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开源内存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和集合),提供持久化选项以确保数据安全,并具备高可用性和分布式功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底层所使用到的数据结构
一、SDS
Redis 中保存的 key 是字符串,value 往往是字符串或者字符串的集合。
可见字符串是 Redis 中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不过 Redis 没有直接使用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因为C语言字符串存在很多问题:
-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需要通过运算
-
非二进制安全
-
不可修改
Redis 构建了一种新的字符串结构,称为简单动态字符串,简称 SDS
Redis 是 C 语言实现的,其中 SDS 是一个结构体,源码如下:
// flags 的取值
#define SDS_TYPE_5 0
#define SDS_TYPE_8 1
#define SDS_TYPE_16 2
#define SDS_TYPE_32 3
#define SDS_TYPE_64 4
struct _srrtibute_((_packed_))sdshdr8{
// Header
unit8_t len; // buf 已保存的字符串字节数,不包括结束标志
unit8_t alloc; // buf 申请的总字节数,不包含结束标志
unsigned char flags; // 不同 SDS 的头类型,用来控制 SDS 的头大小
// 数据
char buf[];
}
例如,一个包含字符串“name”的 sds 结构如下:
SDS 之所以叫做动态字符串,是因为它具备动态扩容的能力
例如,一个内容为“hi”的 SDS
假如我们要给 SDS 追加一段字符串“,Amy”,这里首先会申请新内存空间:
如果新字符串小于1M,则新空间为扩展后字符串长度的两倍;
如果新字符串大于1M,则新空间为扩展后字符串长度 + 1M,称为内存预分配
如果扩容后长度超过原有的 sdshdr 类型的长度,则会进行 s_realloc 扩容(使用更大的 sdshdr 类型)
优点:
-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
支持动态扩容
-
减少内存分配次数
-
二进制安全
二、IntSet
IntSet 是 Redis 中 set 集合的一种实现方式,基于整数数组来实现,并且具备长度可变、有序等特征
typedef struct intset{
unit32_t encoding; // 编码方式,支持放 16 位、32 位、64 位整数
unit32_t length; // 元素个数
int8_t contents[]; // 整数数组,保存集合数据
} intset;
其中的 encoding 包含三种模式,表示存储的整数大小不同:
/**
* Note that these encodings are ordered, so:
* INTSET ENC INT16 < INTSET ENC INT32 < INTSET ENC INT64.
*/
#define INTSET_ENC_INT16 (sizeof(int16 t); // 2字节整数,范围类似 java 的 short
#define INTSET_ENC_INT32 (sizeof(int32 t)); // 4字节整数,范围类似 java 的 int
#define INTSET_ENC_INT64 (sizeof(int64 t)); // 8字节整数,范围类似 java 的 long
为了方便查找,Redis 会将 intset 中所有的整数数据按照升序依次保存在 contents 数组中,结构如图:
此时要计算一个数据的地址即可使用以下公式:
现在,数组中每个数字都在 int16_t 的范围内,因此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INTSET_ENC_INT16,每部分占用的字节大小为:
encoding:4字节
length:4字节
contents:2字节 * 3 = 6字节
向其中添加一个数字:50000,这个数字超出了 int16_t 的范围,intset 会自动升级编码方式到合适的大小
以当前案例来说流程如下:
-
升级编码为 INTSET_ENC_INT32, 每个整数占4字节,并按照新的编码方式及元素个数扩容数组
-
倒序依次将数组中的元素拷贝到扩容后的正确位置
-
将待添加的元素放入数组末尾
-
最后,将 inset 的 encoding 属性改为 INTSET_ENC_INT32,将 length 属性改为 4
Intset 可以看做是特殊的整数数组,具备一些特点:
-
Redis 会确保 Intset 中的元素唯一、有序
-
