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链接:《动手做科研》08. 云端上的深度学习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定期分享AI论文干货知识!
导读: 当我们开始开发复杂模型时,尝试在本地计算机上训练模型通常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我们本地的显存都比较受限制,而且也不是所有同学所在的实验室都有显卡资源。因此,比较推荐的方法是在线上租服务器来训练。
本次教程将学习如何利用
AutoDL
构建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我们将探索和使用容器实例。这些课程将以现场演示/代码演练的形式进行。我们将首先完成AutoDL
设置,在那里我们将配置并连接到实例,并介绍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改善开发体验。下一步将是调整现有代码,以便它可以与
GPU
一起使用,从而大大加快计算过程(例如训练模型)。同时也将讨论几种进一步加快模型训练速度的方法。最后我们将对CheXzero
代码库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把代码添加到我们的实例中,并确保我们可以运行模型训练过程。
本教程目标
- 了解如何设置和连接到
AutoDL
容器实例进行深度学习。 - 学习如何修改深度学习代码以便在
GPU
上使用。 - 获得使用真实代码库运行模型训练过程的实际操作经验。
本教程内容
AutoDL
快速开始
登录网站,先注册
创建实例
注册后进入控制台,在我的实例菜单下,点击租用新实例
在租用实例页面:选择计费方式,选择合适的主机,选择要创建实例中的GPU数量,选择镜像(内置了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最后创建即可。
创建完成后等待开机,今后主要用到的操作入口见截图中
上传数据
开机后在这个正在运行中的实例上找到快捷工具:JupyterLab
,点击打开,在下面的截图中找到上传按钮,即可上传数据。
终端训练
在打开的JupyterLab
页面中打开终端。
在终端中执行Python命令等完成训练
转换为使用 GPU
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远程实例的主机名以及是否加载了GPU:
nvidia-smi
这个命令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显示你的GPU实际上是否被利用,这有助于调试机器学习程序。
环境设置
“conda list env”
命令列出了实例上可用的所有conda
环境。此时我们将利用我们AMI附带的“pytorch”
环境,使用以下命令在终端中激活预装环境:
source activate pytorch
我们使用“source activate”而不是“conda activate
”,因为在实例首次连接时需要初始化conda
。因此,以下命令产生相同的效果:
conda init
conda activate pytorch
代码设置
我们将使用一些可以在此处找到的入门代码,在VS Code终端上将存储库克隆到实例上。
具体来说,我们将处理main.py
文件,该文件训练一个模型。我们想比较在不同情况下运行一个epoch所需的时间。因此,第一步是修改代码以包含计时。我们将导入time,使用time.time()函数来监控每个epoch所需的时间,然后打印结果,这将在主函数内的循环中进行。
for epoch in range(1, args.epochs + 1):
t0 = time.time()
train(args, model, train_loader, optimizer, epoch)
t_diff = time.time() - t0
print(f"Elapsed time is {t_diff}")
test_loss, test_acc = test(model, test_loader)
scheduler.step()
添加 Wandb
日志记录
正如我们在前几讲中所做的那样,我们还将Weights and Biases
合并到代码库中,以保持良好的实践。conda
环境中尚未包含该库,因此我们必须在终端中键入“conda install wandb
”来安装它。
在main.py
中,我们将导入wandb
,使用配置中的训练和测试参数初始化wandb
,然后记录相关信息。
wandb.init(config={"train_args": train_kwargs, "test_args": test_kwargs})
for epoch in range(1, args.epochs + 1):
t0 = time.time()
train(args, model, train_loader, optimizer, epoch)
t_diff = time.time() - t0
print(f"Elapsed time is {t_diff}")
test_loss, test_acc = test(model, test_loader)
scheduler.step()
wandb.log({"test_loss": test_loss, "test_acc": test_acc, "time_taken": t_diff}, step=epoch)
我们还需要确保在循环结束时添加一个日志记录结束命令。
wandb.finish()
一旦添加了这个,我们可以运行带有wandb日志记录的代码。此时,你还可以在代码库的开头添加一个登录语句,或提前使用wandb-CLI
进行登录。
GPU 调整
如果我们现在运行代码,训练时间会相当慢,在终端中运行 nvidia-smi
可以揭示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GPU资源利用率不足、内存耗尽或者其他进程正在竞争GPU资源等,通过分析 nvidia-smi
的输出,可以更好地优化你的训练过程,提高效率和性能。
