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
用例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用例、参与者(或角色)和系统。用例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也就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系统具体应包含哪些功能,从而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系统的行为。它是对系统功能的宏观的、整体的描述。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包含许多用例,每个用例具体说明应完成的功能。参与者是指那些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实体,通常是系统的一个用户,但它也可以是其他系统或硬件设备,总之凡是需要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实体都可以称作参与者。用例必须向参与者传递一些数值,这些数值是参与者在系统中获得的信息。
在用例模型中,系统仿佛是实现各种用例的一个“黑盒子”,用户只关心该系统实现了哪些功能,并不需要知道其内部的具体实现细节,比如系统是如何做的用例,是如何实现的。用例模型主要应用在工程开发的初期阶段,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时使用,通过分析描述使开发者明确需要开发的系统功能有哪些。
使用用例的主要目的是:
(1)明确系统应具备什么功能,这些功能是否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并与系统开发人员达成一致。
(2)为系统的功能提供清晰一致的描述,用例模型应用于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为后阶段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为系统测试打下基础,可以用于验证最终实现的系统所完成的功能是否符合客户的最初需求。
(4)通过从需求的功能用例出发,跟踪进入系统中具体实现的类和方法,可以检查其是否正确。例如,通过下面这种方法可以简化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展:首先修改用例模型,针对受到影响的用例,找到相应的系统设计和实现部分,对它进行相应的修改。
用例图
用例图是显示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用例图在UML中是非常特别的图形元素,它描述了用户希望如何使用一个系统。通过用例图可以知道谁将是系统相关的用户,他们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他们需要为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用例图从用户的角度而不是开发者的角度来描述对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所需的功能和动态行为。用例图常用来对需求进行建模,它在系统的整个分析、设计和开发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最终实现的产品的满意度的高低。用例图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开发活动中,但它最常用于描述系统以及子系统。
用例图的主要作用如下:
(1)用来描述将要开发的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
(2)作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基础,促进各阶段开发工作的进行。
(3)用于验证与确认系统需求。
画好用例图是系统从软件需求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下面将具体介绍用例图中的各个组成元素。
(1)参与者(Actor):也称为角色,它代表系统的用户。
(2)系统边界(System Scope):它确定系统的范围。
(3)用例(Use Case):它代表系统提供的服务。
(4)关联(Association):它表示参与者与用例间的关系。
一个用例图如图4.1所示。
从图4.1中可以看出,所有的用例都放置在系统边界内,表明它属于一个系统;参与者则放在系统边界的外面,表明参与者并不属于系统,但是参与者负责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与其相关联的用例的执行。
《UML 2.5基础、建模与设计实践》(李波,姚丽丽,朱慧)【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jd.com)