具备类型升级机制,可以节省内存空间
-
底层采用二分查找方式来查询
三、Dict
Redis 是一个键值型(Key-Value Pair)的数据库,可以根据键实现快速的增删改查
而键与值的映射关系正是通过 Dict 来实现的
Dict 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哈希表(DictHashTable)、哈希节点(DictEntry)、字典(Dict)
typedef struct dictht {
// entry 数组,数组中保存的是指向 entry 的指针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的掩码,总等于 size-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entry 的个数
unsigned long used;
} dictht;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 键
void *key;
// 值
union {
void *val;
unit64_t u64;
int64_t s64;
double d;
} v;
// 下一个 Entry 的指针
struct dictEntry *next;
} dictEntry;
向 Dict 添加键值对时,Redis 首先根据 key 计算出 hash 值(h),然后利用 h & sizemask
来计算元素应该存储到数组中的哪个索引位置
存储 k1 = v1,假设 k1 的哈希值 h =1,则 1&3 =1,因此 k1 = v1 要存储到数组角标 1 位置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 dict 类型,1内置不同的 hash 函数
void *privdata; // 私有数据,在做特殊 hash 运算时用
dictht ht[2]; // 一个 dict 包含两个哈希表,一个保存数据,另一个一般是空的,只在 rehash 时使用
long rehashidx; // rehash 的进度,-1 表示未进行
int16_t pauserehash; // rehash 是否暂停,1 则暂停,0 则继续
} dict;
Dict 的扩容:
Dict 中的 HashTable 就是数组结合单向链表的实现,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时,必然导致哈希冲突增多,链表过长,则查询效率会大大降低
Dict 在每次新增键值对时都会检查负载因子(LoadFactor = used/size) ,满足以下两种情况时会触发哈希表扩容:
-
哈希表的 LoadFactor >= 1,并且服务器没有执行 BGSAVE 或者 BGREWRITEAOF 等后台进程;
-
哈希表的 LoadFactor > 5 ;
【Dict 的 rehash】
不管是扩容还是收缩,必定会创建新的哈希表,导致哈希表的 size 和 sizemask 变化,而 key 的查询与 sizemask 有关
因此必须对哈希表中的每一个 key 重新计算索引,插入新的哈希表,这个过程称为 rehash
过程是这样的:
-
计算新 hash 表的 realeSize,值取决于当前要做的是扩容还是收缩
-
如果是扩容,则新 size 为第一个大于等于
dict.ht[0].used + 1
的 2n -
如果是收缩,则新 size 为第一个大于等于
dict.ht[0].used
的 2n (不得小于4)
-
-
按照新的 realeSize 申请内存空间,创建 dictht,并赋值给 dict.ht[1]
-
设置 dict.rehashidx = 0,标示开始 rehash
-
将 dict.ht[0] 中的每一个 dictEntry 都 rehash 到 dict.ht[1]
-
每次执行增删改查操作时,都检查一下 dict.rehashidx 是否大于 -1,若是则将 dict.ht[0].table[rehashidx] 的 entry 链表 rehash 到 dict.he[1],并且将 rehashidx++,直到 dixt.ht[0] 的所有数据都 rehash 到 dict.ht[1]
-
将 dict.ht[1] 赋值给 dict.ht[0],给 dict.ht[1] 初始化为空哈希表,释放原来的 dict.ht[0] 的内存
-
将 rehashidx 赋值为 -1,代表 rehash 结束
-
在 rehash 过程中,新增操作,则直接写入 ht[1],查询、修改和删除则会在 dict.ht[0] 和 dict.ht[1] 依次查找并执行
-
这样可以确保 ht[0] 的数据只减不增,随着 rehash 最终为空
-
Dict 的结构:
-
类似 Java 的 HashTable,底层是数组加链表来解决哈希冲突
-
Dict 包含两个哈希表,ht[0] 平常用,ht[1] 用来 rehash
Dict 的伸缩:
-
当 LoadFactor 大于 5 或者 LoadFactor 大于 1 并且没有子进程任务时,Dict 扩容
-
