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各种传感器的必要性,尤其是LiDAR(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结合摄像头的作用,激发了激烈的讨论。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探讨4D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是否可能成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终极配置,从而取代更为昂贵的激光雷达系统。
理解4D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工作在30-300 GHz的频率范围内,波长在1-10毫米之间。传统上,汽车雷达系统使用24 GHz频段,但随着5G的普及导致频段拥挤,行业正转向76-81 GHz频段,这一频段专用于汽车雷达应用。
传统毫米波雷达可以检测速度、距离和方位角,但缺乏准确识别垂直结构(如桥梁或广告牌)的能力,这可能导致将这些物体误认为是在车辆正前方的障碍物。
4D毫米波雷达通过特殊的天线阵列设计引入高度信息,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实现三维物体感知。这一增强使雷达能够生成类似于激光雷达的点云,大大提高了空间感知能力。
4D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组成部分
典型的4D毫米波雷达系统由几个关键部件组成:
- 天线罩:保护天线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PCB屏蔽罩:提供电磁干扰屏蔽。
- 数字接口板:处理和传输雷达信号。
- 天线阵列:包含发射和接收天线,用于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这些组件中,最核心的是PCB板,负责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调制、发射和解调。通过多级联方案(即将多个小型毫米波雷达并联在一起),4D毫米波雷达能够形成大量的虚拟通道。例如,一个12发16收的雷达可以创建192个虚拟通道,通过这些通道,可以实现对空间的复杂而精确的探测。
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势
4D毫米波雷达的关键参数是虚拟通道的数量,通道数越多,对空间的解析能力越强。虽然目前顶级配置的4D毫米波雷达可以达到水平1度、垂直1.7度的分辨率,但与激光雷达的0.1度分辨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然而,随着虚拟孔径成像和CMOS单芯片集成技术的发展,4D毫米波雷达的通道数量有望大幅提升,达到甚至超越激光雷达的分辨率只是时间问题。
AI大模型的影响
大模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游戏规则。以往我们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中,未考虑到AI可能带来的作用。如今,大模型不仅能够进一步挖掘4D毫米波雷达的潜能,同时也增强了摄像头的空间建模能力。这使得在摄像头的视觉识别能力大幅提升以及4D毫米波雷达的加持下,激光雷达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义。
虽然现阶段激光雷达在某些高阶自动驾驶方案中仍不可或缺,但其感知的重要性和比例正在逐步降低。从成本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的复杂性角度来看,减少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势所趋。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在天气条件下的优势,例如在雾天或雨雪天气中,它可以更好地穿透空气中的颗粒物,这使得毫米波雷达在未来几年内可能成为主流。
结论
4D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有望成为自动驾驶的终极配置。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不断发展下,激光雷达的存在感可能会越来越弱。虽然激光雷达在短期内依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未来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4D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