尽管我们的实例拥有GPU,但我们仍然没有使用它们,代码本身必须设置为利用GPU。为此,我们将调整main.py
文件中的现有入门代码。
附:如果我们在没有GPU的实例(如t2.micro
实例类型)上运行nvidia-smi
命令,它会抛出一个错误,第一件事是检查CUDA是否可用。
在解析器和参数创建并配置后,我们将在主函数中执行此检查。如果cuda可用,需要相应地定义设备,设置工作线程数和shuffle
值,并更新训练和测试参数。
use_cuda = torch.cuda.is_available()
if use_cuda: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cuda_kwargs = {'num_workers': 1, 'shuffle': True}
train_kwargs.update(cuda_kwargs)
test_kwargs.update(cuda_kwargs)
else:
device = torch.device("cpu")
接下来,我们必须将模型和数据(包括训练和测试数据)加载到设备上。这可以通过“.to(device)
”函数来完成。我们可以在定义模型时将其移动到设备上。
model = Net().to(device)
在处理训练和测试函数的循环时,可以将训练和测试数据移动到设备上。我们还需要更新函数以接收设备作为输入,并在主函数的循环中调用函数时包含设备。
def train(args, model, train_loader, optimizer, epoch, device):
model.train()
for batch_idx, (data, 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data, target = data.to(device), target.to(device)
...
def test(model, test_loader, device):
model.eval()
test_loss = 0
correct = 0
with torch.no_grad():
for data, target in test_loader:
data, target = data.to(device), target.to(device)
...
def main():
...
for epoch in range(1, args.epochs + 1):
t0 = time.time()
train(args, model, train_loader, optimizer, epoch, device)
t_diff = time.time() - t0
print(f"Elapsed time is {t_diff}")
test_loss, test_acc = test(model, test_loader, device)
scheduler.step()
wandb.log({"test_loss": test_loss, "test_acc": test_acc, "time_taken": t_diff}, step=epoch)
...
现在我们使用了GPU,代码运行速度比以前快得多,每个epoch应该大约需要10秒钟来运行。
提高速度
此时,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使其更快?我们将讨论几种可能的想法。
想法1:更多的GPU
如果我们使用了所有的GPU容量,那么选择一个具有更多GPU的新实例类型可能是有益的。然而,这里并不是这种情况。
想法2:增加批处理大小以使用更多的GPU
也许我们应该尝试将批处理大小从默认的64增加到128。理由是我们只使用了约20%的GPU存储,因此我们可以在每步中使用更多的存储。我们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尝试这一点:
python main_working.py -batch-size=128
事实证明,这种变化可能不会对训练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对较小/较慢的GPU实例如P2s产生更大影响)。因为这里的模型非常小,瓶颈不在于模型计算,而在于内存瓶颈,这引出了我们的最后一个想法。
想法3:更改工作线程数
早些时候,当我们建立cuda参数时,我们将工作线程数设置为1,我们可以尝试增加这个数量。
如果我们将工作线程数设置得过高,如100可能无法工作。相反,我们应该尝试为此实例推荐的最佳数量,即16。
增加工作线程数的理由是,更多的工作线程将帮助你更快地加载数据,即在GPU完成一个小批次的前向和后向传递后,工作线程已经准备好下一个批次,而不是在上一个批次完全完成后才开始加载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这对数据加载器有影响,因为工作线程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它。
事实证明,这种变化在缩小内存瓶颈和减少训练时间方面是有效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线程训练过程来优化数据加载。
跑一个实际的代码库
现在我们将过渡到处理一个代码库CDLab,我们的目标是让run_train.py
文件成功运行。我们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实例,但我们将有一个新的环境代码库等。
练习:
将这个代码库参考这个具体的教程 [(HowToRunCDLab.md](github上的附带文件)
在租的服务器上跑通训练和测试流程。
跑一个实际的代码库
现在我们将过渡到处理一个代码库CDLab,我们的目标是让run_train.py
文件成功运行。我们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实例,但我们将有一个新的环境代码库等。
练习:
将这个代码库参考这个具体的教程 [(HowToRunCDLab.md](github上的附带文件)
在租的服务器上跑通训练和测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