):1MB
billion(十亿):1GB
对于游戏排行榜之类的,它的前后顺序就非常容易确定,但是有的排行榜就要复杂很多,比如某博热度(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评论数),但是对于这部分,一般的大公司都有专门的团队来做这块的事情(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根据每个维度。计算得到综合得分 ==> 热度
总结:zset只是一个选择,不是说非得用zset,有些场景确实可以用到有序集合,但是不方便使用Redis,就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式的有序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