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早在五千年前,彝族的先祖就发明了十月太阳历,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同时,彝族的先祖也创制了古彝文,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古彝文也被称为古夷文、传统彝文,是相对于四川凉山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统一将彝文改进为印刷版的“规范彝文”而言的。古彝文可以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帕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唯一存活的古文字。古彝文属典型的表意单音节文字,这种独特的文字形式,不仅是彝族人记录思想、交流感情和承载语言的符号,更是反映彝族社会历史变迁、展现彝族人民智慧和情感的文化瑰宝。
— — 图1 古彝文与规范彝文 — —
01、古彝文的生命力
古彝文的起源与发展
彝族文字发育很早,与包括甲骨文在内名列前茅的世界文字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具有世界古文字的形成基础。彝文起源于图画,考古研究发现,半坡、姜寨、柳湾等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与彝族传统文字有形同或形似的部分,可用彝文字识读释解。随后彝文从图画逐步演进到象形字,象形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由于象形字只能代表某一具体事物,不能表示人类复杂的思想和概念,于是又随着形象思维的飞跃而创造了会意字。贵州《大定县志》卷十三云:“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日韪书,即今夷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由此可知,象形字、会意字在彝文中占主导地位。
— — 图2 彝文形同或形似对比表 — —
古彝文原是只被毕摩(彝族的宗教人员)掌握的文字,并没有进入民间和学校;但由于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生产工作需要,很多彝族群众开始自发地互教互学古彝文,使用彝文记笔记、记账目等,古彝文由此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古彝文长期未经整理规范,在字形和字音的使用上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古彝文几乎每个字都有异体字,甚至某些字的异体字最多能达100多个。
1974年,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彝文工作组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在原有彝文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组成了表音音节文字方案——《四川彝文规范方案》。规范彝文是将古彝文通过顺时针旋转90度形成的一种变体文字,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古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音点的819个音节。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彝文规范工作的重大突破,也为彝文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0年,《四川彝文规范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规范彝文成为促进彝族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的文字工具。
— — 图3 彝文规范方案 — —
但古彝文依然在民间使用,大量的彝文古籍都是用古彝文记录下来,要阅读、翻译、研究彝文古籍,继承彝族文化遗产,仍需要了解和学习古彝文。可以说,古彝文是现行规范彝文产生的基础,自彝文的原始刻划符号到现在,已经有了七至八千年的历史,在彝族地区延续使用至今,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字,展现出古彝文特有的生命力。
02、古彝文的影响力
古彝文的重要价值
古彝文在古代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根据相关考古研究报道,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彝文刻划符号。有专家认为,古彝文的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经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4000多个甲骨文中有600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
— — 图4 甲骨文与彝文字形比较表 — —
古彝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古彝文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也是彝族社会使用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字,它记录了彝族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不仅是彝族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是他们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彝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传承古彝文,彝族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彝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3、古彝文的文化力
古彝文的深厚底蕴
在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三十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古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丰富。彝文文献多由彝族巫师毕摩世代抄写流传,多用于巫事。流传至今的各地区彝文文献载体形制繁多,彝文文献最早见于钟铭、石刻,但更多的文献形式为纸书。彝文典籍内容涉及了彝族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内容,客观地反映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大量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
— — 图5 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 — —
从文字厚度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目前,《滇川黔桂彝文字集》共收录古彝文单字87,000多个,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种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可以说,古彝文真正体现了承担彝族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成熟、稳定和具有厚实饱和度的文字。
04、古彝文的传承力
古彝文的传承与保护
贵州省毕节市有着悠久的彝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彝族古文献典籍最为丰富和典型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贵州毕节地区不断加强彝族文字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应用等工作,彝族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成果丰硕。彝文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整理数量位居前列,搜集整理和翻译出版了《爨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物始纪略》《彝文金石图录》等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彝文古籍珍品;在彝族聚居区实行彝语、汉语“双语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彝文专业人才,为抢救、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还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展现彝族文字之美,创建古彝文化景观。古彝文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传承价值正被逐步激活。
图6 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文丰、普祥两位老师正在研读古籍
2023年1月,毕节市档案馆牵头申报的“贵州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贵州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共有55部(册),10部(册)收藏于毕节市档案馆、45部(册)收藏于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其中49部(册)形成于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绝大多数为存世孤本。此前有54部(册)入选《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46部(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批档案文献封面材料为羊皮、牛皮、麻布等,正文材料为白皮纸,用彝族古文字书写。其中《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彝文古籍珍品。这些档案文献蕴藏着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反映了西南彝族人民的发祥、发展、迁徙、分布,以及与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巩固西南边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历史。这组档案是研究彝族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7 “彝族古文字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05、结 语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彝文古老而具有生命力,深厚而拥有传承力,承载了深远的彝族历史内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但抢救和保护彝文古籍仍然任重道远,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还需不断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世界级的古文字继续闪耀光芒,为彝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数字罗塞塔计划 #文明印记 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