当 LoadFactor 小于 0.1 时,Dict 收缩
-
扩容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 used + 1 的 2n
-
收缩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 used 的 2n
-
Dict 采用渐进式 rehash,每次访问 Dict 时执行一次 rehash
-
rehash 时 ht[0] 只减不增,新增操作只在 ht[1] 执行,其它操作在两个哈希表
四、ZipList
ZipList 是一种特殊的“双端链表” ,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可以在任意一端进行压入/弹出操作, 并且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属性 | 类型 | 长度 | 用途 |
---|---|---|---|
zlbytes | uint32_t | 4 字节 | 记录整个压缩列表占用的内存字节数 |
zltail | uint32_t | 4 字节 | 记录压缩列表表尾节点距离压缩列表的起始地址有多少字节,通过这个偏移量,可以确定表尾节点的地址。 |
zllen | uint16_t | 2 字节 | 记录了压缩列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最大值为UINT16_MAX (65534),如果超过这个值,此处会记录为65535,但节点的真实数量需要遍历整个压缩列表才能计算得出。 |
entry | 列表节点 | 不定 | 压缩列表包含的各个节点,节点的长度由节点保存的内容决定。 |
zlend | uint8_t | 1 字节 | 特殊值 0xFF (十进制 255 ),用于标记压缩列表的末端。 |
ZipList 中的 Entry 并不像普通链表那样记录前后节点的指针,因为记录两个指针要占用16个字节,浪费内存。而是采用了下面的结构:
-
previous_entry_length:前一节点的长度,占1个或5个字节。
-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小于254字节,则采用1个字节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大于254字节,则采用5个字节来保存这个长度值,第一个字节为 0xfe,后四个字节才是真实长度数据
-
-
encoding:编码属性,记录 content 的数据类型(字符串还是整数)以及长度,占用1个、2个或5个字节
-
contents:负责保存节点的数据,可以是字符串或整数
ZipList 中所有存储长度的数值均采用小端字节序,即低位字节在前,高位字节在后。
例如:数值 0x1234,采用小端字节序后实际存储值为:0x3412
ZipListEntry 中的 encoding 编码分为字符串和整数两种:
字符串:如果 encoding 是以“00”、“01”或者“10”开头,则证明 content 是字符串
整数:如果 encoding 是以“11”开始,则证明 content 是整数,且 encoding 固定只占用1个字节
【ZipList 的连锁更新问题】
ZipList 的每个 Entry 都包含 previous_entry_length 来记录上一个节点的大小,长度是1个或5个字节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小于254字节,则采用1个字节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大于等于254字节,则采用5个字节来保存这个长度值,第一个字节为0xfe,后四个字节才是真实长度数据
现在,假设我们有N个连续的、长度为 250~253 字节之间的 entry,因此 entry 的 previous_entry_length 属性用1个字节即可表示
ZipList 这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连续多次空间扩展操作称之为连锁更新(Cascade Update),新增、删除都可能导致连锁更新的发生
ZipList特性:
-
压缩列表的可以看做一种连续内存空间的"双向链表"
-
列表的节点之间不是通过指针连接,而是记录上一节点和本节点长度来寻址,内存占用较低
-
如果列表数据过多,导致链表过长,可能影响查询性能
-
增或删较大数据时有可能发生连续更新问题
五、QuickList
Q:ZipList 虽然节省内存,但申请内存必须是连续空间,如果内存占用较多,申请内存效率很低。怎么办?
A: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限制 ZipList 的长度和 entry 大小
Q:但是我们要存储大量数据,超出了 ZipList 最佳的上限该怎么办?
A:我们可以创建多个 ZipList 来分片存储数据
Q: 数据拆分后比较分散,不方便管理和查找,这多个ZipList如何建立联系?
