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式的应用
组合模式介绍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的定义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可以让用户统一对待单个对象和对象的组合。
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目录结构,通过tree命令实现树形结构展示。
在上图中包含了文件夹和文件两类不同元素,其中在文件夹中可以包含文件,还可以继续包含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可以放入文件,也可以放入子文件夹。 文件夹形成了一种容器结构(树形结构),递归结构。
尽管文件夹和文件是不同类型的对象,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可以被放入文件夹中。文件和文件夹可以被当做是同一种对象看待。
组合模式其实就是将一组对象(文件夹和文件)组织成树形结构,以表示一种“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目录与子目录的嵌套结构)。组合模式让客户端可以统一处理单个对象(文件)和组合对象(文件夹)的逻辑(递归遍历)。
组合模式更像是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抽象,数据可以表示成树这种数据结构,业务需求可以通过在树上的递归遍历算法来实现。
组合模式主要包含三种角色:
-
抽象根节点(Component):定义系统各层次对象的共有方法和属性,可以预先定义一些默认行为和属性。
- 包含所有子类共有行为的声明和实现。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了访问及管理子构件的方法,如增加子节点、删除子节点、获取子节点等。
-
树枝节点(Composite):定义树枝节点的行为,存储子节点,组合树枝节点和叶子节点形成一个树形结构。
- 树枝节点可以包含树枝节点,也可以包含叶子节点。它其中有一个集合可以用于存储子节点,包含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的行为。业务方法中可以递归调用其子节点的业务方法。
-
叶子节点(Leaf):叶子节点对象,其下再无分支,是系统层次遍历的最小单位。
-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包含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的行为。
组合模式示例
程序功能:列出某一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
类图如下:
我们按照下图的表示,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构建。
Entry类: 抽象类,用来定义File类和Directory类的共性内容
/**
* Entry抽象类,表示目录条目(文件+文件夹)的抽象类
*/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ry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Name(); // 获取文件名
public abstract int getSize(); // 获取文件大小
// 添加文件夹或文件
public abstract Entry add(Entry entry);
// 显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信息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Name() + "(" + getSize() + ")";
}
}
File类: 叶子节点,表示文件
/**
* File类 表示文件
*/
public class File extends Entry {
private String name; // 文件名
private int size; // 文件大小
public File(String name, int size) {
this.name = name;
this.size = siz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
@Override
public Entry add(Entry entry) {
return null; // 叶子节点不能添加子节点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
System.out.println(prefix + "/" + this);
}
}
Directory类: 树枝节点,表示文件夹
/**
* Directory表示文件夹
*/
public class Directory extends Entry {
private String name; // 文件夹名
private ArrayList<Entry> directory = new ArrayList<>(); // 文件夹与文件的集合
public Directory(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
* 获取文件大小
* 1.如果entry对象是File类型,则调用getSize方法获取文件大小
* 2.如果entry对象是Directory类型,会继续调用子文件夹的getSize方法,形成递归调用.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Size() {
int size = 0;
for (Entry entry : directory) {
size += entry.getSize();
}
return size;
}
@Override
public Entry add(Entry entry) {
directory.add(entry);
return 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
System.out.println(prefix + "/" + this);
for (Entry entry : directory) {
entry.printList(prefix + "/" + name);
}
}
}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根节点
Directory rootDir = new Directory("root");
// 树枝节点
Directory binDir = new Directory("bin");
// 向bin目录中添加叶子节点
binDir.add(new File("vi", 10000));
binDir.add(new File("test", 20000));
Directory tmpDir = new Directory("tmp");
Directory usrDir = new Directory("usr");
Directory mysqlDir = new Directory("mysql");
mysqlDir.add(new File("my.cnf", 30));
mysqlDir.add(new File("test.db", 25000));
usrDir.add(mysqlDir);
rootDir.add(binDir);
rootDir.add(tmpDir);
rootDir.add(mysqlDir);
rootDir.printList("");
}
}
组合模式优点
- 组合模式可以清楚地定义分层次的复杂对象,表示对象的全部或部分层次,它让客户端忽略了层次的差异,方便对整个层次结构进行控制。
- 在组合模式中增加新的树枝节点和叶子节点都很方便,无须对现有类库进行任何修改,符合“开闭原则”。
- 组合模式为树形结构的面向对象实现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叶子节点和树枝节点的递归组合,可以形成复杂的树形结构,但对树形结构的控制却非常简单。
组合模式缺点
- 使用组合模式的前提在于,你的业务场景必须能够表示成树形结构。所以,组合模式的应用场景也比较局限,它并不是一种很常用的设计模式。
组合模式使用场景分析
- 处理一个树形结构,比如,公司人员组织架构、订单信息等;
- 跨越多个层次结构聚合数据,比如,统计文件夹下文件总数;
- 统一处理一个结构中的多个对象,比如,遍历文件夹下所有 XML 类型文件内容。
MyBatis中的应用
MyBatis支持动态SQL的强大功能,比如下面的这个SQL:
<update id="update" parameterType="org.format.dynamicproxy.mybatis.bean.User">
UPDATE users
<trim prefix="SET" prefixOverrides=",">
<if test="name != null and name != ''">
name = #{name}
</if>
<if test="age != null and age != ''">
, age = #{age}
</if>
<if test="birthday != null and birthday != ''">
, birthday = #{birthday}
</if>
</trim>
where id = ${id}
</update>
在这里面使用到了trim、if等动态标签,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动态地拼装SQL语句。这些动态SQL标签在MyBatis中被解析后会被转换为不同的SQL节点树结构,通过组合模式将这些SQL节点组织在一起,最后生成完整的SQL语句。
MyBatis中用组合模式的例子有MixedSqlNode
、TrimSqlNode
、ChooseSqlNode
、IfSqlNode
、WhereSqlNode
等。
我们通过查看MixedSqlNode
类的源码,可以看到组合模式的应用。
public class MixedSqlNode implements SqlNode {
private final List<SqlNode> contents;
public MixedSqlNode(List<SqlNode> contents) {
this.contents = contents;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pply(DynamicContext context) {
for (SqlNode sqlNode : contents) {
sqlNode.apply(context);
}
return true;
}
}
在MixedSqlNode
类中,包含了一个List<SqlNode>
集合contents
,它可以包含SqlNode
类型的对象,如IfSqlNode
、TrimSqlNode
、WhereSqlNode
等。这些节点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树形结构,通过递归调用它们的apply
方法,可以逐步生成完整的SQL语句。
例如,IfSqlNode
类的源码:
public class IfSqlNode implements SqlNode {
private final ExpressionEvaluator evaluator;
private final String test;
private final SqlNode contents;
public IfSqlNode(SqlNode contents, String test) {
this.test = test;
this.contents = contents;
this.evaluator = new ExpressionEvaluato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pply(DynamicContext context) {
if (evaluator.evaluateBoolean(test, context.getBindings())) {
contents.apply(context);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在IfSqlNode
中,它包含一个SqlNode
类型的contents
,表示如果条件满足时需要执行的SQL节点。通过调用contents.apply(context)
,可以将子节点的内容拼接到当前的SQL上下文中。
总结
组合模式在处理复杂结构时非常有用,尤其是树形结构和递归处理的场景。它可以通过统一接口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简化了代码的实现和维护。在MyBatis中,组合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动态SQL的生成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SQL节点组织成树形结构,递归地生成最终的SQL语句。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了组合模式的定义、结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MyBatis中的具体实现。掌握组合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现复杂结构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