A:Redis 在 3.2 版本引入了新的数据结构 QuickList,它是一个双端链表,只不过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 ZipList
为了避免 QuickList 中的每个 ZipList 中 entry 过多,Redis 提供了一个配置项:list-max-ziplist-size 来限制
如果值为正,则代表 ZipList 的允许的 entry 个数的最大值
如果值为负,则代表 ZipList 的最大内存大小,分5种情况:
-
-1:每个 ZipList 的内存占用不能超过 4kb
-
-2:每个 ZipList 的内存占用不能超过 8kb
-
-3:每个 ZipList 的内存占用不能超过 16kb
-
-4:每个 ZipList 的内存占用不能超过 32kb
-
-5:每个 ZipList 的内存占用不能超过 64kb
其默认值为 -2:
以下是 QuickList 的和 QuickListNode 的结构源码: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
// 头节点指针
quicklistNode *head;
// 尾节点指针
quicklistNode *tail;
// 所有 ziplist 的 entry 的数量
unsigned long count;
// ziplist 的数量
unsigned long len;
// ziplist 的 entry 的上限,默认值 -2
int fill: QL_FILL_BITS;
// 首尾不压缩的节点数量
insigned int compress: QL_COMP_BITS;
quicklistBookmark bookmarks[];
} quciklist;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Node {
// 前一个节点指针
struct quicklistNode *prev;
// 下一个节点指针
struct quicklistNode *next;
// 当前节点的 Ziplist 指针
unsigned char *zl;
// 当前节点的 Ziplist 的字节大小
unsigned int sz;
// 当前节点的 ZipList 的 entry 个数
unsigned int count: 16;
// 编码方式: 1,ZipList;2,lzf 压缩模式
unsigned int encoding: 2;
// 数据容器类型(预留):1,其他;2:ZipList
unsigned int container: 2;
// 是否被解压缩:1,被解压了
unsigned int recompress: 1;
// 测试用
unsigned int sttempted_compress: 1;
// 预留字段
unsigned int extra: 10;
} quicklistNode;
QuickList 的特点:
-
是一个节点为 ZipList 的双端链表
-
节点采用 ZipList,解决了传统链表的内存占用问题
-
控制了 ZipList 大小,解决连续内存空间申请效率问题
-
中间节点可以压缩,进一步节省了内存
六、SkipList
SkipList(跳表)首先是链表,但与传统链表相比有几点差异:
-
元素按照升序排列存储
-
节点可能包含多个指针,指针跨度不同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头尾节点指针
struct sz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 最大的索引层级,默认是 1
int level;
} zskiplist;
typedef struct zskiplstNode {
// 节点存储的值
sds ele;
// 节点分数,排序、查询用
double score;
// 前一个节点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ord;
struct zskiplistLevel {
// 下一个节点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 索引跨度
unsigned long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SkipList 的特点:
-
跳跃表是一个双向链表,每个节点都包含 score 和 ele 值
-
节点按照 score 值排序,score 值一样则按照 ele 字典排序
-
每个节点都可以包含多层指针,层数是 1 到 32 之间的随机数
-
不同层指针到下一个节点的跨度不同,层级越高,跨度越大
-
增删改查效率与红黑树基本一致,实现却更简单
七、RedisObject
Redis 中的任意数据类型的键和值都会被封装为一个 RedisObject,也叫做 Redis 对象
什么是 RedisObject?
从 Redis 的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个 Redis 节点包含多个 database(非 cluster 模式下默认是 16 个,cluste r模式下只能是 1 个),而一个 database 维护了从 key space 到 object space 的映射关系
这个映射关系的 key是 string 类型,⽽ value 可以是多种数据类型,比如:string, list, hash、set、sorted set 等
可以看到,key 的类型固定是 string,而 value 可能的类型是多个
⽽从 Redis 内部实现的⾓度来看,database 内的这个映射关系是用⼀个 dict 来维护的
dict 的 key 固定用⼀种数据结构来表达就够了,这就是动态字符串 sds
而 value 则比较复杂,为了在同⼀个 dict 内能够存储不同类型的 value,这就需要⼀个通⽤的数据结构,这个通用的数据结构就是 robj,全名是redisObject
一 叶 知 秋,奥 妙 玄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